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金融文化”

2013-06-18尹海英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文化

尹海英

(1.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8;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吉林 长春 130028)

一、“金融文化”的提出

金融文化这一概念在国外并未明确提出,早期的学者仅在分析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时,研究了世界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三大宗教对金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关于金融文化问题的研究。近代经济学家更侧重于研究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有关著作非常多,但基本上没有论及对金融发展的影响。[1]只是最近几年才有学者开始从文化角度论及金融发展:如Stulz和Willamson(2001)以宗教和语言作为文化的替代变量检验了它对金融发展的影响;Allen、Qian Jun和QianMeijun(2002)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在非正式部门中存在着非正式的融资通道和治理机制,如声誉和关系等,非正式的融资通道和治理机制支撑非正式部门经济的高速增长要比正式部门的快一些;Kanatas和 Stefanadis(2005)主要研究了文化、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国内研究金融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比较多,但从金融文化的视角研究金融发展的文献还比较少。目前,金融理论界对于文化的研究滞后于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步伐。笔者能够找到的文献中,最早提及“金融文化”一词的是1934年陈岱孙在题名为“金汇本位与战后之欧洲金融”中写到,金本位制度是世界所公认的金融文化演进的结晶,而黄金是全世界国际贸易唯一的媒介。此后很长时间再无人提及“金融文化”一词。一直到1989年,者贵昌率先以“金融文化”为题在《上海金融》发表题名为“试论我国金融文化”一文,之后陆续出现了有关金融文化概念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尤其近几年中国的“文化强国”的战略提出,金融文化的研究在我国成为各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然而,目前金融文化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参考的资料和实践少之又少,学者们对金融文化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他们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为大家共同所接受的理论体系。

二、对“金融文化”的不同认识

戴大祝(1991)认为,金融文化源于行业文化。他在文章中提出,从古代货币经济到现代金融经济,伴随着古代货币文化到现代金融文化,经历了行业文化学从最初始发展到现代成熟的历史时期,它是我国社会文化和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德拉(1992)认为,理论研究范畴的“文化”与日常生活中所言的“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将其定义为意识形式。金融文化是指作用于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意识形式。它根植于金融领域,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员工群体在长期的金融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反映、传播而又反作用于金融活动的具有金融业特质的文化现象。它既反映了金融业的一个层面,又反映了文化的一个层面。或者说,它是文化的个别方面或局部领域在金融活动中的纵深发展。

周浩然(1994)认为,金融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广义的金融文化,是指金融活动中的一切文化内容、现象,它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种金融业务活动为基础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财富的总和;狭义的金融文化是指金融业主体——银行在发展中形成和具有的精神文化财富的总和。

罗华素等(1995)认为,金融文化是金融界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影响下,在长期的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为金融界所认可所遵循的具有金融特色的群体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动力;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理想信仰等精神支柱的集中体现。金融文化是一个多成分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包括文化环境、文化主体、文化活动、文化控制等几个大的方面,可分为“硬件”、“软件”两个大块,四个层次:物化文化、制度文化、智能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第二、三、四层都属“软件”范畴。这四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也不可相互替代。[2]

范恒森(2000)在《金融制度学探索》中明确界定了金融文化,认为金融文化是指“人们在金融实践中形成的,并对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金融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等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思想文化”,并根据金融文化对金融制度结构的影响深度,将其分为金融思维、金融习惯和金融知识三个层次,其中,金融思维和金融习惯处于核心层次。

王新(2004)认为,金融文化是文化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它可分为信用文化、货币文化、票据文化以及金融企业文化。洪民胜、徐文德(2004)认为,金融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体现在金融行业的一种存在形态,它的内涵与外延将随着社会经济金融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延展。具体来讲,金融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唐双宁(2011)认为,金融文化是人类共性文化体现在金融领域的状态,是金融领域与资金、技术、法规等“金融物”相对应的概念,着重于解决“金融人”的问题的精神反映,亦即人在什么精神状态下指导资金的运动。刘敏英、张鹏超(2011)从文化的一般定义界定金融文化广义和狭义的概念,认为金融文化具有历史性。社会生产方式的不同特点决定了金融文化的不同特色,金融文化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创新发展的。

