APP下载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

2013-06-28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4期
关键词:江阳区农村土地全区

□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

□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

泸州市江阳区是全省53个确权登记试点单位之一,从2011年底开始在黄舣镇永兴村率先启动、大胆探索、扎实推进,按1∶500比例已完成12个社、614户、230.53hm2土地野外实测确权登记试点;并将成果在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现场会上展示,得到与会领导高度赞同。2013年,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技术单位,按1∶1 000的比例尺将对全区3.01万hm2耕地、200多万块承包地块信息进行登记。目前已全面完成航拍任务,入户调查、指界确认等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进展较快的石寨乡已完成2个村3个社、133户、27.2hm2确权登记工作。

多措并举做好确权登记工作

一是构建“一心四化”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为发动农民积极参与,建立了以村民议事会为突破口,村级党组织领导、村民议事会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新型村级民主治理机制”。推行“四议两公开”的村民议事工作法,即村党组织提议、上下广泛商议、党员大会初议、村民议事会决议和决议公开、执行结果公开;形成“一心四化”的农村管理新格局,即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推进决策民主化、管理社会化、监督全程化、服务均等化;最终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决策和自我监督。通过创新村级民主自治,在确权登记过程中,权属、边界等一系列矛盾均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建立“三级三导”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区、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强化对确权登记工作的领导,区上专门成立领导小组,部门由区农林局牵头,明确了乡镇街(景区)为责任主体,切实加强对确权登记的领导,财政全力保障,解决每公顷试点经费1 920元,整区推进的按招标结果285元/hm2全部列入本级预算;强化对确权登记工作的指导,明确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为指导组组长,区农林局派专业技术人员赴乡镇专职指导,并聘请专家到村讲解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确权登记工作不出差错,少走弯路;为强化对确权登记工作的督导,江阳区还成立2个督导组定期督查,确保确权登记依法、公开、民主、稳妥推进,严肃查处借机违法调整和收回农民承包地等行为。

三是严格“八步工作法”操作流程,保障确权登记在阳光下操作。在确权登记中,严格按程序开展,把工作做细,不留后患。第一步,宣传政策和组织发动,把宣传工作贯穿于确权登记全过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土地确权登记的目的、意义及内容和要求,确保确权登记顺利开展;第二步成立机构和制定方案;第三步收集基础数据;第四步制作组界图确定控制点;第五步农户确认承包地块形成矢量图斑(地籍草图)并公示审核;第六步建立登记薄并制作证书;第七步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第八步归档保管。

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权资产化。区上依据地籍图完成了土地承包信息登记,建立起农村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发给农民。在权证上,承包地空间位置清晰、地块面积准确,土地打破四至边界之后也不影响承包地块的位置,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利得到依法确认,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同时,成立了江阳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指导意见,完善了区、乡、村三级调处工作机制,妥善解决确权登记过程中及土地流转后的权益纠纷。建立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农民将需要流转的土地信息上报流转中心,业主从流转中心查询信息,农民土地资源进入市场,促进了农村资源资产化,为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等奠定了基础。2012年,土地流转733.33hm2,利益分红3.5亿元。

二是促进了产业发展规模化。确权登记后,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放心将土地流转出去,为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坚实基础。2012年,全区投入现代农业建设资金3.8亿元,加快推进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高粱、蔬菜、龙眼等优势产业,现已建成农业部蔬菜标准园2个、热带作物标准园2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优质有机酿酒高粱基地3个、种养生态循环万亩示范区3个、发展种植大户615户、实现规模经营2 200hm2,单位亩产值提高785元,全区建成蔬菜1.55万hm2、高粱5 000hm2、特色水果9 400hm2。江阳区已被命名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和第二轮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确权登记工作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三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组织化。通过确权登记,规模流转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投入农业生产管理。目前,试点村通过网络、报刊、课堂等建立“政府、专合社、公司、大专院校+农户”的现代农业技能培训与信息服务,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格局,计算机网络、通讯、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建立了“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超市+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实行了“土地入股+保底分红”、“订单收购+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完善了以专合社为纽带,“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银行、农户等多元投入机制,基本形成了以规划为指导、以政策为保障、以投入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由江阳区政府出资400万元、泸州老窖集团出资600万元,注册的泸州红高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项目区建立333.33hm2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公司统一标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现代经营理念,已成为全市组织化生产的样板。2012年,全区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农民专合社1个、省级示范农民专合社11个,全区组织化生产覆盖率达70%。

四是促进了农民收入多元化。随着确权登记、土地流转及社会组织投资农村,农民原来的单一收入已向多元收入增长。生产性收入明显增加,标准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带动了农产品产量、质量和价格的提升。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确权登记面积比第二轮土地承包面积普遍增加10%以上,增加了农民土地流转时的直接收入。如在弥陀镇,农民把土地流转给江阳区君诚果蔬专业合作社,走“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路子,农民每公顷土地每年可获得4 500kg黄谷的租金,还可以根据合作社的利润分取红利。服务性收入明显增加,目前泸州市江阳区形成了沿江百里蔬菜产业带、沿江百里龙眼长廊、万亩红高粱基地的农业景观,带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黄舣镇、弥陀镇利用集中种植333.33hm2油菜形成的菜花胜景,近两年来每年吸引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 000万。就业性收入明显增加,土地流转后的农民,选择在现代农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就近就业,年收入达10 000~30 000元。2012年,全区农民纯收入9 175元,率先开展确权登记试点的黄舣镇永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 200元,超出全区4 025元。

猜你喜欢

江阳区农村土地全区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泸州市江阳区418名退捕渔民“转业”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疫情不退 誓不休战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泸州市江阳区:三到位确保乡镇纪委履责到位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