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新校区安全工作研究

2013-06-26王汉灵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4期
关键词:安全工作独立学院研究

王汉灵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高校都在建设新校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新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有着新特点。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新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就能打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更好地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关键词】独立学院;新校区;安全工作;研究

2008年2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其中规定“独立学院不少于500亩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使全国高校独立学院掀起异地新建热潮。绝大部分独立学院在原先校园、师资、教育教学资源等基本依附母体的基础上,将搬迁至新建校区。而这些新校区大多远离市区,坐落开发区、城郊结合部甚至农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再加上由于迁建时间紧迫,为了迎接教育部的评估,大部分高校是一边建设,一边搬迁,形成了新旧两个校区同时开学的局面。这个局面将随着新校区建设进度,维持至少两年时间,使新校区“一半是学校,一半是工地”,工地上聚集着大量外来人员,加上周边治安环境的复杂、相应应急机构如派出所、公安局、医院、消防大队等的稀疏,使独立学院新校区的安全工作更加严峻。

一、独立学院新校区安全形势分析

1.新校区格局的开放性对平安校园建设带来影响。众所周知,大学老校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且大都在市区,而新校区一般都建在城乡结合部或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城乡结合部往往是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违法犯罪率占整个刑事犯罪率的80%以上。开放的校园极有可能成为违法犯罪人员光顾的场所。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社会阅历不足,尤其是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目标。此外,校园周边林立的出租房、网吧、歌舞厅、洗头房(美容院)等场所对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诱惑力,成为一些大学生逃避“现实社会”,追求“个性解放”,寻求刺激的场所。娱乐场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经常光顾这些地方的大学生,要么走向堕落,要么沦为违法犯罪分子侵害的主要对象。

2.新校区的地域特点给交通安全带来影响。新校区绝大多数建在城乡结合部,远离城区,公共交通相对不便。教职工上课、上班处于频繁流动之中,这不但增加了学校的交通费用支出,而且教职工往返途中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多。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希望多与社会接触,不再满足于习以为常的校园生活环境,活动空间增大。特定的地理环境同样给校园外的个体运输户带来了极大的商机,一些无牌无照从事个体运输的人员必然混迹其中。大学生选乘这些车辆(包括中巴、摩托、三轮车等),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另外,大学生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或电瓶车,而新校区周围大都是较为宽广的快捷通道,一些机动车驾驶人员对交通标志熟视无睹,交通违章屡见不鲜,加之新校区周围施工车辆多、速度快、车况差,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3.食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师生员工入驻新校区后,必然带动校园周边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一些大学生存有逆反心理,不满足于校园餐饮现状,喜欢到小商小贩、路边摊点随处就餐。因此,这些条件简陋、卫生状况相对较差的路边餐饮店就很容易成为各种疾病滋生和传播的“窗口”,一旦大学生食物中毒,引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果就更加不堪设想。

4.辖地公安机关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指导需要经历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新校区驻地的公安机关过去应对的是大量农村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管理过程中强调依法打击,教育和疏导略显不足。现在他们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是数以万计的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教职工和大学生群体,这就要求驻地公安机关要在管理和服务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尤其是执法活动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高校安全保卫组织的指导工作力度。

5.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存在“真空”,尤其是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由于教职工住房远离新校区、大学教师普遍不坐班、行政管理人员早出晚归等缘故,每当夜色降临,新校区与老校区相比就显得格外清静。在此时段,学校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存在着“时间差”,有可能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三、独立学院新校区安全工作对策

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只有增强师生法制观念,树立安全意识,高校安全才有保障。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如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开设安全讲座、播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警示影片、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等。要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认真学习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法律知识和日常生活安全急救措施,并学会运用。要组织师生员工进行防火安全、应急疏散、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方面的演练。

2.与时俱进,建立健全新校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新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由学校保卫部门延伸管理,因此,保卫部门必须根据新校区的特殊情况具体分析,在原有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新校区的特点,制定安全保卫工作规范。例如,根据校园没有围墙的特点,必须进一步完善校园巡查制度、重点要害部位保卫制度。根据校园面积大、道路交通复杂等情况,制定校园道路管理办法。根据新校区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建立和健全各级治保组织,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控制,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3.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沟通与联系。学校安全保卫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驻地公安机关宣传高校特点和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现状,争取地方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支持,创造条件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共同做好新校区的安全保卫工作。

4.制订处理突发事件“预案”。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内容包括师生员工食物中毒如何处理、较大规模的传染病如何应对、学生发生急病如何处理等。维护新校区稳定工作预案,内容包括发生一般治安案件(事故)如何处理,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如何应对等。结合新校区多层和高层建筑较多的实际,还必须拟定高层防火、灭火的消防工作预案。

5.构建高标准、高水平的新校区防控体系,努力打造“平安校区”。高校防控体系是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子系统,它是围绕预防、控制校园内部不安定因素和违法犯罪活动这个基本目标,充分挖掘学校相关资源,依靠社会专门机构力量,将多种防范控制要素进行整合,内外协调,整体联动,对高校内部治安问题进行有效防控和处置的工作系统,它是社会转型期对治安实施有序管理的基础工程,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安全工作独立学院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新形势下碧流河水库安全工作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