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元福墓志校补
2013-06-23牛红广
牛红广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河洛文化】
卢元福墓志校补
牛红广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卢元福墓志是涉及初唐史学的重要出土文献,但业已刊布的墓志图版极为模糊,约三分之一的志文无法辨识。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所藏卢元福墓志拓片仅有个别文字缺失,故据之校录墓志全文,并就相关问题略作疏证。
唐代;卢元福;墓志
卢元福墓志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志石现藏偃师商城博物馆,墓志图版[1]及志文[2]业已刊布。张固也先生曾撰文考释是志,并称“志主卢元福乃唐初史学家,惜墓志残泐颇甚,特别是志主姓氏、所著书名皆有阙文,极不便于研究者之利用”。[3]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于2007年从偃师商城博物馆征集到数十方墓志拓片,其中有卢元福墓志。
此拓片(见文后图1)品相甚佳,墓志全文1255字,仅3字残泐。而据《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载,《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录志文仅861字(其中包括著录有误者60字),致使张固也先生对卢元福墓志的识读及相关方面的考释难免有遗憾之处。现据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以下简称“馆藏”)拓片校录墓志全文,并就相关问题略作疏证。
一、墓志录文
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行秘书少监崇文馆学士上柱国范阳县开国侯卢公及夫人陇西李氏墓志铭并序
公讳元福,字子祥,范阳涿人也。其先出自烈山氏,中古有齐太公别宗得姓,详乎旧史之学。自汉侍中植,象贤弈叶,衣冠蝉联,十五代于兹。今之颂家风仰姻戚者,如太室之极天也。曾祖怀仁,北齐神农郡太守,清猷克远,懋三德于官政。大父彦卿,隋殿内侍御史,皇朝东宫学士,素风增烈,道二代之艺文。考大道,雍州栎阳、鄂县二主簿,有大才而无贵位,不极栖鸾之所,终叹劳人之职。公玉华温液,桂林芳干,浑璞外映,冰楞内澈,性备五常,言应千里。体道以亨会,秉德而不回,克己于仁,达学于艺,籍甚之价,利用宾王。弱冠以高第明经,补商州参军事。首悦参卿之拜,仍副思皇之求,以八科举待制。历蕲、贝二州司兵参军事,魏州莘县令。为邦训戎之术,既官修而物事矣。属蓼莪集痛,茹毒私门,天性纯至之深,加人一等。服阕,除洛州司功参军事、加朝散大夫。宪章朝右,朱绂斯皇。始称廊庙之才,俄从降阶之授,亲累左出,复为魏州昌乐县令。任德以明教,推诚而惠人,昔望郑邻之善,果得繁阳之异。入为詹事丞,转都水使者。自端士正人列总二部,一台之务固已,宫政增熙,虞衡式叙。以本官出兼蒲州长史,河东□□□郡襄阳。龙凤之姿,尽在是矣。袁伯业投老好学,杨子云志在著书。网罗千古之逸文,经综百王之遗事,撰《帝王编年录》五十卷、《甲子傍通表》二卷。书奏异之,拜为秘书少监。外史文儒之职,中经图籍之秘,允穆斯荣。未几,拜银青光禄大夫,封范阳县开国侯。青绶黄银,白苴玄土,资素业而食钟鼎,由儒雅而登公侯,不其伟欤!久之,致仕于家,俄起为崇文馆学士。止足之美,标映士林;老成之德,坐殷国念。而逝者如斯,生涯必极,文行忠信之业,崇高富贵之用,徒称不朽之名,莫非有待之尽。悲夫!春秋七十有七,以先天二年壬子岁四月九日薨于东都之宣教里第。夫人李氏,陇西狄道人也。详夫迈德弘道之风,武烈霸图之后,誓山河者三叶,联珪衮者十代。邛州使君之孙,凉州都督之女。裔祖考之德,生礼法之门。陶神明之所殿,秀闺房之淑令,清冲映于冰玉,淳茂烈于椒兰。侔颽风以垂仁,协和气而惟性,柔嘉洽于中阃,景问融于外姻。言归盛族,茂对人秀,门闾则轩盖连阴,先后则姬姜成列。俨端庄之色,详进退之度。黼藻又文物之宜,环佩为声明之节。移爱敬之极,尽和睦之理,威仪可以肃怠,惠声可以愧非。庭闱雍熙,少长敦笃,穆如也。既从夫,有典礼,秩屡加,授常乐县君、陇西郡君、陇西郡夫人。虽崇笄珈之数,弥安菲俭之心。诸姑伯姊华首大龄之媛、宗族姒娣初服晏迎之妇,咸亦企我,嘉猷传诵,箴诚至若。幽闲靖恪之德,淑慎婉嬺之容,诗颂图史之言必有章,笾豆筐篚之功为内则。远亲疏属,靡然景从,而家道以正矣!往属太阳异曜,川元补天,化居中制外之式,流唱而不和之弊。鄙清素而高珠翠,舍齐眉而半丈夫者,浸成其俗,自非礼教在躬。行轨于物,志迈金石,操贞雪霜者,其孰能一变此风哉!夙衔栾棘之痛,中茹孀嫠之恤,躬衣大帛,笃训诸子。高堂既倾,二昆尚责;梧桐半死,两凤仍飞。数年之间,怡怡如也。夷得丧于颊色,沉忧痛于灵府。疾成肤凑,至于膏肓,不及中寿,奄从大运,神之听之,于何不淑。春秋六十有七,以开元六年龙集戊子五月廿三日薨于故第。其年八月十一日壬申合葬于缑氏县西公路原之旧茔,礼也。长子孝廉泚,玉树先摧。嗣子怀州司户泌、右金吾卫仓曹泛等,号诉遗训,勒铭幽石。其词曰:
