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的调控机制优化研究

2013-06-13王珍珍黄茂兴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福建省机制

□王珍珍 黄茂兴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如何将以知识形态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成果“并入”生产过程,从潜在的“一般社会生产力”“物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包括为提高生产力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①,其包含两个层次含义:一是指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②③。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而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庞大、复杂而相互关联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多阶段的特点,涉及到科技、经济、社会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首要的是分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本文运用搜集文献的方式,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关键词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11年的文献,共检索到757篇文献。在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以及结合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件中寻找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技术、人力、资金、设备、政策、法律、信息、市场和管理等方面。其中,技术和市场是动力要素,是科技成果能否实现顺利转化的根本所在;政策、法律、资金、设备、管理是支撑保障要素,是科技成果能否实现顺利转化的保障;人力是核心要素,是科技成果转化中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信息是基础要素,是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认识客体的中介。结合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构建出科技成果转化的调控机制,即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所具有的、使得系统整体正常运行所涉及的各种功能的有机组合以及综合功能得以发挥的规则、秩序和相互协调统一的调控、制衡方法以及措施④,笔者将其分为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传导机制及监督机制等,结合福建省特殊的省情又将这五大机制进一步细分为12个子机制,如图1所示,文章余下部分将对这12个机制做深入的分析。

一、完善动力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是系统内各个主体由于自身利益的需求所产生的对实现目标的追求⑤,它是调控机制的根本,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是科技成果的主动需求者,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具有内在的驱动性、主动性和稳定性,因此,适应市场需求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和强大动力。据统计,60%-80%的创新是由市场需求引发的,只有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成果才能实现商业化,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利润。

当前,福建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着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个行为主体,由于不同主体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存在较大的差异,科研机构和高校从事科技成果主要是以学术地位、学术价值为导向,科研成果与职称相互挂钩。因此,科研机构和高校在课题申请、论文写作中所构建的模型过于复杂化、理想化,缺乏市场导向,很多科研成果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实验室,脱离社会实际,实用性较差,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企业吸收科研成果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侧重于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方面,这样就导致了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则是动力机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处理好成果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对接关系,坚持“成果服务产业”的导向机制,将科技开发与经济产业发展相互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三大机制:技术创新机制、官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和科技产业化机制。

1.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技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影响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发挥着比资金、设备等要素更为显著的作用。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依靠自身或者借助外部的力量,准确识别、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技术和市场变化,开创性地进行研究开发,并把研究开发导入市场的活动。它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⑥。技术创新机制突出地体现在技术的成熟性和技术开发的方向性上。在技术的成熟性上,要突出强调技术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工艺流程、配套资源、技术生命周期等方面所具有的产业化实用程度⑦,即要求科技成果产业化之前必须满足生产技术上的陷阱性、工艺上的成熟性、经济上的效益性以及生产的可行性。在技术的方向性上,要有效解决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需要和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竞争、经济效益都对技术创新产生重要的影响。

福建省为了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自2011年以来,进一步确立了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重大项目必须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集中地体现在所有应用开发类项目均要求企业参加、产学研联合实施。2011年,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平台、区域科技重大项目等计划,主要以企业作为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其中9个重大专项(专题)有7个由企业牵头承担,10个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中,有7个由企业牵头承担;83个区域科技重大项目全部由设区市企业牵头承担,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计划项目70项,用于帮助中小企业和初创型科技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⑧。

2.完善官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官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它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政府部门、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的结合度,引导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与沟通,密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通过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的方式,将高校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相互结合。

2012年初至今,福建省已经启动实施科技重大专项20项,比上年增加了11个,这些项目均是通过产学研合作,通过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了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据了解,目前福建省已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9家,市级37家,各联盟加强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技术创新任务,联合攻克了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转化应用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成为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写作与成果转化平台⑨。2012年,福建省还着力加强引进、集成中科院的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⑩。

3.完善科技产业化机制

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出台后,很多地区把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作为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通过科技产业化机制,创办大学科技园,建设成果孵化器⑪,建立“研发-孵化-产业”链,形成自身的创新体系,把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人才与企业的设备、资金、生产能力以及市场网络等紧密结合起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两岸的高科技产业的互动模式也在逐步地发展,通过拓展对台合作,推动两岸上下游产业的深度对接。

厦门大学科技园始建于1999年,已经按照“政府支持、学校主导、企业动作”的管理模式确定了化学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新材料、微光机电、海洋环境工程、信息技术等六个重点发展的领域,成果显著。通过发展校办产业,减少企业消化吸收科研成果尤其是高科技成果的困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在国家科技部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建分园在福建省南安市挂牌成立。除此之外,其他高校的科技园也在积极的申报和兴建过程中,其目的在于创造出一条高校与企业科技接轨的有效路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完善激励机制