三、“金融文化”的重新解读

(一)金融文化的内涵

若要明确金融文化的含义,就必须要从文化入手。面对源远流长的日益庞杂的文化体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研究。本文将文化从地域和领域上界定:人类的共性文化在横向上反映为各民族、各地区的具体文化,比如中华文化、黄河文化等;在纵向上反映为各领域、行业的特殊文化,比如企业文化、饮食文化等。金融文化是社会文化与金融领域实践相融合的产物,金融文化是在以地域(民族)文化为根源在金融领域的文化具体体现,一个地域(民族)的传统文化决定或影响着其范围内具体领域的文化,所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金融文化因其传统文化而各具特色。金融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否则将失去生命力和活力。深入理解金融文化要从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其本质,弄清其结构和核心要素。

(二)金融文化的结构

1.根据文化层次论从逻辑结构上分析,金融文化可划分为金融物质文化和金融精神文化。

(1)金融物质文化,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金融文化的外在显现,是由金融物化和创新产生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文化环境等构成的器物文化。主要表现为:①金融工具,如:货币、证券、票据;②金融业务,如:储蓄、贷款、结算、出纳;③金融服务,如:向金融活动参与者提供的共同受益的服务;④金融环境,如:支撑金融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以及经营、办公环境,配置先进、适用的硬件设施设备;⑤人力资源,如:拥有熟悉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具备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金融人才;⑥为创新金融服务提供的技术支持,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技术。金融物质文化建设为金融业提供了赖以生存发展的硬件环境,是金融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当代飞速发展的金融物质文化从古老的钱庄到现代金融机构、从算盘到计算机网络、从金融工具、手段、方式的日益现代化都得以体现。

(2)金融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各种金融理论和知识体系、金融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式、金融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条例、金融业务服务方式的创新、金融行业的整体信用状态、金融队伍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等。

①金融哲学,即金融员工群体在金融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金融文化最深层的内容,是金融文化的理性原则。它表述的内容是金融与外界的关系、金融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处理与外界关系时的结构模式和方式、方法,其核心是思维方式。②金融精神,是指金融员工群体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创业意识、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意识形态。金融精神是金融文化的活力源泉。③金融学术,即金融员工群体在金融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验。

2.若根据金融体系理论,从分布领域分析,金融文化包含金融体制文化、金融制度文化和金融组织(经营管理)文化三部分。

(1)金融体制文化

金融体制文化是指是为保证金融正常运转而人为制定、设计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市场的设置方式、组成结构、隶属关系、职能划分、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目标等。

(2)金融制度文化

金融制度文化是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货币政策、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等,即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活动和金融交易规则;金融业的各种制度和规范,如商业银行的各种财务制度、内控制度等;金融活动和金融交易参与者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群体交往准则、礼仪和仪典等。

(3)金融组织文化

金融组织文化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文化,包含金融监管文化和金融企业文化。①金融监管文化,包括银行业监管文化、证券业监管文化、保险业监管文化,未来还可以考虑纳入交叉性业务的金融监管文化等,一方面,要建立起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强调基于风险的审慎监管框架;另一方面,在兼顾中央银行和具体行业监管部门的管理属性的基础上,建立廉洁、勤政、高效、务实的金融管理氛围。②金融企业文化,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包括金融企业的基本价值观、经营目标、服务理念等。[3]

四、金融文化的核心

(一)创新

创新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业的每项重大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创新。历史上无论是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金融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金融服务业结构上的创新、制度的创新,还是现代银行业产生以来有关银行业务、银行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乃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历次变革,无疑都导致了执行金融功能的方式的改进,并推进了金融业的发展。所以,创新是金融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的核心要素之一。[4]

(二)诚信

金融基于信用而生,信用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用体系是维系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基础。加强诚信建设,一方面,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价值体系,树立稳健自律、审慎安全等正确的金融理念,金融机构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深入开展诚信教育,使得参与主体在金融业日益广泛地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致使金融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和投资风险意识,为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这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责任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社会责任正逐步成为中国金融业价值体现的最高标准。金融机构是兼具公众性与商业性的特殊企业,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履行服务职能,对公众负责、对投资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将有助于金融企业提升竞争力和优质品牌形象。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中,依托其支持,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文化的提出和理论研究对于以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于金融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金融实践中金融文化理论的研究仍滞后于金融实践发展的步伐,尚不能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引导作用。

[1]王鸾凤,黄霆珺.文化与金融发展的研究综述[J].财贸研究,2007,(2).

[2]吴清华,李小好,李婕.企业文化融入财经类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9).

[3]刘敏英.我国金融文化建设浅析[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11).

[4]中国经济网经济博客.金融创新的基本内容[EB/OL]http://blog.ce.cn/html.2012 06 12.

猜你喜欢

金融业金融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谁远谁近?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PYRAMID PAINS
P2P金融解读
PYRAMI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