懿文儒兮祀盛德,耀青紫兮通侯国。猗淑人兮茂嫔则,俪君子兮仪不忒。人代谢兮徽名勒,龙合剑兮龟食墨。拜长松兮哀罔极。
天宝六载二月十四日孙士则自缑氏改卜于偃师县覆舟山三里孟村北。
二、志文校疏
张固也对卢元福家族世系的考释诚为精审,确如其所云,《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录“高祖□仁”为“曾祖怀仁”之误。《北齐书·卢潜传》与《北史·卢怀仁传》称卢怀仁官“弘农郡守”,《新唐书·宰相世系三上》则作“后魏弘农太守”。据馆藏卢元福墓志拓片,墓志明确记录卢怀仁官“北齐神农郡太守”。北齐亦有神农郡,郡治高邮县。[4]墓志所云,可略备一说。
张固也《唐卢元福墓志考释》一文在论及卢元福之父时,称“表中卢元福父名大道。疑一为名,一为字,墓志因下句用一‘道’字,为避行文重复,故取此舍彼。况其‘抑扬郡县’,与卢大道官‘荆州刺史’相符,故此一疑点亦可冰释”,则是由于《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对志文识读有误所致。《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录“父善,□道□□,抑扬郡县,县二□得……”之语,“父”实为“文”之误,而“善”应为“考”之误。此句及其上文应为“大父彦卿,隋殿内侍御史,皇朝东宫学士,素风增烈,道二代之艺文。考大道,雍州栎阳、鄂县二主簿。”卢大道仕历雍州栎阳、鄂县二县主簿,官职不高。所以才有下文的“有大才而无贵位,不极栖鸾之所,终叹劳人之职”之感慨。《新唐书·宰相世系三上》记卢大道官荆州刺史,与志文不符,待考。志云卢元福“长子孝廉泚,玉树先摧。嗣子怀州司户泌、右金吾卫仓曹泛等,号诉遗训,勒铭幽石”。卢元福三个儿子及其所任官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皆未载,可据是志补之。
卢元福其人两《唐书》无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仅载其官秘书少监。志叙其宦历生涯甚详,可补史阙。卢元福以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四月九日卒于东都宣教里第,春秋七十有七。宣教里即宣教坊,位于长夏门之东第二街,自南向北第二坊。[5]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八月十一日,卢元福与其夫人陇西李氏合葬于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一带卢氏祖茔,后又由其孙卢士则迁葬于偃师北邙之覆舟山。志文末“天宝六载二月十四日孙士则自缑氏改卜于偃师县覆舟山……”之语为其孙迁葬时所补刻。
三、墓志的史学价值
据墓志,卢元福撰有《帝王编年录》50卷、《甲子傍通表》2卷。此二书上报朝廷后,李唐皇帝极为赏识,擢其为秘书少监。《旧唐书·经籍志上》史部编年类记有《帝王编年录》51卷、《共和已来甲乙纪年》2卷,并题卢元福撰。《新唐书·艺文志二》将二书改入杂史类。《玉海》又将《帝王编年录》归为“唐帝王纪录”。很明显,墓志所记《帝王编年录》50卷即为两《唐书》所录《帝王编年录》51卷。志称卢元福“网罗千古之逸文,经综百王之遗事”而成是书,可证该书为一部编年体通史,而非断代的杂史类史书。墓志所记《甲子傍通表》2卷,传世史志未见其名,似为两《唐志》所记《共和已来甲乙纪年》2卷,《通志》卷七十二《图谱略》记为“《共和以来甲乙纪》”,并将其归入以收录五运说方面著作为主的“纪运类”。这说明卢元福所著史书早佚,至南宋时人们已对其书不甚了然。墓志所记《甲子傍通表》2卷应为卢元福编撰《帝王编年录》时的衍生之作,但未必是排列书中所记历史大事及其年代而成。由书名观之,似为以甲子也就是干支排列的历代纪年表。卢元福《帝王编年录》所记帝王之事似应始自共和元年,也正因如此,《甲子傍通表》被后世记为《共和以来甲乙纪年》。
志云:“袁伯业投老好学,杨子云志在著书。”汉末袁遗字伯业,袁绍从弟,《唐代墓志汇编续集》误识为“袁伯华”,张固也《唐卢元福墓志考释》一文已述及。《颜氏家训》勉学第八云:“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6]杨雄,一作“扬雄”,字子云,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语言学家,一生悉心著述,有《法言》、《太玄》、《方言》等诸多撰述留存于世。墓志撰者用袁遗、杨雄之典故,虽旨在褒扬卢元福,倒也极为贴切地说明了卢元福虽已年届华甲,仍潜心修撰史书的勤勉之志。
