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初探及干预措施

2013-06-21周素兰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质

周素兰

(金陵科技学院卫生所,江苏 南京 210038)

大学生意志坚定、身体健康、充满活力,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教育部近年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担忧。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19~22岁年龄组的学生中,除坐位体前屈指标正常外,其余测试项目如爆发力、力量、耐力、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 000米跑等身体素质水平测试成绩都进一步下降。其中,与2005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学生引体向上成绩平均下降1.44次,立定跳远成绩平均下降1.29厘米,1 000米跑成绩平均下降3.37秒;19~22岁乡村男学生引体向上成绩平均下降1.45次,立定跳远成绩平均下降0.23厘米,1 000米跑成绩平均下降3.09秒;另外,仰卧起坐成绩、800米跑成绩、50米跑成绩、握力等测试项目,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大学生,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大学生身体素质主要测试项目成绩的持续下降,反映出其身体素质不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不少大学生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数量明显增加,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这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育培养工作,甚至对学生的就业和工作都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体质的任务已经是刻不容缓。为此,很多高校专门成立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小组,也有不少学者专家对此展开研究。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1.国民教育观念滞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总是把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嘴里”,不能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娇气,缺乏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倾向越来越严重,耐力素质的下降势在必然。

2.国内教育制度不健全。很多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国内教育制度存在一定问题是其原因之一[2]。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路“考”过来的,学习永远是被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强化训练、作业、竞赛、课外考试、过度学习已把学生训练成了考试机器,甚至正常的星期天和假期都没有。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好坏的重要的乃至唯一的标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在不少学校都成了一句空话。考大学被视为改变命运和生活的重要出路,层层强化的学习方式为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埋下了隐患。

3.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学生负担加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学生不得不再次把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各种等级考试、考证、培训班、考研班等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呆板、陈腐,对于新东西的研究浮在表面,缺少创新,没有做出真正有意义的事情[3]。文化娱乐和运动时间都被挤掉,更调动不了大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二)学校因素

1.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度下降。例如,许多学校已取消晨跑、早操制度。学生晚睡晚起,自觉去操场晨练的人很少。大三大四时,绝大部分高校不开设体育课。学校的体育活动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量。体育课在内容上只注重教材的继承性、传统性、稳定性,而对课程的科学性、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对新知识、新思想吸纳不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体育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忽视了大学生的特长个性和兴趣,不利于大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习惯的锻炼方法和内容体系[4]。学生的体质下降是必然的结果。将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喜爱程度分为三类,分别为不喜欢、一般和喜欢。调查结果显示三类人群中,不喜欢运动的人数为最多,占比最高。喜欢运动的人数为第二,如图1[5]。

图1 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

2.高校体育资源匮乏。场地设施不足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校园体育设施人均使用率降低[6]。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都普遍重视眼前短期效应和经济利益,忽视了长期计划。很多高校为了能在教育市场处于有利位置,大规模扩招,甚至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使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跟不上连年扩招的节奏,校园体育设施人均使用率降低。对大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和场地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能充分满足的人数最少,如图2[5]。

图2 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设施和场地的满意度

3.运动伤害事故的消极影响。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体育教育,大学生在学校参加活动时,意外猝死事件时有发生,此类悲剧给学生家长、学校带来巨大伤痛[7]。参加体育锻炼时发生伤害事故,一旦学生出事了,其家长首先就会找到学校,与学校争论、索赔甚至打官司,这也使得体育老师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和活动时必须慎之再慎,因此不少学校都在降低负荷上下功夫,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导致培养意志品质但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不得不被丢弃。

(三)学生自身因素

1.体育锻炼意识差。在大学期间,无人约束的自由生活状态最容易使人变得懒惰,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就放弃锻炼身体的计划,认为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就可以了。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轻视,更多的是因为学生的锻炼意识差,自身观念在作怪,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阶段。还有的学生怕苦怕累怕出汗,不愿进行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进行调查,共分四类:不参加运动、每周运动1~2次、每周运动3~4次、每周运动5次及以上。结果显示每周运动5次及以上的同学比例最低,每周运动1~2次的同学比例最高,不参加运动的同学比例位居第二,如图3[8]。

