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6-23胡颖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8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弹力

胡颖娟

(吉林省柳河县医院眼科,吉林 柳河 135300)

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胡颖娟

(吉林省柳河县医院眼科,吉林 柳河 135300)

目的 研究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 2009 年 12 月至 2012 年 6 月期间所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由 50 例翼状胬肉患者组成,其运用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由 50 例翼状胬肉患者组成,其运用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即在为患者进行手术麻醉之后,在患者的翼状胬肉周边向其角膜上皮进行刮除,并充分暴露患者的前弹力层表面,将其作为手术的参照面来进行翼状胬肉的切除,对比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复发的患者为 3 例,占患者总人数的 6%,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复发的患者为 7 例,占患者总人数的 1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式,其不仅有助于降低术后的并发症,且极大的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复发率,是临床中治疗翼状胬肉的首选方式,值得借鉴。

角膜与前弹力层;翼状胬肉手术;临床分析;治疗方法

翼状胬肉是现代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中医将其称之为“胬肉攀睛”。临床中对与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然而,大部分的手术治疗均容易复发。相关的临床报道显示,运用传统手术治疗的方法来治疗翼状胬肉,其复发率为20%~30%之间[1]。翼状胬肉在临床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散光以及眼部不适等临床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生活。为了进一步探究治疗翼状胬肉最为有效的方式,为了进一步观察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我院特开展了本项研究,并对其中的50例研究对象运用了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治疗方式,疗效显著,现将具体的研究方法、过程以及结果作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为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单纯翼状胬肉患者为69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31例。所有患者的临床标准均符合翼状胬肉的相关诊断标准。将上述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患者由50例翼状胬肉患者组成,其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为21例,其年龄为29~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岁,病程为3~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8年;对照组患者也由50例翼状胬肉患者组成,其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为21例,其年龄为28~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岁,病程为4~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年。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与处理,其无论在性别、年龄,还是在病程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为患者手术的前3d,先给予其常规的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滴用,并在表皮麻醉以及翼状胬肉球结膜下的浸润麻醉下进行手术。在显微镜的监视下,沿着患者的翼状胬肉周边进行刮除,并充分暴露出患者前弹力层的表面。找到患者翼状胬肉下侧缘的褶皱处,轻轻的运用有齿的显微镊子夹持,再运用剃须刀片沿着患者的前弹力层,向患者翼状胬肉的头端方向进行分离。在整个的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保证患者角膜中央区域以及角膜附近区域是沿着患者的前弹力层表面进行分离的,从最容易分离的地方开始,由易到难,并尽可能保护患者的角膜中央区,以免致使其角膜中央区前弹力层的损伤。接下来,分离患者角膜周围的翼状胬肉,对于那些与角膜粘连紧密的翼状胬肉而言,无法沿着前弹力层对其进行表面分离,则可以沿着浅基质层来进行切除。最后,分离患者球结膜下面的翼状胬肉,在剪出翼状胬肉之后,则可以在患者的巩膜表面和球结膜之间放置裂霉素面片,并运用大量的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的结膜和角膜进行冲洗,并最终缝合切口即可完成手术。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数据处理系统将本组研究中所得到的所有数据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处理,当P<0.05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复发的患者为3例,占6%,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复发的患者为7例,占1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情况请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3 讨 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眼表疾病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者睑裂区的球结膜纤维血管出现三角膜样的增生或者变性,此增生或病变侵及到患者的眼部角膜,并多见于在患者的鼻侧睑裂区发生,大部分的患者均为双眼发病。现阶段,相关的研究证明,翼状胬肉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紫外线,然而,此项疾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晰[2]。翼状胬肉是一种发展迅速,复发率极高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患者新生组织的不断生长与发展,并不断向患者的角膜浸润[3]。翼状胬肉上述的这些临床特点均与肿瘤疾病较为相似。

翼状胬肉在其生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对患者的角膜区域产生破坏,而受到翼状胬肉破坏的角膜区域,其前弹力层有可能并不存在[4]。本组研究所运用的手术方法为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即沿着患者翼状胬肉头部的周边刮除其角膜上皮,使前弹力层表面充分暴露,并将其作为参照面,再将侵犯到患者角膜的翼状胬肉头部切除。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主要目的为尽可能的保持受到翼状胬肉侵犯区域,即角膜以及角膜中央区域不会受到手术的影响,并有效的防止因为进行手术而导致患者术后视力下降等情况的发生。

翼状胬肉将会对患者的角膜上皮以及前弹力层造成破坏,然而,其病理过程却并不仅仅是单一的增生和变性过程,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增生而又不断发生新的变性的过程[5]。本组研究的研究结果充分显示,运用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方式来治疗翼状胬肉是简便、可行的,此种手术方式更加符合患者角膜的解剖学特点,故而在进行分离操作时更为容易。此外,通过术后的随访得知,观察组患者的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仅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综上所述,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是现代临床中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式,其不仅临床疗效显著,且复发率较低,是理想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范式,值得借鉴与推广。

[1]张贻转,刘建华,何桂华.前弹力层表面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早期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8,26(11):1224-1226.

[2]燕晓智,郭姝莹.翼状胬肉两种手术治疗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05,5(4):815-817.

[3]刘学仁,贺红丽,吴宇锋.翼状胬肉手术三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6,28(6):470-471.

[4]郝进,孟宁,郭蕊.结膜下翼状胬肉逆向切除术[J].疑难病杂志, 2003,2(1):49.

[5]刘海霞,邹尉玉,张晓农,等.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细节改良(附56例病例报告)[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7(4):523-525.

R777.33

:B

:1671-8194(2013)08-0254-02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弹力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飞入眼睛里的“翅膀”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
弹力球
弹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