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68例疗效观察

2013-06-14廷,马滨,姬

山东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补阳黏度针灸

赵 廷,马 滨,姬 峰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济南250014)

脑梗死的治疗包括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通过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缺血区血液及氧的供应,抑制缺血进展,缓解脑部损伤,保护及修复受损神经。但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出血危险和其他限制。2010~2011年,我们采用中药制剂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6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68例脑梗死患者,男37例、女31例,年龄(65.05 ±7.15)岁,病程2 h~5 d。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CT和 MRI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治疗期间均控制饮食及适当锻炼,并停用其他药物。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降颅压、脑保护、脱水、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方剂组成:黄芪 30 g、当归 12 g、赤芍 15 g、川芎12 g、地龙10 g、桃仁12 g、红花12 g。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言语不利加石菖蒲、远志,肢体麻木不仁加白芍、益母草、桂枝,上肢不利加桂枝、桑枝,下肢不利加川续断、杜仲、桑寄生,半身不遂加全蝎、水蛭、地蟞虫,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同时结合针灸疗法,取穴以手足少阳经和手足阳明经为主,以风池、肩髃、曲池、外关、肩前、尺泽、合谷、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太冲为主穴,风市、阴陵泉、昆仑、委中、八邪、解溪、廉泉为辅穴,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疗程均为20 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清TC、TG、HDL-C、LDL-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采用综合疗效指数(R)评价疗效,R=(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愈:意识清楚,血压平稳,肢体及语言功能恢复正常,头痛、头重、头晕目眩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完全自理,R≥81%。显效:意识清楚,血压平稳或时有波动,肢体及语言功能明显改善,头痛、头重、头晕目眩症状明显减轻,生活基本自理,56%≤R<81%。有效:意识较清楚,血压时有波动,肢体及语言功能有所改善,头痛、头重、头晕目眩症状有所减轻,生活自理能力稍差,11%≤R<56%。无效: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R<11%。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实验组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分别为15、6、7、6例,总有效率82.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见表1,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2,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见表3,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以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

讨论: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形成后堵塞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低灌注,斑块不稳定破裂而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LDL-C与血小板上的某些结合位点结合,可激活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功能增强,并显著抑制蛋白C的活化,刺激组合因子的表达,导致凝血酶生成,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学异常。此外,血黏度增高是造成脑梗死的常见因素之一,血黏度增高往往出现于脑卒中之前,它既是多种疾病的病因,又可促进疾病的发展和恶化。LDL-C还可以通过抑制NO的合成和生物学作用,抑制其舒张血管的特性,增加血管的紧张性,进一步促进血流动力学异常。脑血管病患者大多有血浆LDL-C水平和血流变指标的改变,因此测定血浆脂蛋白浓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mmol/L,¯x±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全血低切黏度(mPa·s)全血高切黏度(mPa·s) 红细胞压积(L/L) 血浆黏度(mPa.s) 纤维蛋白原(mg/dL)对照组34治疗前 10.53 ±1.32 6.07 ±1.52 0.55 ±0.10 2.05 ±0.11 4.33 ±0.39治疗后 9.53 ±1.01 5.50 ±1.09 0.50 ±0.09 2.00 ±0.17 3.73 ±0.31治疗组 34治疗前 10.75 ±1.71 6.09 ±1.34 0.54 ±0.07 2.07 ±0.31 4.40 ±0.15治疗后 8.53 ±1.53* 5.03 ±1.35* 0.47 ±0.07* 1.79 ±0.51* 2.98 ±0.7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34 23.35 ±5.73 15.13 ±2.35治疗组34 23.57 ±6.57 10.17 ±3.11

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中风”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正气内虚,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闭阻。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将补气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应用,是目前治疗脑梗死的公认良方。方中黄芪生用、重用则力专而性走,周行全身,大补元气而起痿废,为方中主药,配以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行气通络、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针灸疗法对脑梗死也有明显疗效,目前关于传统电针、头针、体针及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报道较多[1]。研究认为,针灸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脑组织病灶周围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增加脑部血流量,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调节神经递质而加速脑损伤恢复[2]。针灸取穴为手足少阳经和手足阳明经穴位,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之功效,少阳经具有平肝熄风、开窍启闭之功效。本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结果显示,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说明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疗法能改善血流变,降低TC、TG及LDL-C,促使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改善神经功能,对预防及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1]陈宗胜,程宜福.脑梗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116-1120.

[2]杨正辉,郁可,李从阳,等.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西南军医,2009,11(3):434-435.

猜你喜欢

补阳黏度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