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之见解

2013-06-21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西安710130

大众文艺 2013年13期
关键词:平面课题专业

杨 俊(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30)

平面构成是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基础课,是一门拓展设计思维的课程,明确掌握了其核心内容后能够快速提高学生后续的设计能力和主观创造性思维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它对初学设计的学生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而该课程又是建立在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融和的基础上,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课程的导入与理论知识的讲授、课题布置、作业指导与点评三个环节上的统筹与兼顾。现将上述三个环节做如下分析:

一、课程的导入与理论知识的讲授

通常平面构成课程以概论开始,紧接着讲形态,然后对整个核心内容平面构成的形式做重点的讲解与着重的训练,而图形创意则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训练中。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明确其学习的目的,了解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就能灵活自如地对平面构成设计进行打乱重组、创意,再建构起一整套应用在其他设计领域的构成美的艺术性。而课程的导入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兴趣。

导入内容应尽量通俗易懂,让学生对当前课程内容有初步了解,对比与分析设计图例,使学生认识到平面构成课程与后续实际设计案例的联系非常紧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性,避免给学生造成平面构成等基础性课程的学习与专业设计没有多大关系的错误认识,强化学生对导入内容产生好奇心与兴趣。接下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授课时应结合相应的实体、物景讲解与平面构成的关系、美感及寓意。通过深入讲解实际设计案例中所涉及到的平面构成知识,让学生比较直观的认识到设计中构成元素的重要性,了解构成元素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运用的范围、方法及效果。最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本课程在任何设计领域都有大量的体现,如在建筑、室内、景观、平面、动画、服装等设计领域。当然,在教学资料的搜集中,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收集优秀的设计作品及实体、物景,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

二、课题布置

在我国当前各高校教学中,通过对平面构成形态的最基本要素——点、线、面的理解,并将其巧妙组合,用手绘形式表现或抽象或具象的构成形态,来表达设计思维及创意,从而实现本课程训练学生动手制作能力、造型能力、韧性能力和创意构思能力的最根本目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做相应的课题训练,并且每次课题训练应有与之对应的主题。这个主题的训练要求能够应用在现实设计当中。如讲到平面构成要素点、线、面时,应给予相应的主题:《点、线、面·XXX》。这里的点、线、面为主题创作的外部表现形式,而XXX则是整个创意设计的主题内容。这个主题内容的选择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素材积累程度及个人专业能力等方面可以选择不同内容。这样有针对性的课题训练,有利于挖掘和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作品的主题丰富,内容多样,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其次,主题内容确立后,学生应该在主题内容之中融纳更多的创作元素,只有创作元素丰富了,整个创作内容更富有意象,更耐人寻味。对于平面构成课题的造型和创意意识的长期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细致度,并激发他们对专业基础的认知和学习热情。

最后,教师还应做到在教学课题布置中与学生形成一个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这既有助于激发学生艺术潜能的发挥,也能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教学及训练效果。

三、作业指导与点评

平面构成课程主要侧重于课题训练而非理论讲解。所以,对于学生创作的课题训练,教师的指导与点评尤为重要。训练中部分学生的创作主题不明确、创作设计散而乱等问题,教师应从多角度认真及时地找出问题,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修改见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按照反馈的信息使自己在教学中找到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对于作业指导,教师可以在开学第一次课后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素描本,每次的课题训练应在小稿本上做出来,尺寸可为10×10cm。教师在布置课题训练时,首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做3-5幅小稿设计,教师在小稿上进行指导与修改,当学生修改及选定比较满意的创意作品时,再重新按照作业要求做工精致、美观地表现自己的设计。其次,在对作品进行指导与点评时,教师应做到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对待,并强调设计的个性、原创性及唯美性。同一班级学生的创作水平存在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应以尊重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为前提,与学生一起分析所做训练的构成要素,督促其思考问题,积极地帮助优秀的学生更突出,良好的学生提升至优秀,中及可的学生亦有所进步,最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今后专业学习和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教师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讲述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提升胆量与自信,通过小组成员对作品的点评,也可进一步加深对平面构成知识的掌握并发现学习的不足,以此更好地促进专业学习。

四、结语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的艺术设计专业。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思维模式及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意识的引导,在鼓励与支持学生的创意想法的基础上进行完美方案的修改,使学生在课程学习时更能切身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最终结课时能为后续的专业设计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造型设计、创意能力。

[1]陈瑛,李芃.平面构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毅柳,王文权.平面构成[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3]李路葵,汤雅莉.图形创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鲁华.关于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思考[J].美与时代(上),2010(12).

[5]李迎丹.浅析平面构成课程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6).

猜你喜欢

平面课题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的微课题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部分专业介绍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立体几何强化训练B卷参考答案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