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模式研究

2013-06-23刘雪莲

关键词:语料隐喻语篇

刘雪莲

(中国地质大学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74)

【语言琢玉】

汉语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模式研究

刘雪莲

(中国地质大学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74)

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汉语经济语篇中,且具有系统性,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认识经济事件的工具。总结其中的隐喻模式,有助于我们培养、加强隐喻思维和意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经济类语篇。同时,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教学方法的设计能够帮助留学生建构汉语隐喻思维、有效地习得汉语,理解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始源域,增强汉语经济文本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

概念隐喻;经济语篇;汉语文本

一、引言

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只是一种起着装饰作用的修辞手法。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问世,隐喻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该书提出了认知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通过映射,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的思维方式。[1]23隐喻涉及两个不同概念域的语义互动,即始源域和目标域。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有一个复杂的概念体系,这个概念体系包含数目庞大的概念隐喻。所谓概念隐喻,就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映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上。所有的概念隐喻都植根于我们的生活经验。[2]始源域通常是人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而目标域则是陌生的、无形的、抽象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3]Lakoff&Johnson认为,独立于经验基础,隐喻就不能被理解,甚至也无法被恰当阐述。[1]19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汉语经济语料中隐喻的体验特性。

二、关于经济隐喻的体验性研究

语言中之所以存在隐喻表达,是因为我们的概念体系中存在概念隐喻。所有的概念隐喻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和物理经验决定的。[4]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对于组织人类概念系统、发展人类认知功能、生成语言新奇表达都具有决定性作用。[5]经济涉及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经济领域里的很多现象和活动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相对抽象和复杂的。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概念,经济语篇常常运用概念隐喻来描述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本研究基于自建汉语经济隐喻语料库,语料来自2011-2012年国内权威的经济类电子报刊《中国经济时报》的100篇文章,17万多字,涵盖了金融、财经、能源、房产等话题,从中摘选出隐喻表达式共348处。该报是国内一份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日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因此有更大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通过搜集语篇中的隐喻表达式,按照始源域进行分类和统计,我们发现,概念隐喻大量存在于经济语篇中,且丰富多样。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隐喻都根植于日常生活体验和社会经验,充分验证了隐喻的体验性。为进一步研究概念隐喻理论提供了汉语语料的佐证。以所得的隐喻语料为基础,对该料中的经济概念隐喻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概念隐喻统计

下文结合表1对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进行更加详细的语料分析,分析其背后的认知基础,及对理解抽象经济概念的作用,以发现其更深层次的特征。

1.人类的隐喻

在搜集到的348处隐喻表达中,关于人的隐喻多达156处,占44.82%。人类具有的行为、状态、情感、吃喝以及健康都被投射到了经济领域,赋予经济个体、事件和行为以与人相关的特征,使经济语篇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且,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新词作为始源域,出现了许多新奇隐喻的表达式,比如“hold不住”,这是2011年网络十大流行语之一,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状况下“坚持不住,挺不住”。将这一新型词汇运用到经济语篇,体现了人们对迅速发展的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现象的认识和思考,使抽象、呆板的经济语篇变得生动、活泼且有时代感和表现力。下面是部分人类隐喻的表达式。

行为:

(1)燃气行业特许经营权“一女二嫁”现象近年来频频出现,非滦县独有。

(2)开发商都要减减肥,暴利已经结束

(3)除了被“毒土”困扰,有的保障房项目则由于地址问题而“迟到”。

(4)我国新能源汽车频频亮相,“战绩”不俗,好评如潮。

状态:

(5)房价“hold不住”了。

(6)复星的郁闷,不是装出来的。

(7)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市场需求较为疲软。

健康:

(8)事实上,目前北京及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陷入严重的“消化不良”。

(9)整个中国的网银系统都可能面临瘫痪的窘境。

(10)今年的紧缩货币政策愈加严厉,持续打击着“高烧”楼市,迫使房价更快地降温。

吃喝:

(11)土地蛋糕的得舍,让保障房的选址落子倍感“纠结”。

(12)只要限购政策不放松,市场上的购买力依然紧俏,想舀一勺子将会越来越难。

情感:

(13)电力板块对上调电价“不来电”

(14)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的“示好”,反而坚定了西方国家制裁叙利亚的决心。

与人的身体相关:

(15)我们的房地产业就像美丽的少女,脸上长了痘痘,病根不是在脸上,而是在身体里面。

(16)“稳”和“健”的两只手将如何发力?

2.自然现象的隐喻

自然现象的隐喻共65处,占18.68%。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对不同的自然现象有着亲身的经历和感知,其中冷、暖是感觉器官对温度的直接体验,暖/热给人以良好的体验,冷/寒却相反。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此类隐喻表达式使用的都是消极词汇,比较集中地使用了恶劣的天气现象,比如,寒冬、严冬、冷冬、寒流、乌云等,而且大都出现在有关房企的语篇里,来描述目前楼市不景气的状况。房产一直是关系民生的一个热点话题,由于房价的节节攀升,从2011年开始,政府对房价实行干预和调控,调控结果已初步显现。语篇中使用大量我们熟知和亲身经历的自然现象来映射当前房地产萧条、惨淡的经营状况。例如:

(1)我国楼市所发生的三波浪潮——降价潮、退房潮和关店潮。

(2)调控已令土地市场出现降温,而内地开发商普遍资金吃紧,也缺乏融资渠道。

(3)开发商们已经感受到了楼市入冬后的寒风。

3.战争的隐喻

关于战争的隐喻共35处,占10.05%。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参加过战争或亲临战场,但这并未阻碍我们对“战争”这一概念的认知和了解。战争涉及交战双方、交战的目的、使用的战术和战略、武器以及战争的输赢等。在经济语篇中,战争的概念结构常常被映射到经济领域,商业行为被比做战争,比如“价格战”、“促销战”、“网购大战”等。交战双方为了打败对手、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运用不同的战术,比如“撤离”“拖延”“狙击”,战争的结果可能是“一路凯歌”也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战争隐喻”形象、生动地将商业竞争中残酷、复杂的现实呈现出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商业行为。如:

(1)众多电商网站更是厉兵秣马,一场波澜壮阔的光棍节网购大战全面打响。

(2)银行间的信用卡优惠促销大战再次打响。

(3)目前宏观面好转,同时投机资金又伎俩故施推动原油价格大举上攻,逼近百元城下。

(4)限购令是狙击房价的主力,收紧银根则是侧面夹击房地产市场的一支“偏师”。

(5)二三线城市等政策的相继问世,对全国楼市也并未伤及元气,只被当作一场场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游击战,多地包括广州在内的楼市仍然一路高奏凯歌。

4.动、植物的隐喻

对于生活在我们周遭的动、植物,人们他们独有的特征和习性有很深的了解,成为人类生活体验的一部分。比如,有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有的植物花期很短,比如昙花,因此有“昙花一现”的说法,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稍纵即逝。经济语篇中,一些动、植物的特征和特性常被用来描述经济活动,比如,大公司或大企业常被比做“体型较大且威猛厉害”的动物,有“房企巨鳄”、“龙头企业”的说法。有些动物隐喻已经成为经济语篇的常规隐喻,被人们广泛地接受,比如“牛市”和“熊市”分别指代“证券交易市场上价格走高的市场”和“价格走低的市场”。如:

(1)“冬眠”中的楼市将走向何方?

(2)现在松动政策真的很不合时宜,最好还是别做“出头鸟”。

(3)河南省有700多家种子企业,缺乏龙头企业,研发能力不足。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熊了两年多的股市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转牛。

(5)“速贷通”“龙舟计划”“成长之路”……一时间,各家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遍地开花”。

5.其他隐喻

上述四种经济隐喻模式是本研究中最主要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其他还有诸如:市场是“容器”、经济是“泡沫”、“经济发展是道路”、“资金是流水”、“经济活动是演出”等概念隐喻也随处可见。有些早已成为经济语篇中的常规隐喻,为人们广泛接受。泡沫是一触即破的物质,用来形容经济运行繁荣的表面难逃破灭的结局;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对水的认识源于人们自身直接的身体体验,水具有流动性,将水的图式概念投射到经济领域,就形成了“资金是流水”的隐喻概念;容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实体,有着清晰的边界。相对于周围的世界,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容器,分内外界面,将容器的概念投射到经济领域就给那些抽象的经济概念和活动加上了具体的边界,可进可出。如:

(1)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全世界最大的。

(2)金价上涨乏力的原因是欧债危机发生后,导致流动性紧缺。

(3)这是美元流动性紧张的体现。

(4)重庆国企的“走出去”是与“引进来”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经济的发展常常被比作“道路”。对道路的认知,源于我们对空间的感受和直接的身体体验。道路有起点、终点、行程以及路途中可能遇到的坎坷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与旅程概念的内部结构相似。如:

(5)靠房地产蓬勃发展的这种比较简单、粗鲁、原始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

(6)乌克兰入盟路途十分遥远。

(7)以自来水改革为例,不少地方曾经走过一段弯路。

经济活动是“演出”。“演出”具有丰富的内在结构,包括导演、编剧、舞台、演员等。将“演出”这一概念投射到经济领域,使经济活动蒙上了一层“表演”的色彩,使经济现象更加生动。如:

(8)随着又一知名品牌的沦陷,食品行业新一轮的信誉危机又在上演。

(9)随着年关将至,2011年楼市又将是一场落幕大戏。

(10)2011年的楼市的跌宕起伏简直可以拍成一部好莱坞大片。

三、结论

根据以上语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概念隐喻大量存在于汉语经济语篇中,已经成为人们认识经济事件的工具。丰富多样的表达式充分验证了隐喻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系统性的。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概念隐喻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2)汉语经济隐喻也是通过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映射陌生、抽象的经济现象和概念,从而达到理解后者的目的。它的认知基础同样是基于人类日常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经验,充分验证了人的经验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概念隐喻的体验性特征提供了汉语语料的佐证。

将经济语篇中的隐喻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培养、加强隐喻思维和意识,了解概念隐喻在理解经济语篇中的重要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此类语篇。将本研究成果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教学方法的设计能更好地促进汉语的教学和学习,帮助留学生有效地习得汉语、建构汉语隐喻思维,理解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始源域,增强汉语经济文本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

[1]Lakoff G,M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CP,1980.

[2]Morgan Kelley.The Metaphorical Basis of Language:A Study in Cross-Cultural Linguistics[M].Lewiston:Edwin Mellen Press,1992:74.

[3]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7-72.

[4]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6.

[5]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3.

Conceptual M etaphor in Chinese Econom ic Discourses

LIU Xue-l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It is found that conceptualmetaphors systematically exist in Chinese economic discourses.As a way of thinking,ithas been an instrument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bstracteconomic concepts.Summarization of metaphoricalmodels is helpful for cultivating and enhancing ourmetaphoricalway of thinking and awareness so as to better comprehend the economic discourses.Meanwhile,the design of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conceptualmetaphor theory will facilitate foreign students to constructmetaphorical way of thinking so as to efficiently acquire Chinese,comprehend the source domains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ading Chinese economic discourses,which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cultural and economic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conceptualmetaphor;economic discourses;Chinese

H319

:A

:1672-3910(2013)03-0080-04

2013-01-15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201329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CUGW120230)

刘雪莲(1981-),女,内蒙古集宁人,硕士,讲师,从事认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猜你喜欢

语料隐喻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