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绵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探讨

2013-06-28杨辉绵阳市农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3年4期
关键词:绵阳市利用率农作物

□杨辉/绵阳市农业局

推进绵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探讨

□杨辉/绵阳市农业局

1 绵阳市秸秆资源潜力及综合利用现状

(1)秸秆资源潜力。绵阳市农作物秸秆常年产量约337万t,其中小麦、油菜、水稻、玉米四大作物占94.6%。据测算,若全用作饲料可替代饲料用粮50.55万t;若全用作肥料可替代8.09万t氮肥、11.46万t钾肥、12.81万t磷肥;若全用作燃料可替代168万t标煤,全市秸秆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0亿元。秸秆综合利用可将绵阳农业粮经饲三元结构拓展成粮经饲能材五元结构,既提升农业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有望发展新型的“秸秆经济”。

(2)秸秆综合利用现状。2012年,绵阳市秸秆综合利用量206万t,占总量的61.1%。其中肥料化利用占39.7%;饲料化利用占15.9%;基料化利用占1.9%;原料化、燃料化利用占3.6%。按作物分析,大春作物秸秆的利用率高于小春作物利用率。稻草利用率83.45%,油菜秆利用率36.96%。按区域分析,山区利用率达91.9%,丘陵区利用率70.6%~75.1%,坝区利用率55.5%~65.6%,城市周边利用率最低。2013年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力度加大,小春作物秸秆利用率有大幅提高,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油菜秸秆利用仍是个难点。

(3)绵阳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的基本估价。近年来,农业部门在禁烧区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减少了秸秆产生量、推行规模经营使点多面宽状况有所改善,推广多种形式的秸秆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秸秆综合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科学的利用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2012年绵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低于全国201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70.6%的平均水平,没有实现2008年四川省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80%以上”的目标,要完成省政府提出的“到2015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还需要加倍努力。

2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焚烧秸秆习惯根深蒂固,禁烧成果巩固艰难、容易反复。根据绵阳农科院对绵阳周边5个县市区12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焚烧秸秆意愿农户的比例高达96%。堵是强制性的、阶段性的,疏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也是可持续的。只有使农民在开展秸秆禁烧的同时有效益、得实惠,才能得到其理解、认可和支持。

(2)秸秆利用机械装备水平低,秸秆收储体系不完善。截至2012年底,绵阳市只有全喂入式稻麦联合收割机3 185台,油菜籽收获机328台,大部分是小型机械,有粉碎还田功能的只占10%,其他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还是空白。由于秸秆收割、捡拾、打捆等配套设施缺乏,秸秆收集储运问题已成为制约绵阳市秸秆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3)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程度低。绵阳市秸秆综合利用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缺乏龙头带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亟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引进一批规模化利用秸秆的企业。

(4)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推广。秸秆饲料消化率低、秸秆气化焦油处理等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突破,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骨干较少,许多秸秆利用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

(5)秸秆综合利用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秸秆综合利用的收益缓慢,其生态价值远大于其经济价值。各市县对秸秆利用生态补偿较少,扶持政策滞后,农民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发展。

3 绵阳市秸秆综合利用可供选择的途径

(1)强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秸秆有机肥加工。秸秆肥料化利用是推进绵阳市秸秆综合利用最经济、最现实、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重点是推广秸秆覆盖还田、秸秆腐熟还田、墒沟埋草耕作培肥;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2)鼓励发展秸秆饲料。重点发展秸秆青贮、氨化、微贮,大力推广秸秆直接粉碎饲喂技术、青储饲料机械化技术、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秸秆氨化技术;大力推进秸秆饲料深加工和高效利用。

(3)大力发展食用菌秸秆基料。此项技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可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建设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以稻草秸秆为原料,推广稻草覆盖种植食用菌;以麦秸、玉米秆、豆类等秸秆为原料,发展大棚食用菌。

(4)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以农村集中居住区为重点,采取生物气化(沼气)、固化成型等技术发展生物质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条件成熟时,适度发展秸秆发电项目。绵阳市先后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处,目前仅有1家正常运行。但随着能源短缺矛盾的日益突出,能源化利用技术的突破,发展前景广阔,将对一个区域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起重要作用。

(5)积极引导秸秆工业化利用。农作物秸秆除了传统的作为造纸原料外,还可加工成秸秆制碳、纤维密度板、植物地膜、包装材料、育苗钵等产品,还可成为制酒精、淀粉等产品的原料,这些利用领域附加值高,将成为一个区域或将来秸秆利用的主导方式。

4 推进绵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1)明确政策导向,规范各方行为。建议由绵阳市人大常委会或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决定”,统一各方认识,规范各方行为,通过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覆盖的宣传发动、高密度的督查监管、实打实的奖惩兑现,巩固秸秆禁烧成果,杜绝秸秆焚烧、乱抛现象。

(2)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利用目标。建议尽快编制中长期的《绵阳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并由绵阳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作为指导秸秆综合利用的依据。提出“到2015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实现秸秆还田与其他非农领域利用方式的共生组合,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新格局。

(3)明确部门分工,严格绩效考核。建立由绵阳市农业局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环保、科技、金融、投资促进等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绵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和《绵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实现综合利用、资源开发、以疏禁烧,合力推进农作物秸秆利用工作。

(4)加大财政补贴,引导资本投入。整合部分环保、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资金,再新增预算一部分资金,设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并制定《绵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财政资金补贴办法》,重点用于机具购置补贴和累加补贴、秸秆收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规模利用补贴、技术研发推广补贴、示范片建设奖补等,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投入体系。

(5)鼓励引进研发,健全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引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争取在秸秆机械化打捆、粉碎、打包等方面取得突破;扶持建设2~3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扶持发展秸秆还田机械、秸秆气化、秸秆加工设备生产制造企业。加强产、学、研、推有机结合,整合培训资源,培养秸秆综合利用的实用技术人才,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服务体系,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6)抓好试点示范、实现整体突破。将完全禁烧区确立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区)建设,整县(区)推进;将县城和交通干线周边区,确立为示范乡(镇),整乡(镇)推进;将秸秆主产区和风景周边区,确立为示范村,整村推进。通过组织示范片(带)建设,有效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实现秸秆利用的整体突破。

猜你喜欢

绵阳市利用率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