1.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人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资源,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和最活跃的因素。当前,福建省在从事科研与开发的人员众多,但缺乏一批具有现场工艺与工程经验的技术人才,这一方面是由于科技研究与市场相脱节,部分科研研究工作局限于发表几篇理论论文、申报课题之类,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对人员的激励不足,不利于保证人员与科技成果的流动。如福建省对高校科研成果的立项申请资助力度远低于周边省份,高校对科研成果的奖励政策也偏低,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例,福建省某高校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各类重大、重点招标项目的奖励是按照“3万元/项+总额*2%”给与奖励,而省外很多高校对于同类的项目则是按照1:1配套奖励,这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存在巨大的差异。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首先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人才的培养符合产业化的需求,优化企业内部人才结构;其次,应通过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这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条件和重要手段,通过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激励机制,加强职称晋升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关联度,使得相关的科研人员可以得到较高的收益。在科研选题和立项、职称评聘、岗位设置以及科技奖励措施的制定中,引导、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再次,在对待成果转化后产生的效益上,要创造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这亦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利益分配合理与否将影响到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制定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把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益与科技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挂钩,提取一部分比例资金奖励科技人员,除此之外,还要设立转化基金,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再投入,增强转化后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2.完善产权激励机制

我国《专利法》第六条中规定的“执行本单位的人物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其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发明权人。”这些规定中其实忽视了发明人的智力劳动在发明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建立完善的产权激励机制,通过保护知识产权的私有权,使得产权所有者通过控制信息的扩散而得到成本补偿,保护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开通企业专利申请和资助绿色通道,在国内授权专利年费、向外国申请专利等方面加大资助力度。如福建省知识产权局与中国人民银行福州分行、福建银监局联合出台了《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指导意见》,对一些获得专利权的企业提供质押贷款,截至2011年底,授信额度达到5.82亿元。

3.完善评价机制

科技成果鉴定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包括政府以行政的行为干预科技成果鉴定,缺乏合理的鉴定、评价标准,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缺乏明确、规范的鉴定专家资格评审标准⑫。由此导致了科技成果评价过程中的不客观、不公正、不科学的现象,从而也降低了科技人员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应该通过建立科研单位和区域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评价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绩效纳入到考核机制中。建立和完善以发明专利、成果成熟度、市场需求量和产业化前景为主的技术成果评价体系。如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要改变单一以学术水平为导向的职称评聘和岗位设置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与不同系列职称、不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多元化绩效评价体系。

三、完善保障机制

1.完善政策支持保障机制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者,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供给者,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关于国家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信贷支持、风险基金和成果价值评估等的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操作性。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不合理配套和衔接也削弱了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吸纳科技成果的导向作用。

因此,首先应该不断完善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加快政府体制创新步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服务地方需要的科技管理体制,减少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行政干预,走市场化道路,加强以科技需求为导向的政府行为,为科技成果持有者和企业搭建对接平台,如福建省高校里所设立的地方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学校与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其次,充分利用税收、信贷等杠杆,落实完善财税政策,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准入、投融资环境、税收优惠等方面创造更为优惠的条件。如在由国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财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资金的通知》(财建2012258号文)中,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以“高频环节逆变技术在节能降耗与新能源变换装置中的应用”项目获得政府补助资金共计1300万元,这将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⑬。2012年5月颁布和实施的《福建省重大科技成果企业落地转化资助办法(暂行)》中也指出对在福建省转移转化的重大项目,分阶段(技术成果购买、中建试验、工业性生产试验、重大产品或者装备产业化)(含植物新品种及创新药物等)给予资金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总额可达2000万元。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1104号)规定的优惠政策中指出,按照该机构新增研发仪器设备实际投资额的30%予以资助,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研发机构的,最高资助可达2000万元,非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的,最高资助额度可达1000万元。2012年8月“十字花科蔬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等14个项目已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支持,目的在于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有效支撑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2.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是要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当前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包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合同法》和《专利法》,但并没有具体细化规则,造成科技成果产权不明晰,知识产权流失现象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了成果权的依据,但无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规定,导致了科技成果转化主体间利益分配无法律依据。

因此,政府应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改善大学、科研机构的学术研究环境,促进科技成果得到有效的转化,这种保障机制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福建省人民政府在2011年12月新出台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通过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中央企业、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福建落地建设。

