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高考压力化解
2013-06-26邓生娥
邓生娥
一、案例背景
叶伊利同学高中前两学年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每次大考小考均位于全段前2名,各方面有较强的优越感,很少受到来自学习方面的挫折。但进入高三第二学期后成绩有所下滑,尤其是温州市第一次高考模拟考,对该生的打击很大,这一段时间该生的情绪主要表现在:考前,担心、忧虑、看书看不进;考试中,紧张、慌张、出汗头晕;考后,害怕听与考试有关的信息、害怕排名,心情也较为沮丧。
二、案例过程
模拟考受挫后,该生一遇到考试就担心考题太难、太偏,甚至于担心高考会考砸;还有随着高考的临近,同学们进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状态,你追我赶,并冒出了很多匹“黑马”超越了该生,对该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于是她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再有就是各科老师对该生期望过高,这无形中让该生感觉到她是本班乃至本年级段最好的学生,她不能让老师失望,从而加重了其心理负担,加深了对考试焦虑的程度。除此以外,来自家庭的压力也很大,该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且父母在国外工作,长期不在孩子身边,但望女成凤的愿望较强烈,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在电话里唠叨,有意无意地更加重了该生的心理负担。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叶伊利同学才表现出上面所述的特征。
针对该生这一现象,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并多次和课任老师及家长一起探讨商量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具体的作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一模考后,我就把叶伊利单独找过来谈话,第一句话我就笑着对她说“恭喜你,这次市模拟考考得不好。”当时她很诧异,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说。这一反应是在我意料之中的,接着我又对她说,考得不好,有好多题做错了,这就说明你还存在问题;这次考试不是高考,所以你还能有机会弥补。在高考之前,暴露出来的问题越多越好,你就能及时查漏补缺;问题暴露得越早,就越有充足的时间去调整状态。之所以要恭喜你是因为,现在做题出错总比一切顺当、高考时才出错要好;现在粗心马虎丢了不该丢的分总比高考那天突然马失前蹄要强;现在“考砸了”就能有机会让高考“不考砸”。接着我又强调每次考试重点应放在试卷分析和发现问题上,而不要太纠缠自己的分数和排名,因为不到高考这一天这些都是变化的;并且教育该生要敢于面对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超越,去除对考试的负面想法和感受,教育她不要去想在考试中会是多么的糟糕,应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考试、看待自己。说到这里她会心的笑了。我也知道这次谈话是成功的。
其次,我联系各科任老师一起适当的给该生减压,为她营造一种宽松、自然、愉悦的心理氛围,并利用我们年轻老师的优势,现身说法,给叶伊利同学讲述自己高考时所面临的顾虑不安和解决办法,及高考前学习方法的经验总结,协助其保持良好的复习备考状态,指导该生注意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综合化,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完成知识由“厚”变“薄”的转化过程,并要求该生将以往考过的试卷进行分析、整理,查漏补缺,特别是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避免再次犯错。使其对所学知识做到胸有成竹,让其重新找回学习的自信。
再有,帮助该生净化心境,稳定情绪,增强她同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信心,做到紧张的学习与松驰的休息交替安排,学习之外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并保证足够的睡眠,帮助该生掌握考前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如放松法、系统脱敏法、转移法等,使该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满怀信心地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最后,及时和叶伊利家长进行沟通,最终达到这样一个共识,家长在关心该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高三阶段,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孩子,应心平气和地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行复习备考。
通过我们多方面的努力,叶伊利同学最后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在高考中以比较稳定的发挥,取得了全年级段第三的成绩,也圆了她自己的大学梦,读上了自己最喜欢英语专业。总的来说,帮扶效果十分明显。
三、案例反思
这里,我也希望每一个老师都能重新审视优生压力化解这一问题。往往我们在写德育案例时常以差生转化为话题,关于叶伊利同学的这个优生案例让我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其实平时我们眼中的“优等生”,由于他们过于追求完美,常把老师和家长对他的喜爱和期望当成一种压力,甚至是一种负担。适当的压力会转换成动力,过度的压力却会把人压垮,给人一个低落的情绪。带着一个低落的情绪,又怎么能激发起积极向上的活力呢?在某一特定时期,一些优等生的内心有时是非常脆弱的,也是很需要老师正确去引导的,我想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认真地思考并关注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