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互式学习法在织造学的教学改革研究

2013-06-26曹根阳王浩娜武继松韩世洪龚小舟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4期
关键词:交互式改革教学

曹根阳 王浩娜 武继松 韩世洪 龚小舟

【摘要】传统的织造学课程教学模式在当前本科院校的学生教学中存在不足,本文总结了织造学课程教学中的现有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实验环节的不足,提出织造学课程的教学应以上机实验为引导,边练边教边学,以导向性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任务上机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式,使织造学教学重点突出。

【关键词】交互式;织造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的纺织工程专业教育正向着复合型人才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趋势发展,它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实践方面的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如何依托专业上机实验改革课程教学,大力改革专业实践培养方式,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学生,应是目前高等院校纺织工程专业织造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织造学理论课程是分为准备工程与织造工程两个方面的内容。针对纺织工程专业,织造学课程大纲安排织造学课程包括织造学理论教学和上机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在当前大学生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织造学课程教学内容以及用什么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有效的将理论教学与上机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等方面谈谈对织造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看法。

一、织造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织造学在纺织工程专业中是核心课程,织造技术也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该课程分为准备部分和织造部分。准备工程着重叙述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纬纱热湿处理等加工流程、设备选择以及对原纱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织造工程着重叙述机织物织造中开口、引纬、打纬、卷取、送经、选混储纬、断头处理、布边等基本工艺理论和设备原理的基本知识。在教材及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该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必须要合理及有效的配合。例如,对织造学课程中的浆纱章节,选择合适的浆料种类以及相关助剂的前提是需要有相关的纺织材料学的基础知识,否则对把握浆料配方规律将存在较大的难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教学方式

传统的织造学课程授课主要以课本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能够学习目的不明确,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织造学课程的教学中容易偏重理论教学以及机械图形方面的知识,脱离了实体,让学生陷入空间构想的困惑之中,再加上学时紧张,授课速度较快,更让学生觉得太理论而无学习兴趣。相对于理论教学,上机实验教学原本是教学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上机实验教学的制度体制过于僵化,管理工作不能与时俱进,上机实验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时间相对比较短和集中,未能建立系统规范的上机实验教学考核办法,实验教学的质量你那以保证,使得目前上机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不相适应,更加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因此,必须构建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将目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改革建设

实验是科技之母,以上机实验为引导,树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培养目标,强调理论授课和上机实验相结合,采用导向性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实验设备的主体性来推动织造学课程教学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建议根据现有实验设备结合当前行业最新发展趋势扩充讲解,形成具有专业前沿性的一流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及课程改革

为了使织造学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目前纺织行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应该从织造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人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与时俱进,增强学生理论功底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构建的新体系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协调和优化,明确各章节相应的基础准备知识。

本课程理论体系建议定位于织造工艺认知与工艺设计并重,以认知织造工艺为基础,辅以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再认知,然后通过实验设备进行工艺的设计与开发的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内容不宜太广泛、太深入,应注意点面结合,围绕上浆,开口,送经,打纬四个方面开展。注重打好基础,在讲清课程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关注课程知识点的与时俱进性和专业前瞻性,重视增强学生的上机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设计一些具有实际应用背景和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增强教学与工厂需求的衔接能力。根据四方面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师所承担的实际课题和学校课外科技活动课题,繁衍出若干子课题,让学生在学习和上机实验过程中更加接近工厂需要。同时加大在精品课程方面的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是一所行业性的高等院校,是以纺织和服装为特色的本科院校。因此,在理论教学部分,注重以纺织行业中的常用机械设备为例,以具体实例为引导,讲解相关的织造工艺,避免了单纯讲解织造工艺理论的枯燥乏味,让学生能从实际中了解目前市场的需求导向。在上机实验部分,在讲授本课程理论部分之前,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待理论课结束后,再进行第二次上机实验,第二次试验后进行课程章节答疑,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工艺的开发与设计,并进行第三次上机实验验证自己设计的织造工艺的可行性。

(二)教学模式改革

优化教学模式,采用导向性的教学模式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实行“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行能力本位的思想,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的转变,从单纯教授理论知识向培养学生能力转变。以织造工艺设计过程为导向,以实际工厂操作为背景,设置实际生产工艺的开发为课程核心内容。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过程与企业实际进行的工艺开发过程基本一致,大大提高学生对织造工艺的熟悉程度以及操作能力。

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建议以先安排学生进行第一次上机实验作为教学的起点。这次上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前,对将学习的理论的设备有直接接触,再进行机械图形的理论讲解的时,即可在学生的脑海中转换成3D图形,便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同时便于讲解设备的一些基本操作。待理论课程结束,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安排学生进行第二次实验。这次实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对设备如何实现相关动作已基本掌握。这次实验以学生动手和教师提问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对技术本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效果将明显改善。完成以上步骤后,再次对理论知识点进行梳理,将上浆,开口,送经,打纬这四章重点总结,引导学生开发设计织造工艺。再进行第三次实验,验证自己设计的织造工艺的可行性。例如,根据不同的纱线、组织、经纬密等因素确定浆料配方。根据实验室的纱线品种要求学生设计相应的上浆配方,进行第三次实验,这次实验用来验证自己设计的浆料配方的效果。浆纱后对纱线进行强力,毛羽,断裂伸长等重要指标的检测,进行分析比较。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掌握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真正领会。

在最后教学考核中,一改以往主要通过理论考试确定课程成绩的方式,将学生的课程考核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理论考试。理论知识的传承必须要求识记,这也是对高素质本科学生的基本要求。比重占40%。第二部分: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的来源主要依据学生在上机实验和理论学习的表现确定。比重占20%。第三部分:实践成绩。在学生的第三次实验中,验证自己设计的织造学工艺方案的表现。对开发的工艺越理想,创新程度越高的成绩越高。比重占40%。

(三)以课外科技活动巩固教学效果

目前,我校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热情较高,我们以学校的课题申报为契机,鼓励学生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进行自主创新。学校的课外科技活动获批的几率相对较小,对学生科研团队的要求较高。为此,我们纺织学院每年组织“金丝线”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能够先进性训练,待能力提高后,并且做出实物后,参加学校课外科技活动。获得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在就业时,用人单位特别看重。这种信息反馈到低年级的学生中掀起了又一阵热潮。因此,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竞赛是一种很好的巩固和继续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三、结语

织造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体现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协调培养的教学理念,并具有兼顾理论教学,上机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有机结合的特点。随着笔者所在学院的教师积累的经验及学术水平的提高,学院将进一步完善目前这种以上机实验带动织造学理论教学的教学改革模式。随着学校对,本科教学投入的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实验条件将逐步完善,特别是在片纱浆纱机和各类型号的织机的购置,将为课程教学提供更加良好的上机实验条件。另外,学校目前对学生的课程考评体系尚未改革,本文提及的新考评体系尚受学校体制约束。因此,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是有条件实施的。

猜你喜欢

交互式改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试论“交互式”课堂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