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效益审计评价研究

2013-06-21宋鑫鑫陈嘉蓉岳庆如

关键词:生态效益分析法指标体系

宋鑫鑫,陈嘉蓉,岳庆如

(1.金陵科技学院审计处,江苏 南京 211169;2.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生态效益审计是指审计部门从审计的视角,对企业和政府从事的有关生态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环境性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保证经济活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新型审计工具。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对“生态文明”进行论述,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开展生态效益审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作为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效益审计的开展,有利于解决国家现存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美丽中国”奠定基础。同时,也保证了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减少因破坏环境带来的损失。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效益审计活动,审计署加强了对资源环保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的检查,同时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应从全局角度出发,认识到环境恶化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严峻性,积极主动参与生态效益审计工作,加强生态资源利用,维护环境安全,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自2009年10月以来,全国已有20个地区开展了节能减排审计,这为进一步开展生态效益审计工作打下基础。

目前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评价手段等方面研究不够,而环境绩效审计中关于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方面的研究更是少[1]。生态效益审计理论体系不完善,导致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完善和成熟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科学的方法对生态效益所涉及的各项指标进行合理评价。同时,生态效益审计在我国的开展还伴随着人才匮乏、社会各界重视不够等情况。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现状,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的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从整体上对生态效益审计的各个方面作出综合评价,从定性向定量转变,以直观易懂的数字方式呈现出来,以便审计部门权衡各因素间的比重,为今后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提供参考。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2]。这种方法将评价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是一种多层次权重解析方法,同时它综合了人们的主观判断,是一种简明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对生态效益进行审计,需要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层次划分、重要性识别和权重设计,实现科学的判断和评价。

一、建立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模型的第一步是构建递阶层次结构,对于生态环境相关问题的决策分析,需要构建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目的性原则。整个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明确的目的展开,层层递进,逐步深入问题本质,最终得出结论,以正确反映整体研究的目的。

系统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该全面并系统地分析问题,既能从大方向反映问题,又能从细节部分查找原因,更加直观地将各项数据指标展示给使用者,提高体系本身的可信度。

可操作性原则。一个指标体系在构建完成后需要进行具体运用,因此可操作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指标时要易于被审计人员所接受,并且数据易于取得,能更好地帮助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3]。

分隔明确性原则。为了避免出现重复,各项指标在构建之初需要避免潜在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以防止未来计算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可比性原则。体系构建模型中应保持各项指标的可比性,即公平对待每个数据,达到横向、纵向可比,从多个角度分析,使结论反映真实的情况。

图1是笔者以生态效益审计为背景,结合近年来我国生态效益审计评价的实际情况,按照上述原则和层次分析法的步骤构建的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图1 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表中构建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目标层(A);第二层,准则层(B1—B4);第三层,指标层(C1—C16)。各层级之间紧密相连,后一层是前一层的细化与拓展,前一层是后一层的目标。

1.财政计划与实际投资额差距。该指标反映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计划投资额是具有科学依据并经过充分论证的,财政计划与实际投资额差距越小,项目投资经济性越好[1]。

财政计划与实际投资额差距=某项目计划投资额-实际投资额

2.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是反映项目投资经济性的重要指标,指的是使累计的经济收益等于最初的投资额所需的时间。投资回收期越长,投资风险越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越差,反之,则经济性越好。

投资回收期=初始投资额/年净现金流量

3.项目运营成本。项目运营成本是项目运营期间发生的所有归属于该项目的成本费用,包括生产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等。

4.项目投资净现值。项目投资净现值是反映项目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项目投资净现值越大,说明项目的获利能力越强。

项目投资净现值=未来报酬总现值-初始投资现值

5.投入产出比率。项目投入产出比率越高,说明项目的效益越好。

投入产出比率=总投入/总产出

6.水质保持状况。水质保持状况反映了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实施过程中,水质保持越好,生态效益越好。水质保持状况主要通过项目实施前后水质的对比来衡量。

7.绿色植被覆盖率。反映绿色植被覆盖情况,指一个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如果项目实施后绿色植被覆盖率提高,说明生态效益较好。

