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口镇奎光塔
2013-06-26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高继宗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高继宗
修复加固后的奎光塔
塔,俗称宝塔,又名“窣堵波”或“塔婆”,是梵文stupa 与巴利文thupo 的音译。塔起源于印度,是为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舍利”(火化后的遗骨)建造的。公元一世纪,塔随佛教传入我国,初期建在佛寺中,后来改建在佛寺外,或另建塔院。随着佛教的日益兴盛,佛寺的广泛兴建,塔的形制也逐渐的中国化,从造型到装饰,都充满了中华文化特色,并成为当地特别亮丽的景点。各地的八景之中,往往都有塔景,如长安八景中有“雁塔晨钟”,汴梁八景中有“铁塔行云”。
不仅如此,有些地方还把建塔作为弥补地形缺陷、造势兴文的手段,如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灌口镇)的奎光塔就是一座与佛寺和佛教毫无关系的塔。
周知县建塔造势兴文
明朝有风水先生说:灌县西北有灵岩、玉垒诸山环列如屏障,西南有青城、天仓诸峰磅礴蜿蜒,而南与东南一带地形低下,通望弥博,虽为平畴沃壤,但却直当风门,水流亦如急矢,当地的文运也随之散失,必须建宝塔以蓄风水灵气,才能文运亨通。邑人信其所言,便在邑城的关锁之处——去城三里的平坝上建造了一座奎光塔。
奎与“魁”谐音,奎光即“魁光”——斗魁之光。斗即北斗星,魁即北斗的前4 星。中国古人以为天上的星宿都分管人事,魁星主管文运。《史记·天官书》就记有:“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后来,文昌星便被文人学士视为主宰人间文章兴衰、仕途命运的神星,俗称文曲星,又称文昌帝君、梓潼帝君,而对其倍加礼敬。
传说自从建了奎光塔,灌县人科举成名、荣登显仕者接连不断。不料好景不长,明朝末年,奎光塔被洪水冲塌。随后百十年来,灌县人科甲萧条,远不如宋元以前。灌县人为此忧心憧憧,早就谋划着重建奎光塔。
清道光十年(1830年)秋,新任灌县知县周因培(广西临桂县人、进士)到任。周知县崇信风水之说,对民众重建奎光塔的要求十分重视,到任仅一月,即与乡绅们商议有关建塔事宜。翌年正月,即在城中设局,并选择老成公正的乡绅主持劝捐建塔经费。灌县民众慷慨乐输,只一月便筹得数千金。后经数月的设计、筹备,于道光十一年秋季即开工建造新塔,新塔仍旧建在明代奎光塔旧址上。雇佣的民工全是无业贫民,欲收以工代赈、一举两得之效。
这是一项民心工程,所以进展十分顺利,道光十二年冬,新奎光塔竣工。新塔平面六角形,17 层,通高52.7 米,双筒砖砌结构,外形为密檐式,内为楼阁式,沿阶梯可登上第7 层,7 层以上中空。新奎光塔犹如一支巨笔,冲天挺立,耸峙空中。登塔远望,如画江山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顿生豪情诗兴。
新塔竣工后,周知县写了《建塔记》,记云:“虽然,此特培其地脉耳,若夫学穷书圃,行植德林,所以蜚英腾茂者,又在此而不在彼。邑人士从此笃学励行,吾见地灵人杰,符合响应,必有卓越前修者,能不企予望之耶?”周知县重建奎光塔,意欲振兴灌县文运,可谓用心良苦。
光绪《增修灌县志》卷五对周因培主政灌县的政绩作了精辟概括:“居官廉正,罔敢私干;尤注意风水,修复奎光塔,以补西南低陷,邑中多掇巍科,皆公力也。”由此可见,重建奎光塔,已被后人视为周知县的主要功绩。
不仅如此,灌县民众还在奎光塔旁修建了“周公祠”,世代祭祀。“周公祠”后来被改建为塔子坝小学。奎光塔于1985年被公布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又升级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令周知县和灌县人无法料到的是:建成176年后,奎光塔居然神奇地经受住8 级地震的摇撼,裂而不垮,斜而不倒!
