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过程小句中的中动语态

2013-06-26

关键词:语态被动语态参与者

胡 敏

(重庆工商大学影视动画学院,重庆 400020)

一、中动语态概述

语态在语法分析中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动词的一个方面,经常与时、体相提并论。Quirk等人认为语态使人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句中的动词,而句子所表达的事实不变[1],这两个角度就是主动和被动。在传统语法中,英语语态被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当主语为动作的执行者,谓语用主动语态;而当主语为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对象,谓语则用被动语态,即be加-ed的形式。传统语法采用的是语义和结构形式两个标准,主语与动词之间主被动的语义关系和动词的主被动的形式。这个标准区别被动句十分有效,但是很容易使人形成一种错误印象,认为语态似乎只有两种,要么是主动,要么是被动,非此即彼,其实这不符合英语语态的实际情况[2]。英语的被动语态时常表现出形式与意义相矛盾的现象,be加-ed的形式不完全表示被动,也可以表示状态、性质等。对于不完全符合两个标准的被动语态,Quirk分成了“主要被动语态(或真被动语态)、半被动语态和假被动语态”[1]。这种复杂的分类使人更难以确定主被动之间的界限。“中动语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中动语态最早来自于印欧语系中一类具有曲折变化的动词范畴。如在希腊语中就有这样一个“反身语态”(reflexive voice),等同于中动语态[3]:

Besides the active and passive voices,Greek has a third voice,the middle.It represents the subject as acting either upon him/herself(reflexive)or in his/her own interest.

还有些语法将中动语态解释为动词的一种形态,用来表示动词主语同时为施动者和受事者,其动作涉及自身,与希腊语中的反身语态如出一辙。

对于英语中的中动语态,研究者们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中动语态是动词在形式上表现为主动而意义上表现为被动,综合了主动和被动两个基本特征的语态。例如:

(1)the casserole cooked in the oven.

“cooked”一词在语法形式上表现为主动,意义上却表现为被动,施动者为句子之外的某人。

在类似的语法研究中,研究者们主要关注词汇与语法层面,中动语态始终被用来表示语言中出现的特殊的动词形式[4],与动词的及物性特征紧密相连。如句(1)中的“cooked”便被认为是及物动词,在该句中必须有潜在的施动者才能完成这个动作。如果“cooked”被认定为不及物动词,此句便不是中动语态而是主动态。

还有很多学者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动语态,将英语中谓语动词为主动形式却表达被动意义的小句称为“中动构式(简称EMC)”,并对其特征给予了更具体的归纳。他们指出中动构式是句法、语义、功能的统一体,中动构式的判断标准是“主语与谓语动词的施受关系、谓语动词的语法形式、整个句子的语用功能”:主语非施事(主、谓语的语义关系);谓语动词是主动形式,表主语的属性、状态(主动句法形式);非事件性即表主语的性状、功能(语义特征)、评述性状(语用功能)。

典型中动句的句法形式为:受事主语/+动词主动形式+副词修饰语(如The door closes easily.);非典型中动句的句法形式为:(工具/处所)主语+动词主动形式+宾语(如This cottage sleeps five adults)[5]。

毫无疑问,“中动语态”或“中动构式”的研究在传统的语态系统基础上对主动形式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作了进一步分析和描述。然而在这些研究中,笔者发现研究者们更多的是在讨论具有指定特征的一类或几类句子,并未和主被动语态或整个语态系统联系起来。“中动语态”或“中动构式”似乎越来越远离原来的语态系统,成了一类特殊的动词或句子形式的名称。

二、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态理论概述

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态是为了体现语言的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所需要的系统之一。经验功能指语言对人们现实世界(包括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主要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系统和语态(voice)系统得到体现[6]。

及物性系统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Halliday[7]将事物所处的过程概括为以下六种:物质(material)过程、心理(mental)过程、关系(relational)过程、行为(behavioral)过程、言语(verbal)过程和存在(existential)过程。及物性系统是一个经验小句系统,通过小句内涉及的参与者与过程类型来对各种小句进行分类,语态则是为了说明参与者与过程之间的联系。

Halliday[7]对语态的论述结合了及物性和作格(ergativity)两种分析方法。

首先,系统功能语法中对及物性的定义与传统语法的认识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语法认为及物性是动词的及物性,是动词的一个特征,此特征本身决定了句子的主被动语态。系统功能语法却认为及物性乃小句的一个方面,在考察小句的及物性时应以动词所表示的过程为核心,同时又不脱离对小句的参加者的分析,以动作是否延及(extend)另一参与者为标准判断小句是否具有及物性[8]。只要小句中的动作未影响或改变另一参加者,则为不及物小句。

