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分析

2013-06-2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院校职业

汪 薇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006)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在我国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在规模上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它也拥有着庞大的教师群体。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情境除了具有一般高校所具有的特点外,又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大多高职院校教师是从传统的大专院校和中专学校合并而来,他们面临着学历和科研水平的急需提高、原有的传统型授课模式需要改革,以及所教授学生素质差别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会给教师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压力过大或过于持久时,不但会给教师带来苦恼,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增大学校的管理成本。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调查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抚顺市的两所高职院校抚顺师专和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的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回收率为92.3%。

2.研究工具

采用清华大学李虹教授编制的《大学教师职业压力量表》。这个量表共24题,包括工作保障因素、教学保障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工作负荷因素、工作乐趣因素五个分量表。其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为非常满意或满意(Cronbacha=0.72—0.92),两周后对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满意(Cronbacha=0.75),结构效度可靠。该问卷采用四级评分法:1表示没有压力,2表示轻度压力,3表示中度压力,4表示严重压力。各分量表的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

(二)调查结果

1.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总体情况

?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教师中,认为自己没有职业压力的共2人,占总人数的1.67%;认为自己有轻度职业压力的共80人,占总人数的66.67%;认为自己有中度职业压力的共35人,占总人数的29.17%;认为自己有严重职业压力的共3人,占总人数的2.50%。上述数据表明,在抚顺市的两所高职院校中,有98.34%的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职业压力,其中31.67%的教师感到中度或严重的职业压力。这就说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压力感总体来看不是太大,但是很普遍。

2.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强度情况

由附表可看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强度的平均数低于理论中值。这说明,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强度平均不是太高。从分量表来看,工作乐趣分量表所测得的压力强度平均数高于理论中值,工作负荷分量表所测得的压力强度接近理论中值,工作保障量表、教学保障量表及人际关系分量表测得的压力强度都低于理论中值。说明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乐趣方面的压力最大,工作负荷次之,其他都不明显。这表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表现为慢性压力,而慢性压力是一种极易被忽略而破坏力又极强的压力。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源分析

(一)由工作负荷带来的压力

工作负荷过大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压力。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负荷主要来源于:一是过多的教学任务。由于多种原因,一部分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过重,使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学生成绩评定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些让教师疲惫不堪,形成巨大的压力。二是多种工作带来的压力。许多教师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授课任务外,还同时担任了一些其他如班主任、教研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等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这必然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三是科研工作。高职院校要求教师既要教学又要进行科研工作。许多高职院校规定,晋升职称必须发表、出版一定数量、一定级别的学术论文或著作,承担一定档次的科研课题。这就不得不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论文的撰写、课题的完成都会使之感到压力。四是课程改革的压力。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就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对传统型的授课模式进行改革。由于大多数教师外出学习和与企业进行接触的机会少,这就给课程改革增加了难度,许多教师往往在尝试错误中前行,压力可想而知。而且,精品课、教学团队等一系列改革成果展示项目的完成,使教师难以区分工作和休息时间,经常是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睡眠时间远远不够,心理压力很大。

(二)由教学保障带来的压力

1.进修学习的机会少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对教师学历及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教师的学习、进修方面很少有政策上的支持,所提供的资金相当有限,学习费用的承担给教师家庭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压力。而且在教师外出学习时,所耽误的课时量也会影响其个人在职称评定时的工作定量,所以有些教师即使参加进修,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以保证工作任务量。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学校所创设的各种学习途径和机会也不多,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基本上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孤军奋战,这就使教师感到身心疲惫,既影响教师工作、学习的质量,也增加了教师所承受的压力。

2.学生的多样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来自初中起点学制为五年的学生,一部分是高中起点学制为三年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为三年的学生。初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原有的文化基础差,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不强,意志品质薄弱,有一部分是难教育的学生。学生在学识、品德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是教师工作的最大目标,但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往往导致教师的付出与教育效果不成比例,使高职院校教师缺乏成就感,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一定的职业压力。

3.自身的业务能力弱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的高低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除了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能力有强有弱。自身业务能力弱的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不少,但所取得成绩却很有限,这必然会带给他们一定的心理压力。

(三)由工作乐趣缺乏带来的压力

1.经济收入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在逐年提高。有人认为,与社会其他行业的收入相比,高校教师群体收入应划入高收入群体行列。但是,作为高等教育一员的高职院校教师的个人收入,却与高校教师的收入相差甚远,不但基础工资要低于高校教师,还没有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奖金,福利待遇也相对较差。而且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实际收入相对于其他各类学校教师的收入也是较低的。绝大多数的学者都有一个共同发现:工作压力与工作报酬直接相关。本来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声望就低于本科院校的教师,再加上低经济收入,必然折射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地位低下,这就会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心理不平衡,对教师工作也会越做越没兴趣,由此带来一定的职业压力。

2.分配制度不合理

分配制度是对教职工在某一时期所取得的工作成绩的一种肯定。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一部分学校虽然有课时费,但助教、讲师、副教授的课时费标准一样,而且一节课仅为几元钱,标准很低,这不但区分不出不同职称教师的价值,对教学效果好和不好的教师待遇区分也不大,让很多教师感到很不平衡。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干脆没有课时费、班主任费等基本工资以外的收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不合理分配制度,给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3.评定制度的不合理

附表:

在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定过程中,一般是重科研而轻视教学。教师高质量的论文和高级别的科研立项比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所得的评分要多很多。这对于教学任务和其他管理事务多的教师来说是不公平的。另外,在对科研和教学的评价中,高职院校多采用量化的方式,仅以论文著作的数量、课时量等来衡量,但定性指标,如教学效果的优良、科研成果的质量等却颇为主观,以至使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受到较大影响。没有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就不能给教师充分的肯定和指导,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再有,高职院校的考评机制多采用阶段性评价的方法。在每学年底对教师的表现进行一个总结性的评价,从教学、科研等各个角度对教师进行量化评分,然后划出“优良”而没有与奖励挂钩。这样的考核很容易流于形式,使教师对考核呈现漠然的状态。在各种先进的评选中,存在论资排辈或谁今年评职称谁当先进的做法,使先进的评选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这些都会使教师感到很不平衡,进而失去了工作的热情。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院校职业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