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EGF和MV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2013-06-11骆礼波程家平杨伟明杨雪峰贺新媛苏晓玥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肠癌微血管内皮细胞

骆礼波,程家平,杨伟明,杨雪峰,石 磊,贺新媛,刘 勤,苏晓玥,任 宇

(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贵州 遵义 563099;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贵州 遵义563099)

大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影响患者预后是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能力。1971年,Folkman等就提出了“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理论”,认为: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1]。多项研究表明,VEGF是目前研究较多,也较成熟的肿瘤新生血管诱发因子。Sharma等[2]指出MVD最有价值的是能预测实体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并与实体肿瘤各种预后因素有关,是预测全身和局部复发及无病生存的重要指标。运用VEGF和MVD对大肠癌患者生存期进行评估,国内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法)来探讨VEGF和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特征与生存预后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1997年3月至2007年2月生存期≥5年(甲组)及≤3年(乙组)大肠癌患者组织标本各30例。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组织,全部患者均为第一次手术,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放、化疗和其它治疗。甲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30~79(中位年龄50.1)岁。Dukes分期,A+B期16例,C+D期14例;有淋巴结转移11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9例。乙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7~73(中位年龄56.1)岁;Dukes分期,A+B期14例,C+D期16例;有淋巴结转移1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4例。60例中,29例未突破肌层,其余31例全部侵润至浆膜及浆膜层外。分化程度:高分化腺癌28例、中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32例。手术方式:Dixon术式32例;Hartmann术式14例;Mile,s术式24例。除3例因各种原因,未能进行放化疗,其余患者均采用folfox方案规范完成6个疗程化疗。

1.2 免疫组化试剂,仪器及其他耗材 特异性一抗是兔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编号M7273,工作液浓度1∶25)购于Dako公司;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工作液浓度1∶100)购于福州迈新公司。二抗试剂盒(编号GK500705,包括Envision二抗检测即用型,DAB显色试剂)购于美国基因公司。经多聚赖氨酸处理的防脱玻片,PBS缓冲液,EDTA抗原修复液及一抗稀释液均购于北京中杉金桥公司。另二甲苯,酒精,双氧水,苏木素,微波炉均为实验室自备。

1.3 实验方法

1.3.1 免疫组化染色 石蜡组织切割成4 μm厚切片,均经HE染色再次确认为所选组织学诊断后行免疫组化染色。二甲苯梯度脱蜡两次,每次10 min,乙醇梯度水化,3%双氧水浸泡10 min去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EDTA微波修复抗原(CD34为10 min,VEGF为20 min),自然冷却后 PBS液冲洗3次,每次5分钟,加一抗后4℃过夜。第二次PBS液冲洗3次,每次5分钟。滴加二抗,室温30℃后再次PBS液冲洗3次,每次5分钟。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细胞核,乙醇梯度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以VEGF,CD34强阳性片为阳性对照,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3.2 结果判定

1.3.2.1 VEGF判断 以胞浆内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每张切片选取10个不同部位,400倍视野下计数,采用Volm[3]标准,按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和染色深度进行评分和分级。染色强度分级:无着色为0分,淡棕黄色为1分,棕黄色及更深颜色为2分;阳性细胞分级:阳性细胞数≤50%为0,>50% ~75%为1分,>75%为2分。两项得分相加,结果2分为阳性表达。

1.3.2.2 MVD判断 作为目前标记微血管最主要的CD34,其以血管内皮细胞胞膜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为阳性表达。MVD计数参照Maeda等[4]报道方法,计数5个高倍镜视野(×200)内微血管数,取平均数为该组织MVD值。以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均由具备多年病理诊断经验的技术人员2人采用双盲法参与判定。

1.3.3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EGF,MVD 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病理分型关系 免疫组化显示:大肠癌组织中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浆或胞膜内,以胞浆内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阳性染色为主,以癌巢边缘着色最明显,表明VEGF表达最明显的部位位于肿瘤细胞浸润的前缘(见图1)。CD34是目前运用最多,也是较为成熟的标记微血管的蛋白,以血管内皮细胞胞膜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肿瘤间质区,微血管数量以肿瘤周边相对较多(见图2)。60例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53.3%(32/60),MVD 值为32~72,平均为46.77。两者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病理分型无关(见表1)。

2.2 VEGF,MVD 表达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间关系 VEGF,MVD在癌细胞浸润的浆膜及浆膜外,C+D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分别为67.7%(21/31),66.7%(20/30),70.4%(19/27);50.45 ±11.34,51.47 ±10.60,51.74 ±10.02 。均显著高于肌层,A+B期,无淋巴结转移的37.9%(11/29),40.0%(12/30),39.4%(13/33),42.83±7.15.42,07 ±7.36.42,70 ±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2.3 VEGF,MVD表达与生存期,患者的预后关系生存期≥5年的大肠癌患者与≤3年的大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分别为36.7%(11/30),70.0%(21/30),而生存期≥5年的大肠癌患者与≤3年的大肠癌患者微血管密度表达分别为41.53±6.08,52.00 ±10.89。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01)。本实验发现,VEGF着色及阳性细胞数表达越多的切片,相对应的MVD值越高。两者呈正相关(r=0.974,P <0.05)。