抗震样板
灌县于1988年撤消,改设都江堰市,市府驻灌口镇。都江堰市是汶川8 级地震的极重灾区,烈度达Ⅹ度;城镇民房40%(约286.7万平方米)倒塌或严重破坏,22.2%(约159.2 万平方米)中等破坏,37.8%(约271.1 万平方米)轻微损坏;3283 人遇难,10 560 人受伤,伤亡人数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3%。
奎光塔至8 级地震震中的直线距离仅约14 千米,震害相当严重:塔体第5 层的西南侧和东北侧震裂,两组裂缝延伸到第10 层贯通起来,直达塔顶,将塔体南北分割开来,裂缝最宽达15 厘米;塔体西北侧和东南侧7~14 层也有贯通裂缝,7~12 层有部分砖块破碎、垮塌;塔体10层与11层上下错位,错距最大达7 厘米;塔体第9 层东北角、第10 层东北角、第15层东南角均外倾,外倾最大距离达8 厘米。虽然奎光塔遍体受伤,但它依然冲天挺立,耸峙云端,傲视着四周一堆堆的建筑废墟。
在都江堰市大观镇普照寺里,有座普同塔,建于1826年,平面四边形,石砌,楼阁式,3 层,通高9.6 米。与奎光塔相比,塔龄稍长6 岁,塔层少了14 层,塔高低了43.1 米,距离震中还远了9 千米(约23 千米),但普同塔却没能抗住8 级地震的摇撼,第二层与第三层完全垮塌,仅存第一层。
奎光塔塔体震裂
普同塔2~3 层震塌
在极重灾区安县花荄镇,有座文星塔,建于1836年,平面四边形,砖砌,13 层,通高28 米。文星塔至震中的直线距离约110千米,比奎光塔的震中距远了96 千米,塔层少了4 层,塔高低了24.7 米,但文星塔一层以上的塔体全部塌毁,残存塔体高仅约6 米,且多处震裂。
地震前后的文星塔
震毁的盐亭笔塔
在重灾区盐亭县有座笔塔(因塔体挺拔如巨笔故名),建于1888年,平面六角形,砖石结构,重檐歇山式楼阁塔,7 层,通高31 米。塔龄比奎光塔小56岁,塔层少了10层,塔高低了21.7米,至震中的直线距离约190 千米,比奎光塔的震中距远了176 千米,但笔塔的第三至七层塔体全部塌毁,残留塔身高度仅约9 米。
位于广元市城南印台山上的来雁塔,建于1880年,平面八角形,石砌,13 层,通高36 米。塔龄比奎光塔小48 岁,塔层少了4 层,塔高低了16.7 米,至震中的直线距离约280 千米,比奎光塔的震中距远了266 千米,但来雁塔的第七至十三层完全震塌,第六层也垮塌一半,仅残存一至五层。
与都江堰市普同塔、安县文星塔、盐亭笔塔、广元来雁塔等相比较,越发显出奎光塔的坚强。距离震中最近(14 千米),塔层最多(17层)、塔身最高(52.7 米),烈度最大(Ⅹ度),居然能不垮不塌,依然挺立,确实难能可贵。
奎光塔何以如此?至少有三点可以确定:塔基稳固,奎光塔是建在明塔旧址上的,旧址已历经数百年,稳定性好;用料精,施工细,奎光塔身的每块砖上都刻着楷体的“清”字,显然这些砖都是特制专用砖;投资大,周知县说建奎光塔耗时一年多(自道光十一年秋至十二年冬),费银八千余两。
八千余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塔龄176 岁还能抗住8 级地震,这八千余两银子花得太值了!这也是先人的一条传世经验:要建8 级地震也震不倒的建筑,就要舍得投资,舍得花钱!
从2008年8月,都江堰市就开始设计、筹备对奎光塔的修复和加固。历时数年,投资260 余万元,对奎光塔塔体外部采用了“钢带围箍”,内部采用了“钢筋贯穿、裂隙注浆”,不仅使奎光塔的创伤得以康复,而且塔体较震前更加坚固。2012年4月,占地18 亩的奎光塔公园正式开园,并向民众免费开放。
震后维修中的奎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