墓志记述卢元福的夫人陇西李氏虽有洋洋500余字,但主要内容为颂扬李氏阃德的赞美之词,涉及李氏家世者仅有“陇西狄道人也……邛州使君之孙,凉州都督之女”之语。如张固也先生所言,墓志所记“邛州使君”有可能为李大师之弟行师,但其云“李行师有孙曰元璥,官济州刺史,为卢元福妻李氏之兄弟一辈,则卢元福官济州长史或亦与之有关”则乃误读所致矣。《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录“济州长史”实为“蒲州长史”,因而卢元福与李元璥扯不上关系。卢元福的曾祖父卢怀仁及祖父卢彦卿皆一时英彦,《北史·卢玄传附道将子怀仁传》记怀仁“涉学有辞”、“所著诗赋铭颂二万余言,撰《中表实录》二十卷”,“子彦卿有学尚,仕隋位御史,撰《后魏纪》三十卷。”《中表实录》,两《唐志》已未见,殆与《后魏纪》同为编年体史书。卢元福能够修撰编年体通史《帝王编年录》,与其在史学素养方面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不无关系,倒是无庸置疑的。
唐代自开国以来,有许多史家在撰述通史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成就也是很突出的。他们撰述通史所采用的体裁也比较广泛,有纪传体,传记体、编年体、典制体、文征体,等等。唐代史家在编年体通史方面的成就主要有萧颖士撰的编年体通史、许嵩撰的《建康实录》20卷、马总撰的《通历》10卷和姚康撰的《统史》300卷。[7]上述编年体通史均出现于玄宗及其以后时期,流存于今的仅有《建康实录》与《通历》。卢元福卒于先天二年,时年春秋七十有七,其生活时代处于初唐时期,学术活动年大致在高宗及武周时期。对于初唐史学的成就,引起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纪传体史书的撰述,所修正史占了《二十四史》中的三分之一。卢元福墓志所记《帝王编年录》50卷、《甲子傍通表》2卷虽早已亡佚,但使我们藉此得以进一步了解初唐时期编年体通史的编撰成就,仍具有一定的史学意义。首先,它体现了李大师“编年以备南北”的撰述思想及李延寿纂南朝四史为一史、北朝四史为一史的撰述成果在初唐史籍纂修方面的影响。其次,它有助于全面评价武周时期的史书编撰成就,更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有唐一代史家在编年体通史方面的编修情况。
[1]洛阳古代艺术馆.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11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85.
[2]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603.
[3]张固也.唐卢元福墓志考释[J].史学史研究,2008,(1):112-114,122.
[4]施和金.北齐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8:549.
[5]徐松.唐两京城坊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5:158.
[6]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2:173.
[7]瞿林东.唐代史学的通史撰述——兼论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一个转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3):20-29.
Appraisal and Supp lement to Epitaph of Lu Yuanfu
NIU Hong-guang
(Heluo Culture Research Centre,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00,China)
The epitaph of Lu Yuanfu is the important unearthed documents about early history of Tang Dynasty.Unfortunately,about one third words on published epitaph rubbings are too fuzzy to be recognized.The epitaph text is transcribed based on the rubbings collected by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and some related issues are explored.
Tang Dynasty;Lu Yuanfu;epitaph
K877.45
:A
:1672-3910(2013)03-0005-04
图1 卢元福墓志拓片
2013-03-07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37)
牛红广(1971-),男,河南滑县人,馆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