其次,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态分析还包含了作格分析法的要素。作格是一种语法格的名称,指的是小句中表示“施事”(Agent)或动作的外在原因所具有的形式。在作格分析中,中介(Medium)是过程发生所必须具有的成分,通过中介,过程才得以存在。它相当于及物分析法中的以下成分:物质过程中的动作者(不及物小句)或目标(及物小句)、心理过程中的感觉者、关系过程中的载体(归属过程)和被识别者(识别过程)、行为过程的行为者、言语过程中的讲话者,以及存在过程中的存在物。

及物分析法与作格分析法在对语态分类时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前者探索一个动作是否延及或影响某个实体,后者关心的是此动作是源自物体内部还是外部。综合以上两种分析角度,Halliday以小句是否具有“施动特征”(agency)为标准,将语态分为“中动”(middle)和“非中动”(nonmiddle)两大类——后者多被称为“有效态”(effective voice)。有效态进一步被分为主动和被动。所谓“施动”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虽没有明确的归纳,但笔者依据Halliday的分析认为,“施动”表示动作来源于过程参与者a,但延及或影响到了另一参与者b。“施动”也意味着是“导致……发生的原因”(causation)。因此,如果某个过程没有施动特征,即只有一个参与者,不涉及到其他,该过程小句为中动语态。例如:

(2)the glass broke.

(3)the baby stood up.

从形式上看,即按传统语法的说法,这两句都是主动句。而根据中动句研究者的观点,例(2)的broke是及物动词,应该有一个施动者,小句实质意义为被动,但谓语形式为主动,所以应为中动句;例(3)中的the baby则是stood up的动作者,该句为主动句。按照功能语法的分析,the glass和the baby却都是动作中介,过程在小句中体现为自动发生的,无施动特征,因此都为中动句。

如果某个过程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加者有关,并具有施动特征,表现这个过程的小句为有效态。主动语态指小句中的过程首先与动作者产生联系,即施事作主语的情况。如:

(4)the cat broke the glass.

被动语态指首先介绍过程与目标的关系,即中介作主语,施事由一介词“by”引导时的情况。如:

(5)the glass was broken by the cat.

以上分类如图1所示[7]:

图1 The system of voice语态

在以往的语法研究中是一个主要与谓语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而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态则是为了表达人们现实世界中各种经历的一个系统。它以及物性系统为基础,交代某一过程首先与哪一个参与者建立联系,同时结合作格分析法,全面考察句义,从小句是否具有施动特征的角度去解释语态,使英语中某些模糊的语态现象得到充分的说明。当然,Halliday在论述中也有一些模糊现象。下面笔者就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各种过程小句中的语态尤其是中动语态的特征,并对某些模糊的现象进行分析说明。

三、中动语态在各种过程小句中的表现

1.物质过程(the process of doing)。表示做某事的过程,有一个(Actor)或两个参与者(Actor和Goal),可用do to/with提问,其语态为中动或有效态:

(6)the mayor resigned.(中动语态,the mayor为中介,不涉及到其他参与者)

(7)he canceled the meeting.(主动语态,he 对meeting产生施动作用)

(8)the thief was caught by a policeman.(被动语态,policeman对thief产生施动作用,目标thief与动作caught先发生联系)。

在物质过程小句中,有时施动者和目标是一个参与者。

(9)she dressed(herself)for the hike.

(10)he got into bed,covered(herself)up warm and fell asleep.

虽然在以上两句中看起来都有两个参与者,实为一个参与者,属于自主进行,不受外力影响,所以以上两句为中动句。

2.心理过程(the process of sensing)。表示感知(perception)、感觉(affection)和认知(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有一个或两个参与者——心理活动的主体即感知者(Senser)和被感知的现象(Phenomenon)。心理过程中有中动语态和有效态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小句中的“动作”只是感知者的主观感受,通常为中动语态,不涉及现象,如:

(11)Jill can’t see.(perception)

(12)Tim understands.(cognition)

但有些中动语态中的特殊情况,看似有效态,实为中动语态。主要是感觉过程如like小句:

(13)I like the milk.

(14)the music was enjoyed by the audience.

上面两个以范围为宾语或主语的心理过程小句中,动作者I和audience为动作中介,不对milk与music产生施动作用,milk和music只是动作的范围(range),like与 enjoy是中介自发产生的感受,无影响或被影响之痕迹。Halliday[7]将第二句看似被动句的语态称为中被动语态(medio-passive voice),但笔者认为此说法反而会混淆中动与有效态之间的界限,仅凭有无“施动特征”,便将此句归为中动语态,在称呼上添加小句结构形式名称反而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另外一种情况是,现象对感知者产生影响而导致感知者产生某种思维,如please类。这类小句则通常是有效态,感知者和现象都可做主语:

(15)it pleases me.(主动语态)

(16)I’m pleased(by her success).(被动语态)

3.关系过程(the process of being)。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按关系类型可以分为内包(intensive)、环境(circumstantial)和所属(possessive),按方式又可分为归属(attributive)和识别(identifying)两种。本文主要就归属和识别类进行说明。

归属类过程表达某个实体具有哪些属性,或者归于哪种类型。通常只有一个参与者——载体(Carrier),另一成分属性(Attribute)可以是某个实体、某种环境因素或另一个实体,通常为表示一个类别的名词或形容词、表环境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以及表所有物的名词词组。属性对载体进行说明,所以载体对属性没有施动关系,因此归属类小句通常为中动语态。例如:

(17)Carlos is a poet.