表1 大肠癌组织中VEGF、MV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

3 讨论

Folkman指出:血管的形成根据肿瘤的发展分为血管前期和血管期。在血管前期,实体瘤缓慢生长或不生长,多数直径不超过1 mm,很少向周围浸润,几乎不发生转移[5]。一旦进入血管期,肿瘤必须要建立自身的血管系统以获得充足的氧和营养成分,生长速度加快,瘤体向周围侵袭。由于新生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不完整或基底膜中断,缺如、脱落肿瘤细胞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肿瘤的侵袭,转移。可以说,肿瘤血管的新生在肿瘤良恶性间,恶性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间扮演了极其重要角色。血管的新生需要多种诱发因子,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复合物(ECM)等[6]。作为生长因子的VEGF家族是多种静脉及毛细血管的有丝分裂原,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7],它由肿瘤细胞分泌且相对分子量为34~46KD,具有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单体以二硫键构成的二聚体。VEGF家族包刮 VEGF-A,VEGF-B,VEGF-C,VEGF-D等,通常说的VEGF是指VEGF-A。研究表明,VEGF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血管形成因子[8],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浆或胞膜内,肿瘤组织内间质和临近正常组织内也可见少量表达。它以下列两种方式引起肿瘤生长:①以旁分泌方式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值,诱发肿瘤血管再生;②可以作为自分泌因子作用于肿瘤细胞自身的VEGF受体促进肿瘤生长。MVD是肿瘤微血管形成程度的标志和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是目前评定肿瘤血管生成状态的最佳指标。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卵巢癌,肝内胆管癌,乳腺癌等的MVD的高低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9-11]。

本实验表明,VEGF阳性表达越高的组织,其MVD测量值越大,说明VEGF确实在恶性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的高表达和大肠癌的Dukes分期,癌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VEGF对大肠癌的生长和转移有促进作用。Kang等[12]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大肠癌VEGF表达阳性与肿瘤血管分布,肝转移的关系,发现有肝转移和静脉浸润的患者,其癌细胞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转移者,且阳性患者微血管含量较阴性高,与国内张涛、王瑞婷等[13-14]报道的相一致。检测VEGF及MVD的表达可以成为判断大肠癌的进展情况及为预后提供依据。

由于血管内皮细胞遗传学上稳定,突变率低,所以针对内皮细胞的药物较少出现耐药的问题[13]。因此阻断大肠癌细胞表达的VEGF信号传递可以防止肿瘤的生长。BREDOW等[15]用反义寡核苷酸治疗肾癌,在裸鼠肿瘤模型中,可以明显降低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以抑制肿瘤生长,抗VEGF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明显疗效。所以抑制VEGF的活性肯定能遏制大肠癌的发展,以VEGF为靶点的生物治疗大肠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Weidner N.Tumor angiogenesis:review of current applications in tumor prognostication[J].Sem in Diag Pathol,1993,10(4):302 -313.

[2]Sharma S,Sharma M C,Sarkar C,et al.Morphology of angiogenesis in human cancer:a conceptual overview.histoprgnostic persp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neoangiogenesis[J].Histopathology,2005,46(5):481 -489.

[3]Brekken R A,Thorpe P E.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vascular targeting of solid tumors[J].Anticancer Res,2001,21(6B):4221.

[4]Maeda K,Chung Y S,Ogawa Y,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rcinoma[J].Cancer,1996,77(5):858 -863 .

[5]Folkman J.W hat’s the evidence that tumors are angiogenesis denpendent[J].J Natl Cancer Inst ,1990,82(1):4 -6.

[6]Cross M J,Claesson - welsh L.FGF and VEGF function in angiogenesis:signaling pathways.biological responses and therapeutic inhibition[J].Trends Pharmacol Sci,2001,22:201 -204.

[7]冯树,宋今丹.大肠癌分化浸润和转移与细胞基质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1997,24(2):100.

[8]Liang J,Wang H,Xiao H .Relationship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PARC and VEGF Protein Expression in Colon Cancer[J].J Exp Clin Cancer Res,2010,29(1):71.

[9]程艳,姚丽.卵巢癌中PGRmc1基因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9):583 -586.

[10]傅翔,王济明,张雷,等.肝内胆管癌组织中PIGF的表达与 MVD 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2,41(12):1152-1154.

[11]刘芳.乳腺癌恶性程度与HGF/c-met,端粒酶,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36(4):6013-6015.

[12]Kang S M,Maeda K,Onoda N,et al.Combined analysis of p53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for determination of tumor vascularity and liver metastasis[J].Int J Cancer,1997,74(5):502.

[13]张涛,郭建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07,15(7):570-573.

[14]王瑞婷,申兴斌,张泓波.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6,46(35):57-58 .

[15]Bredow,Lewin M,Hofmann B,et al.Imaging of tumour neovasculaturc by targeting the TGF-beta binding receptorendoglin[J].Eur J Cancer,2000,36(5):675 -681.

猜你喜欢

大肠癌微血管内皮细胞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中药单体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RECIST1.1标准和RECIST1.0标准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的比较
黄芪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