绿色植被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面积

8.预计项目实施时间。项目实施时间是效率的重要体现,是从项目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跨度。项目实施时间越短,项目实施效率越高。

9.自然灾害抵御能力。自然灾害抵御能力越强,表明良性循环能力越强,生态效益的效果越明显[1]。

10.项目可操作性。项目可操作性是反映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项目可操作性越好,生态效益越好。

11.社会公众满意度。公众满意度取决于社会公众接受某种产品或服务后的感知与公众在接受之前的期望相比较后的体验。社会公众满意度越高,该项目实施的效果越好,生态效益越好。

12.旅游开发或其他潜在利用价值。项目实施后所带来的旅游开发或其他潜在利用价值越大,说明项目实施效果越好。

13.水土保持状况。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率两个指标。水土流失率越低,水土流失治理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

14.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伤害程度。它是反映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伤害程度越低,生态效益越好。

15.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它同样是反映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越高,生态效益越好。

16.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状况。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状况越好,说明生态效益越好。

二、生态效益审计指标体系评价步骤

(一)构建两两对比阵

参照Saaty提出的1~9比率标度法,用成对比较法和1~9尺度,构建各层对上一层每一因素的成对比较阵[4]。首先将每个层次内的目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对比,形成判断矩阵,再根据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与各个分支指标间的对比的重要程度形成新的两两矩阵。这样以此类推层层递进,判断指标的重要性,以便在审计工作中做出合理安排,掌握好轻重缓急。

对每一成对比较阵计算权重Wi和最大特征根λmax,并通过最大特征根的值求解一致性指标CI和一致性比率CR,均列于以下各表。

CI= (λmax-n)/(n-1),CR =CI/RI

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二)层次单排序

表1 B1—B4对A的判断矩阵及其指标权重值

表2 C1—C4对B1的判断矩阵及其指标权重值

表3 C5—C8对B2的判断矩阵及其指标权重值

表4 C9—C12对B3的判断矩阵及其指标权重值

表5 C13—C16对B4的判断矩阵及其指标权重值

(三)一致性检验

表6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由于本体系构建多采取4阶矩阵进行计算,故RI取值为0.90。

通过表1~5的计算,可见λmax值基本维持在4左右,与阶数4基本一致,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因此各判断矩阵都通过一致性检验。

(四)层次总排序

表7为指标层的各指标的C1—C16经过准则层B1—B4对目标层A的权重计算结果。表中符号A/Ci表示各指标Ci相对于总指标A,因此W总为各指标对总目标A的权重。

表7 层次总排序

从层次总排序表分析得出,在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环境生态层(B4)的权重为0.390 1,比其他三个因素重要性要高。在经济效益层(B1)中,项目运营成本(C3)的权重为0.337 1。因此,在处理经济效益方面问题时,应注意项目运营成本的多少。以此类推,我们就能用定量的方法去评估原本定性的问题。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于具体的设计项目时,可根据项目的特殊性,对体系中的指标进行调整,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重新判断,得出各指标权重值,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结语

目前环境绩效审计已经成为我国审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生态效益审计又是其核心部分。本文从生态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出发,构建了符合国情的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生态效益审计的实施及其评价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在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尽管本文提出了一套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影响生态效益审计的因素错综复杂,本文仅从经济效益、实施效率、社会效果及环境生态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仍然不够全面,指标体系的设置仍然有待完善。本文没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具体指标之间的比较标准,仍只是一个理论性的框架。因此有待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更加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探讨指标体系中各具体指标比较标准的建立方法,使生态效益审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既考虑体系的通用性,又考虑不同项目的特殊性。

[1]郭阳生.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模糊数学视角[J].财会通讯,2010(03):38-39

[2]徐荣华,王芳,孙伟龙.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审计“免疫系统”视角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04):96-97

[3]李洁,孟志华.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来自甘肃省环境质量数据的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6):49 50

[4]王书明.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煤矿安全投入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1(4):10-12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分析法指标体系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