(18)the cat is on the mat.

(19)he has a piano.

识别类(Identifying)则是用一个实体(识别者identifier)去确定另一个实体(被识别者identified)的身份、实质、环境等。Halliday[7]将识别类小句看作有效态,因为它们通常会有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形式,如:

(20a)Mr.Garrick played Hamlet.

(20b)Hamlet was played by Mr.Garrick.

(21a)Peter owns the piano.

(21b)the piano is owned by Peter.

此类小句虽然被归入有效态,但不能用Halliday的分类标准“施动特征”来解释。Halliday在给关系过程小句定义时,考虑的是小句表述出来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而涉及到以上四句的语态时,Halliday却主要关注谓语词语呈现出的结构形式。笔者认为,就四小句本身来看,Mr.Garrick于Hamlet,Peter于the piano均不能产生任何影响。另外,虽然例(20a)、例(20b)被归为识别类关系小句,但Hamlet在这两句中可以被看作范围,与表示心理过程的例(13)、例(14)中的 milk和song类似。所以不管关系过程小句以何种语法形式呈现,其实质都是在表达某种关系,所以基本上为中动语态。

4.行为过程(the process of behaving)。表现(特别是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如呼吸、咳嗽、微笑、做梦、思考等。通常只有一个参与者——行为者(Behaver),不存在对其他参与者产生影响,基本上为中动语态;最典型的句子经常只有一个行为者和过程。例如:

(22)I am listening.

(23)he’s always grumbling.

行为过程介于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之间,所以有时行为过程中的一部分很像物质过程的参与者,如“she sang a song”中的song,但实际上行为者的动作并不对其产生影响,song只是动作的范围。这类小句的被动态为范围的被动,从整个小句来看属于中动语态,同上述思维过程中的like类和例(20b)相似。例如:

(24)songs were sung by the choir.

5.言语过程(the process of saying)。表示通过说话交流信息的过程,通常说话者(Sayer)(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说话者不一定是人)为中介,没有外来的施动者。例如:

(25)he said that you should keep quiet.

(26)my watch says it’s nine o’clock.

言语过程还有三个潜在的参与者:讲话内容(Verbiage)、受话者(Receiver)和话语目标(Target)。说话者不会对说话内容及受话者产生施动作用,所以看似有效态实为中动语态。如:

(27)tell the whole truth.

(28)he described his past experience.

对于话语目标则不然,说话者对其作用相当于物质过程中的动作之于目标,如下句的my intelligence:

(29)don’t insult my intelligence.

因此,笔者认为有涉及到话语目标的小句应归入有效态之中,而不是像Halliday那样将所有言语过程一概认作中动语态。

6.存在过程(the process of being-existence)。表示某事物存在或发生的过程。有一个存在物或没有存在物(Existent),另一参与者一般为环境。存在过程一般不会影响到存在物之外的参与者,所以基本为中动语态。例如:

(30)there was a storm.

(31)nobody is in the classroom.

(32)restaurant presents many risks.

三、结束语

从传统语法的语态理论到中动语态、中动构式理论,语态理论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入。这些语态理论在分类时更多是关注谓语动词形式或语法层面。相对来说,Halliday对语态的论述更系统和完善,其分类标准“施动特征”综合了及物和作格两种分析方法,让人更容易理解各类语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判断小句是否为中动语态时,系统功能语法的标准是:过程涉及的参与者只有一个且无施动特征。在各种过程小句中,物质和心理过程通常有一个或两个参与者,中动语态一般出现在只有一个参与者或动作的范围作参与者的小句中。关系过程可能涉及两个参与者,但两者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所以属于中动语态。行为、言语、存在通常只涉及一个参与者,为中动语态。另外,笔者认为在用系统功能语法分析小句时最好只专注于其中涉及的参与者和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不要受到谓语结构形式的影响,否则会使小句的分类变得模糊不清。本文只是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分析,更多的模糊小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Quirk R.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Z].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85.

[2] 孙仲娜.论英语“中动句”[J].长江大学学报,2010(4):282-283.

[3] The middle voice[EB/OL].[2012 - 08 - 16].http://mkatz.web.wesleyan.edu/grk101/linked_pages/middle_voice.htm.

[4] 杜建,孙玉荣.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独立性与中动语态的概念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1994(3):73-79.

[5] 王凤娥,陈兵.英语中动构式认知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1):119-124.

[6]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 卢桂荣.英语物质过程小句中的中动态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59-64.

猜你喜欢

语态被动语态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被动语态考点大放送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动词的时态与语态题这样得高分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