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领导者

2013-06-19张晓悦

理论纵横 2013年1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领导力校长

张晓悦

摘要:大学校长是大学的最高决策参与者,是大学的直接领导者,其领导能力直接影响学校的决策和学校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教育领导学研究基础上,重视教育领导学对领导教育的导向作用,重点探讨大学校长的领导力和领导力的提升问题。

关键词:教育;领导者;大学校长

一、教育领导学在我国的发展

由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理论发展的结果,教育领导学就此产生了,它主要在两方面发挥优势:一方面能改善教育领导实践,另一方面将促进相关领导科学的完善与发展。管理和领导存在的最大区别就是管理是将事情做正确,而领导是做正确的事情。在教育领导学中所强调的“做正确的事情”的意识与能力正是现阶段我国教育实践所急需的。

教育领导学由两个关键词组成,一个是教育;一个是领导,但由于教育领导学是脱胎于领导科学而非教育学,在研究中难免出现忽视教育领导学的教育属性倾向。但事实上,正是由于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在教育领导学的发展中更应该凸显教育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在探讨教育领导研究问题的同时引入了教育学的思想,是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深化到教育领导学中,丰富了教育领导研究领域。教育领导活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教育规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重视教育理论在教育领导研究中的影响,在教育领导研究中着力把握教育活动本身规律将进一步提升研究的有效性,也能拓宽研究的视野。[1]其次,重视教育领导学对领导教育的导向作用。由于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原因,在我国对于领导的理解还是比较狭隘的,认为领导是具有职位权力的人的专属行为,造成了领导教育推行上的局限。[2]教育领导应当承担起促进领导教育的责任,将领导学教育的研究纳入教育领导研究的范畴,着力于研究领导学的教学活动,促进领导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二、教育领导学者大学校长的领导力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领导者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决策的参与者,是大学教育的领导者。大学校长作为教育领导学的主体,其领导能力直接影响学校的决策和学校的发展方向。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逐步迈进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的发展似乎偏离了正轨,大学一味地追求规模,不顾实际求大求全地发展等行为,而这一切都与大学校长的领导有关,致使大学的发展举步维艰。[3]因此大学校长应该充分发挥其领导力。

(一)领导力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领导力是随着知识经济浪潮而引入的一个新的概念,至今学术界对此没有一个统一定义,纵观相关文章,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一是能力论,强调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即领导者借以影响被领导者实现目标的能力;二是行为论,强调领导力影响员工的行为过程;三是整体论,强调领导的整体实力,即激发组织员工热情地实现共同目标的动力,体现于组织的各个领导层;笔者比较认同整体论,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下,领导力是通过个人能力影响群体能力使整个集体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体系。[4]应用到高教行政管理中,大学校长领导力是指学校管理者统率、带领团队,并与团队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

(二)校长领导力在现实中的表现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的大学校长们很优秀,绝大部分都取得了博士学位、院士头衔,新世纪以来,校长的接力棒逐渐传到了更为年轻的一代校长手上。他们大多有着丰富的海外留学或访问经历,对国外一流大学的办学与管理经验并不陌生,属于走在国际化前端的人们。但在现实中,我们只看到了大学校长的级别和头衔,却没有看到作为大学校长领导应有的学识和胆略,难以有一些早期的校长所创造的业绩和成就。

1、校长重视眼前业绩行为凸显

现实中大学校长的短期行为越来越明显。比如,现在教育部门非常热衷于搞学校评估,行政主导的高校管理评估制度,首先意味着评估主体是上级行政领导而非高校的服务对象学生。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们多半不会有时间去体会大学中人文精神的厚薄、学术底蕴的深浅,他们最为关注的是指标、数字与可见的硬件设施。于是,为了不致失去校长的职位,我国大学的校长们必须首先集中精力,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呈献出研究生数字、专业数量、大楼等领导看得见的办学成绩,却恰恰放弃了对大学极为重要的对学术发展的根本责任的深刻思考,放弃了对大学长远发展的规划。

2、校长的行政权力远远大于学术权力

高校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存的二元化权力结构配置,这是有别于政府机关的地方。学术权力的主张,来源于学科专业能力,包括专业教师、学者的个人学术权力和学术权力组织;行政权力则依托于制度、组织和行政管理职务。这两种权力是相互交叉并且相互影响的,在目前的状况下,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干涉、代替学术权力的问题普遍存在,行政权力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发挥着绝对的支配作用,比如学校的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职称评定、研究课题等一般由以校长为中心的行政管理系统控制的更多。

3、校长的管理模式有刚性化发展的趋势

现在的大学没有哪一所不存在刚性管理。可以说,没有制度学校将成为一盘散沙。有的校长全靠处罚、批评、末位淘汰或高额奖金等强制或诱惑性手段让教师工作,维持办学秩序;有的校长把学校管理这个充满智慧的活动降低到纯技术层面,满足于制度的完善,量化指标的确定,监控体系的健全。[5]所以,虽然有些学校硬件条件优越,待遇也不薄,似乎什么都不缺,但仍然留不住人。造成人才的缺口,不仅影响了校长领导力的发挥同时也不能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路径选择——知识管理理论

