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内容与实施
2013-06-19苏健康彭余
苏健康 彭余
摘要:随着当代世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教育也相应加入现代教育之中。环境教育作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内容,创新发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以体现其内在实质。世界观环境教育、当前国家基本国情与形势政策的环境教育、大学生人生观环境教育以及法制观道德观方面的环境教育统统纳入到了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并将通过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基础内容体系、优化课堂、丰富相关资源等途径实施。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实施
环境教育是指通过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传授解决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使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谋得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也纳入了其中。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环境教育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一定阶级、社会群体进行思想观念塑造、政治观点树立、道德规范养成并使之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内容包含对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以及法制观的教育。
2、环境意识教育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
环境教育的起点在于唤起人类对于环境的认识,提高人类环境意识,这就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类思想意识的巨大作用,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环境教育、提高人类的环境意识是实现环境保护的必经之路。
(二)环境教育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不断增强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人的思维的矛盾凸显,这些都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情况、产生了新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环境教育始终贯穿于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因为,环境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内容,要解决不断解决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就必须多渠道发挥改革、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紧紧围绕环境教育,切实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合历史的、客观的必要。
(三)环境教育内在性质要求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并实施
1、环境教育具有普及性
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即是指某个主体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我们知道,我们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即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我们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此同时环境也不断地影响着我们,我们必须与世界和谐发展。因此,环境教育具有普及性。
2、环境教育具有公益性
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了解人与环境互动的关系,培养对环境的尊重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对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的观点、行为符合一定社会的要求。从这两者的目的来看,都是为了使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只有这样,人类的实践活动才会有良好的环境予以支持,实践活动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环境教育就是要人类获得最大化的、良性的公共利益。
3、环境教育具有强制性
随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超出了环境本身所能够提供的尺度,然而,人类的环境教育意识却相对滞后,自从出现了一次又一次人类所无法预料的灾难之后,人类的环境教育才不断被重视,我们可以看到,在绝大部分的国家里,把保护环境(环境教育)作为法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做出相应违反法律的行为,那么将受到法律的自裁。因此,环境教育的强制性已经慢慢被人类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使社会成员的观点、行为符合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与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环境教育性质的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了体现并实施在社会实践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内容
(一)世界观教育方面的环境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对世界本质、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生存价值等一系列观点的总和。这里的“世界”就是我们所说的环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环境的本质是物质的,人类对于环境的认识也是环境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人类认识环境、改造环境是以环境的存在为前提,同时环境对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起反作用,因此,人类在认识环境、改造环境时应遵循环境的一般规律。
(二)当前高校环境教育基本环境国情以及形势与政策
1、高校环境教育中的基本环境国情
我国是拥有着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比世界其他国家更为严峻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沉重的人口负担,人均资源不足。环境状况恶化,严重影响着党和政府发展经济的宏观决策,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2、环境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及形势与政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阶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的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有效保护的和谐共存。这要求我们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观念创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治理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观念创新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是国民形成良好环境道德、养成环境友好型行为的先导,而教育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重要途径。
(三)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面的环境教育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明确工作和生活方向,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振奋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有机统一,对大学进行的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即: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对人生价值观的评价以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主要标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就是要激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勤奋劳动。环境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问题之一,作为当代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了解更多的环境问题知识与信息,应自觉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环保的价值观,从自身做起,积极参加社会环保活动实践,勤俭节约,为环保事业奉献与奋斗,将环保事业纳入到人生价值实现的一部分。
(四)环境教育法制观教育与道德观教育
1、环境法制观教育
法制观就是人们对法制的观点和态度。其核心是对依法办事的态度,法制观的实质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国的理念、意识与精神。在法律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意识或称为法制观念。
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法制观教育,帮助其形成明确的环境法制意识,引导大学生不仅知道环境保护法,遵守环境保护法,还能将以环境保护法进行环境社会实践,强调环境保护法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贡献以及对社会环境破坏行为的约束作用最终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地科学发展。
2、环境保护道德观教育
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道德与法律规范一起,作为社会的主要规范,要使人们掌握道德规范并实践,就应对其进行道德观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环境道德观教育,目的是使环境道德意识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并进而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对环境保护产生作用。
环境道德,是道德范畴具有特殊涵义的一部分,指反映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体现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要求,并须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规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环境教育实施
(一)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基础内容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基础内容体系包含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以及法制观、道德观方面的内容。世界观方面环境教育基础内容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环境观教育,是从哲学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政治观方面的环境教育则立足国情教育与党政政策的教育,让大学生明确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资源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当前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党和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政府的基本国情;人生观方面的环境教育侧重对大学生环境意识与自身人生价值与实现的结合,从个人的角度树立环保意识并成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容之一,更好的奉献于社会;法制观与道德观方面的环境教育从道德约束和国家的法律控制这一对社会最低最高规范作用于环境教育之中,目的则是真正使大学生“知法”、“守法”,也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大学生内在素质之一。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进行环境教育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方面的环境意识,从而为其他学科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奠定思想政治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当挖掘出教学内容中环境教育因素与学科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能与现实相联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因素的基础内容体系,提高环境教育的学科教育有效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完善并不断丰富相关教育实施资源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实施的环境教育应有独立的教学课堂与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更好效果,要做到优化课堂教学,完善并不断丰富相关教育实施资源。首先,教师对环境教育的内容十分了解,在制作课件与教案时,应不断改善与丰富相关教育实施资源,如图片、数据、视频以及案例等,做到与时俱进,让课堂更具时效性与深度。其次,合理布局课堂时间,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特点,深入浅出,启发式教学,教学内容资源丰富,直观性强。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进行环境教育的落脚点还是应该在树立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堂组织形式可多样化,可多让学生的讨论与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实践,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的环境教育内容不只限于讲授知识,更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参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注重丰富大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外化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将环境教育的主题融入其中必不可少,如开展环保意识实践调研活动,科学发展观宣讲活动、环境保护辩论赛等。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纠正错误环保思维,丰富环保实践知识最终使其在社会实践之中保护环境、带动他人。
(四)加强研究,丰富相关教师资源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提高,当前对于环境教育方面研究也越来越多,因此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所属范围内的环境教育加强研究,丰富教学内容,对新型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教学更具专业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即使评估改进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环境教育的辐射范围与深度。此外,高校还可组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工作研究组,加大师资力量,对该范围进行更多研究与培训,也可引进具有相关知识与研究能力的教师,丰富相关教师资源。
四、结语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为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使人类从根本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付诸实践,最终形成人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是人类树立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我国的高校环境教育,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接班者,应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树立起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以及法律与道德观的环境意识,当然,环境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实践,希望通过本文,能为相关研究者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燿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马桂新主编.环境教育学(第二版)[X].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
[3]祝怀新主编.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G].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7.
[4]祝怀新著.环境教育论[X].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9.
[5]冯刚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
[6]刘建伟,郭桂平.高校大学生环境教育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
[7]李静.关于完善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若干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8]梁礼明,陈云嫩.论加强高校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高教论坛,2008,(4).
[9]邹淑珍.高等院校加强环境教育的探讨[J].江西教育科研,2007,(4).
[10]韩小荣.论高校环境教育的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11]王红利,郭连锋.加强高校环境教育实效性策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