3.完善金融资本保障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国外经验显示大规模的R & D经费投入以及高比例的企业风险投资在R & D经费投入中占较大的比例是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原因。当前,福建省高校科技成果资金主要来自于靠国家、地方财政拨款、金融机构贷款以及自筹经费等。其中,自筹经费占了过半以上,导致科研成果转化资金短缺,另外,经费到账的时间过于滞后,很多项目已经获批,但是经费的到账时间至少晚半年,对科技成果的转化不利。因此,政府应当开辟多元化的科技融资渠道,具体可以通过创新基金、科技小巨人工程和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方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充分调动风险资本、产业资本或者金融资本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瓶颈难题。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自主创新,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业投资,推进科技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四、完善传导机制

1.完善信息传播交流机制

科技信息畅通流动是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科技活动与成果转化活动的重要纽带。有研究表明,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转化取决于多种因素,从信息沟通的角度来看,包括企业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后续产品的多少、企业主要产品技术、企业创新新颖程度、企业拥有专利程度等因素有关,即企业与当地或者外地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沟通越紧密,企业的产品就越容易被市场所接受⑭。

福建省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了信息的不对称,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具体表现在一些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没有足够的技术商品开发经验,缺乏与企业互动沟通交流,导致了供给和需求之间产生了差距,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因此,应将信息沟通贯穿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完成从技术概念到产业化实施的全部一体化运作过程,政府和科研主管部门要通过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建立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发布体系,如完善项目数据库、企业信息数据库和投融资需求数据库等为核心的三大基础数据库,加强对技术市场的信息流动监管。

2.完善中介服务机制

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以及人员的素质偏低、缺乏竞争力。同时,中介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薄弱,规模小、功能单一,科研成果评估、中介、签证等机构还不发达,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基本上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无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相应的服务。

因此,应该采用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使中介服务成为沟通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桥梁,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建立规范的科技成果鉴定、评估、定价、流转以及监管等方面的中介机构⑮,加强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网、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科技信息网、专利信息网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各种各样的论坛、研讨会等活动的开展,如海峡论坛、海峡汽车发展研讨会、智慧城市与数字福建主题论坛、海西创意发展论坛、海峡两岸技术转移主题讲座、高校服务海西项目成果对接会、科技外交官论坛、海西科技论坛、技术转移与投融资论坛等促进科技成果的项目对接。以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原则,有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紧缺人才的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队伍。

目前,福建省已建立88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国家级独立科研院所3个、省属独立科研院所55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56个、工程实验室14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个、工程研究中心18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0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9家,企业技术中心264个,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技平台支撑体系。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已成功举办十届,在这十年的发展中,坚持“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的交易会主题,分设不同的展厅,围绕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经济区,实现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产业集群、提升民营经济,为省内企业、个人投资者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人才之间搭起了一个信息交流和项目成果的转化平台,如表1所示。

?

五、完善监督机制

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阶段和企业化阶段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包括技术革新风险、市场风险、经营管理风险、资金风险、政策风险等,这些风险不同于一般的投资风险,具有风险的高几率性。据统计,大概只有5%-20%的风险资金能够收回;风险发生的时间、形式和大小难以事先确定等特征。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之前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这是控制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有效手段。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要对各项资金的运用进行监督,严格控制各项资金风险。

总之,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方面因素进行系统的安排,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转化的效率。

注释:

①1996年八届人大十九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http://baike.baidu.com/view/275850.htm

②沈毅等:《制约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西南军医》2004年第2期,第45-47页。

③敬培胜:《重庆市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④邱生荣,朱朝枝:《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农业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1期,第40-41页。

⑤杨京京,刘明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第8期,第124-125页。

⑥闫傲霜:《技术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中国科技奖励》2011年第9期,第18-19页。

⑦孔祥金等:《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自身因素》,《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第6期,第5-8页。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凸显》www.most.gov.cn。

⑨《福建省启动科技重大专项20个,推动成果转移转化》http://www.sipo.gov.cn/mtjj/2012/201207/t20120724_728873.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⑩厦门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创新机制、构建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http://www.xm.gov.cn/zt/gclsgwygyzc/gzhx/201207/t20120723_489486.htm

⑪郝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途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第97-101页。

⑫陈华志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优化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5期,第49-50页。

⑬福建之窗:《科华恒盛获2012科技成果转化财政补贴 1300 万 》http://news.66163.com/2012-07-17/661924.html。

⑭王东武:《信息沟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78-82页。

⑮肖亮:《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2期,第5-8页。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福建省机制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