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另外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革命”成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迄今为止面临的一次无与伦比的变革。这一切都表明知识管理正深深扎根并已影响了管理的变革。知识管理是伴随知识经济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管理。[6]

知识社会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知识工作者为主导的社会。知识管理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其出发点是将知识视为组织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最核心的无形资产,通过隐性知识沉积在制度以及操作的层面,创造有利于隐性知识传递的环境条件,实现知识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7]对知识组织而言,其最重要的资本将不再是传统的物质资本(包括货币资本),而是知识和智力资本。因而围绕智力资本的运营进行的知识生产、传递、利用和保护的知识管理,就成为组织在价值提升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种管理方式的转变需要变革长期以来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观念。

工业时代的管理者,当他们考虑信息资源时,往往注重的是管理其所需的成本,仅仅适用“必须知识的东西”、“表面化的数据”或者保持专利技术等方面。而那些注意知识和信息资源创造财富潜力的管理者们则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和知识资源,共享对信息和知识意义的解释,并更快速地将信息的意义转化为适当的行动。

因此,怎样使大量的信息、数据转化为有用的知识并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就成为管理学家和知识管理实践者的重要任务。[8]基于以上的认识,对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探讨,将从知识管理理论中的知识创新管理理论进行分析论证。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理论基础,一是基于知识社会背景下的环境认识;二是知识管理的价值选择;三是大管理观,即领导是管理者的管理,管理理论的变革无疑也需要在领导领域进行;四是大学原本就是知识型组织,所以大学失去知识创新,也就失去了领导的意义和价值。

四、现阶段我国大学校长领导力的提升

目前,我国大学的发展的确取得了有优异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大学校长领导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命题。这既有社会环境和时代的要求,也有大学校长群体的自觉追求和修炼。从就大学校长群体自身来说,其领导力提升应在以下方面全力出击。

首先,当代大学校长应自觉将自己的国际视野应用到工作当中,提升自己的全球战略思维,这是领导力提升的制高点。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势不可挡。大学的发展与国际性的技术高端、知识前沿以及国际性的专业人才需求等等息息相关,大学越来越受商业利润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各国在如何实施跨国教育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校长迪埃特·伦森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对记者说:“在未来的10到15年,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将日新月异,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提升国际竞争力,培养自己的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眼光,登上世界舞台,这样中国的高校将在未来全球化的过程中前途一片光明。”当代中国大学校长如何开阔自己的国际视野,提升自己的全球战略思维,是领导力提升的必修课。[9]

其次,提升人文素质,成为大学的智慧偶像是大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灵魂。沃伦·本尼斯说:“随着我们对构成有效领导力的技巧和策略进行的研究不断深入,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领导力永远是艺术和科学的复杂混合体。”[10]中国社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交织的阶段,大学校园内同样也存在着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多元状态。大学校长必须与时俱进,自身发展也变得多元方可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大学校长的耐受性、敏锐性、果敢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院士说过:“校长不是‘人当的”;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深有体会:“做校长很‘心苦。”在时势和现实环境中,有许多个人不可为的因素。正因如此,当代大学校长仍然要努力保持自己心灵的耐受性和完整性,提升“心”的影响力,也就是有深度、有高度的文化综合气质,成为大学的智慧偶像,这是做一个好校长、高水平的校长非常重要的精神影响力。靠非权力因素产生领导力,既是大学教授群体对大学校长领导力方式的倾向特征,也是大学这个精神文化知识重地的氛围要求。大学校长个人追求“文化”的至高境界,是现实要求大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再次,自觉提升管理能力是提升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实践基点。在当代大学中,校长作为权责关系结构顶层的最高行政管理者,起着引导、凝聚、协调作用,这需要校长除具丰富的智慧外,还要具备非凡的管理能力。这种管理能力应当主要体现在如何在尊重教授学术权力的同时,有效实现对教授群体的有效激励,以及对学术活动的有效管理。

大学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它肩负着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重大任务,创新是大学组织的本质属性,也是大学组织延绵不衰的象征。[11]因此,大学校长领导力的提升应主要表现在对国家创新项目实施攻关的有效组织、积极参与和强有力推动上,以及对本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上,这是大学校长提升管理能力的关键点。

总之,领导力的提升是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融通的整合过程,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面对快速发展又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大学必须发挥其引领作用,大学校长任重而道远。大学校长的领导力必须提升,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中国大学校长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程振响.论教育领导学的学科理论体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5.

[2]廖雄军.创立教育领导学初探[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1.

[3]常健.现代领导科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4]迈克尔·D·科恩等.大学校长及其领导艺术[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5]RobertRicken.金洪芹译.校长的平衡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8.

[6]冯大鸣.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文茂伟.领导学研究中需要澄清的几个概念[J].领导科学,2007.

[8]魏文斌.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21位年轻新校长首次集体亮相中外大学校长论坛[EB/OL].http://www.jyb.cn/xwzx/gdjy/sxkd/t20060713_24469.htm,2006-7-13.

[10]沃伦·本尼斯、罗伯特·汤森著.《领导力》[M].方海萍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11]李清川.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领导力校长
《领导力21法则》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领导力21法则》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领导力的名与实
不来的理由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大学校长为何能当调停人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