图3 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情况

2.生活方式不合理。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未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不良的生活方式比较普遍,如:早上不吃早餐、饮食没有规律、营养搭配不合理、熬夜、上网时间长、睡觉休息的时间不足、缺乏运动,他们沉浸在自己闭塞的空间里,享受这种“宅”的生活方式。再加上有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吸烟、吃添加各种防腐剂的垃圾食品,导致摄入的热量过剩,造成肥胖,严重地危害健康。对大学生用早餐情况进行调查,共分四类:从来不吃早餐、每周吃1~2次、每周吃3~5次、天天都吃,调查结果显示每天都吃早餐的男生比例为39.6%,女生比例为63.4%,如图4[8]。对大学生闲暇生活安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选择上网的人都是最多的,占比分别是62.1%和47.8%,如表1[8]。

图4 高校大学生早餐食用情况

表1 高校大学生闲暇生活安排情况 %

二、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本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提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对策。

(一)转变国民的教育观念

提高学生的体质,其中关键一点在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作为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不要总是想着把孩子“捧在手里,含在嘴里”,而要想方设法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培养他们能吃苦、敢吃苦的精神,更要使他们在提高素质方面有一种危机意识[9]。同时,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时,除了给予其人文关怀,也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向好的方向发展,配套一系列的课程及课外体育锻炼制度,迫使学生走出教室和宿舍,真正感受体育的强大魅力。

(二)完善学校体育改革保障体系,凸显体育的各项功能

在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时一定要考虑对象的全体性、有效性,要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体育老师不只是担负着“牧羊人”的职责,各体育场馆要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另外学校有关部门要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分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课外体育活动时体育场馆人满为患,无法正常锻炼的现象。同时完善各种保险体系,加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立法,这对于学生、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要有计划地举办以身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小型竞赛活动,以推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真正落到实处。

(三)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强正确健康价值观与责任感的引导

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状况和发展水平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引导学生对锻炼的真正价值的认识。同时体育运动还会给学生带来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体验。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未来的希望,要胸怀大志,明确奋斗目标,自强自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增强体质,保证身体健康,不能沉浸在自己闭塞的空间里,要摆脱“宅男”“宅女”的称号,用行动来践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道理,肩负起祖国未来的重担。建议高校建立体育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组织群体竞赛,邀请著名运动员、专家和成功人士来校与学生互动,开设专题讲座,大力宣传体育健身知识、体育精神。并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小型比赛及体育节来吸引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安排学校运动队成员到各学院帮助开展体育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以激发和鼓励广大大学生参加体育健身的热情,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加强正确健康价值观与责任感的引导。

(四)加强卫生和健康教育

加强卫生和健康教育,就是传播相关健康信息,倡导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意识[11],如:高校可以通过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开设相关的健康教育课程,开通校健康咨询热线,举办健康知识专题讲座,通过楼报、墙报、张挂体育名言等定期宣传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知识,还可以采用卫生传单、卫生小册子、卫生宣传画等文字与艺术形象等方式,增强健康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念及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大学生常见病预防意识,减少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激发学生良好行为健康意识。

(五)调整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定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学校体育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大学体育课程,它是大学生养成体育参与意识和提高体育综合素质最为关键的一环,高校体育教师应当深刻领会体育课程的内涵,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纠正体育教育目标和理念上的偏差,突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标。只有抓住了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

(六)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检查制度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到国家及社会的安全稳定,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质健康的监管,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全面体质测评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新生的入学体检应该做得更细更严,提高筛查力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使健康信息得以及时反馈,提高预防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逐步完善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网络建设,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并根据监测数据,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依据[12]。最好能设立一些专业机构,向学生颁发体质健康等级证书,或是将大学生体质成绩与学位挂钩等,以此增强学生体质。

三、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重任。但是当前大学生因受多方面的影响,如应试教育、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激烈竞争、自身学业就业的压力、学校教学场地和设施的不足及对锻炼的不重视等,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这应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寻求科学有效地干预对策,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提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切实加强高校体育工作,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使体育课程成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重要途径,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条件,创造更好的环境,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1]搜狐健康.教育部调研称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 [EB/OL].(2012-02-22)[2013-03-26].http://health.sohu.com/20120222/n335479340.shtml

[2]王忠礼.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9(04):79-88

[3]杨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式研究——以武汉音乐学院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09(04):408-410

[4]龚晓芳.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1):5-7

[5]徐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比较[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2

[6]朱海莲,李涛.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分析与体育干预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5):86-89

[7]杨运涛,安民.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47-50

[8]李静芳.2008—2011年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2

[9]张树利.对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研究[J].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08):178-179

[10]黄忠兴.浙江省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04):64-65

[11]孔文.关于学校体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方文学,2011(02):88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