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缓解策略

2013-06-08郭君邓东波

学理论·中 2013年4期
关键词:缓解高职高专院校

郭君 邓东波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当前困扰教师专业成长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必须予以关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既有社会以及当今高职教育大环境影响,同时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机制,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等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职业过程。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应从改善社会大环境、加强学校人文关怀、教师个体自我调节等几方面入手进行。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缓解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60-02

职业倦怠也称“职业衰竭”(job burnout),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的职业疾病,是指人在一段时间里,工作一天后总是筋疲力尽。在接受调查的15种职业中,有53.14%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中度的职业倦怠,位列第三。

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高等教育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新出现的教师群体,长期要应对教学、科研中持续不断的重重压力,长期过度的工作压力而造成生理、心理和行为等多方面的产生不良症状,其表现为:情绪情感上精疲力竭, 悲观失望, 工作学习上缺乏热情和动力, 工作绩效较差,成就感偏低;教育态度上对学生明显缺乏爱心和责任感。这种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对教师自身有极大的负面作用,而且对学生成长、甚至对家庭、学校、社会也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其危害性不可忽视。因此,研究该问题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

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教师的所思所想。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由于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大调整,由于市场经济正面、负面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在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使人们的压力和焦虑也随之升高,成为当前严重困扰人们心理健康的社会问题,高职院校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

高职教师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自卑感强烈,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又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虽然高职教育实实在在成为支撑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人们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再加上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社会对高职院校总体评价较低,导致高职教师职业声望低,这使高职教师难以维护师道尊严。另一方面,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重点保证“211 工程”和中小学,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扶持, 不仅办学条件简陋,而且高职教师虽然付出和普通高校同样甚至更多的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使教师的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工作压力的产生。

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合并而成,大部分教师普遍学历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善,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而全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对高职院校的期望值却在不断的提升, 希望职业教育培养出现代化急需的各种技术型应用人才,从而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希望高职教师成为“讲师” ,又要具有工程师”的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因此,这就使得高职教师既要忙于课堂上搞好教学, 又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提高学历,还要积极参与各种科研活动……教师“超负荷”运转, 精神压力过大。

(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是新办或由中专合并升格而来,历史较短,基础薄弱,起点较低,高等教育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方法单一,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体制僵化、缺乏活力,套用普通高校管理模式、缺乏特色,行政化色彩太浓。行政权力的泛化必然导致学术权力的弱化,民主意识不强,比如优秀教师代表只能在咨询机构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以及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上成为参与高职院校管理的陪衬和点缀。教师与教师集体的权力影响力与完备而庞大的高职院校行政职能部门相比,只是处于从属位置,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人翁的地位和作为教师的责任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尊重,没有归属感,进而对积极参与学校事物产生倦怠。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成立时间不长,没有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比如“末位淘汰制”,教师之间竞争激烈,同行互评失去了它的本意,反倒增加了教师相互的猜忌,这势必扩大了矛盾,工作热情衰减。

(三)学生因素的影响

根据一项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学生素质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事物的漠不关心,学习没有热情,这些都使得教师感觉到“孺子不可教”也。这些都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近年来,为了招到学生,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门槛不断降低, 生源质量明显下降。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业成绩比较差,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习惯, 没有明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厌学情绪普遍较重。而且行为道德发展有问题的学生比例也较高:吸烟、喝酒、泡网吧、谈恋爱等,思想散漫,自暴自弃,有的甚至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站在讲台上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相长”。这就使教师感觉到疲倦不堪,很难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和成就,这样容易导致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在工作上没有了热情和精神上的动力,最终发展下去,很容易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心态。

(四)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就会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事业,私的奉献,不求回报。教师是做人的“样板”,作为教师,应该是德、才、学、识兼备。尤其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也有利于教师抵抗职业倦怠。但是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传统观念迅速崩溃,一些新的价值观对某些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对自己缺乏正确定位,更加追求经济效益,产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样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这样的短期行为势必会使教育误入歧途。再加上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由于现实原因,相对于来说,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的收入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相比却偏低,这样也会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感觉自己社会地位不高,从而产生自卑感,导致有的教师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有些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尤以中、老年教师为最,虽有着较高的师德和工作热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乃至内容,但是他们由于学识、能力水平偏低,接受新理念、新信息不易,工作上虽一腔热忱, 往往有心无力,望而却步,由此感到心身疲惫。久而久之, 棱角磨平, 干劲消减, 自甘平庸。

二、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矫正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已经成为客观事实,为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为了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必须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寻找解决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问题。

(一)社会层面

国家教育部门应当为职业教育改善社会大环境,确立职业教育重要的社会地位,建立职业院校教师的合理的角色期待,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

从社会层面来说,要为教师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比如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通过舆论来扩大宣传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着力改变社会上认为高等职教育院校是二流院校的不足和偏见,在社会上形成对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性的认同,这样能够形成对高职类教师公共信任和支持的社会环境,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大高职教育的投入,从而增强教师对其从事职业的自豪感。

(二)学校层面

职业院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对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要多关怀、多指导,给教师提供切身的温暖,以消除其不满情绪,着力营造良好的学校人际氛围。学校要贯策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尤其是在职称评定和晋级晋升这些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给教师较大的学术和专业自主权,做到程序透明,公开、公正与公平;同时充分发挥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在岗位聘任考核、分配方案等方面,都注重听取教代会代表的意见,切实发挥了教代会制度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增强教师的责任和归属感。

(三)教师自身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和技巧,不断学习应对不良环境的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自己乐观、自信、坚强、幽默的个性,增强自身的耐压能力, 增强“免疫”能力,尽快从倦怠的不良心境中解脱出来。不断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太患得患失,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与评价,保持“阳光”的心态。要学会忙里偷闲,培养琴棋书画、集邮、下棋、旅游、运动等多种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

[2]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3]杨秀玉,孙启林.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9).

[4]甘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5]陆晓燕,刘要悟.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来自湖南省长、株、潭三市九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6).

[6]赵孟静.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6).

[7]吴红宇,钟前明.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及解决的可能途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缓解高职高专院校
帮助缓解幼儿依恋行为初探
试论音乐治疗在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中的运用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有机肥对桃幼树铬胁迫缓解效果的研究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策略研究
光动力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缓解对策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效果初步观察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