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时间:促进有效课堂提问的条件
2013-06-08姚小鸽
姚小鸽
摘 要:课堂提问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等待时间。等待时间的合理运用是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恰当运用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等待时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和问题水平,促进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加强运用等待时间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关键词:等待时间;有效课堂提问;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57-02
提问是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来促使教向学的转化,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1]。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在提出问题后几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立马要求学生作答;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唯一的正确答案,在学生给出的答案和自己的答案不符时,没有适时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而是快速将问题移交给另外一名同学回答。实际上,这都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缺乏等待时间的表现,也正是这个原因,教师的提问没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反而导致课堂提问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情况的发生。因此,理解等待时间对于促进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合理运用等待时间、掌握课堂教学等待的艺术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显得尤为必要。
一、等待时间的含义
“等待时间”(Wait Time)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的停顿时间,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伊(Mary Budd Row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罗伊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等待时间[2]226。 “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和叫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的间隔时间;“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论之前的间隔时间[3]。一方面,“第一等待时间”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时间从记忆中搜索信息并进行整理或逻辑性思维,以便能够描述自己对于问题的观点[4]。另一方面,“第二等待时间”意味着学生在给出答案之后,教师不是立即给予评论或者反馈,而是适当有所停顿,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重新考虑、扩展或者修正,进而使学生完整地做出回答。相关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在提问之后给予学生的两类不同的等待时间都不足3秒,其中“第一等待时间”约为1秒或少于1秒;“第二等待时间”约为0.9秒。假若教师在提问之后,能把两种不同的等待时间分别延长至3秒或3秒以上,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待都会发生显著的积极变化[3]。可见,两种等待时间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驱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也更够让教师的提问能力和问题水平有所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正是有效课堂提问的追求所在,因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5]。可见,合理运用等待时间正是促进有效课堂提问的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恰当运用。
二、适当延长等待时间的意义
1.适当延长等待时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课堂提问时,延长等待时间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是表现在许多方面的,它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甚至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的提高。首先,等待时间的适当延长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为深入和全面。当教师适当延长等待时间时,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时就有一定的时间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整理和逻辑思维,并将自己的思维条理化、清晰化、全面化,从而给出教师自己关于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有研究表明,当教师提问后给予学生3秒至5秒的等待时间,学生答案的长度将会比以往增长3倍至7倍[6]367。可见,延长等待时间会让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其次,等待时间的延长会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一般而言,大部分教师在提问之后只给予学生大约1秒钟的等待时间[2]228,然后就要求学生作答,如此短的等待时间仅仅适应于那些学生非常熟悉或者是停留在记忆层面的问题。如果教师提出一些停留在推理、分析等较高认知水平上的问题,大约会有30%的学生给出“我回答不了”或者“我不知道”之类的答案,这样的回答也往往会让教师的提问陷入僵局。但是,当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构思答案时,无应答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即使学生不知道该问题的答案,他们也会试着给出一些推测性的答案或者一些充满意义的非期待答案,这说明当教师适当延长等待时间时,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所提升。再次,适度延长等待时间会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学习。这体现在,当教师适度延长等待时间以后,尤其是“第二等待时间”,学生会逐渐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并对答案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发同学间的相互讨论和质疑问难。也正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思想、观点有所不同,他们才学会从别人身上各取所长,学会合作学习。
2.适当延长等待时间有利于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等待时间在课堂提问中的持续运用,也会给教师带来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会让教师学会在生成中进行提问,另一方面也会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第一,适当延长等待时间会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和问题质量。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中的大部分提问都来源于课前的准备,是预设的内容,提问时,在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的情况下,课堂的教学就会顺着预设的方向进行,但是这样的提问不仅无法符合有效提问的价值追求,因为“有效课堂提问既是精心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 [7]。更重要的是它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7],更无法彰显学生在有效课堂提问中的主体性。适当延长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教师一方面可以用更为严谨、清晰的语言向学生提问,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问题的合理性进行再次斟酌,实时实地地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接受能力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补充或者向学生追问,从这个意义上说,等待时间的延长会对教师的提问能力大有帮助。第二,等待时间的合理运用能够调节教学的信息密度[1],有助于教师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节奏。一节课通常都包含着较大的信息量,这里面分别包含有处于学生“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的不同信息,在向学生提问那些他们已知的知识点时,教师就不必给学生太多的等待时间,通常一带而过即可,但是当教师在向学生提问那些处于他们“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点时,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等待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往往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就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所在,“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重点就难以突出,难点就难以化解”[1]。因此,在给学生呈现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就要稍作停留,将教学的信息密度“稀释”,然后满怀耐心地等待学生“消化”这些知识,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会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有利于教师把握好整个教学的节奏。
三、合理运用等待时间的策略
等待时间的恰当运用并非一件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不仅需要教师树立有效课堂提问的观念,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实践,直到最终把合理运用等待时间变为一种习惯。
1.明晰等待时间的重要意义,精心准备课堂提问
教师要想在课堂提问中灵活、恰当地运用等待时间,就必须在思想上对等待时间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要能够意识到等待时间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师提问能力的重要意义。在树立了科学的教学理念之后,教师就要集中精力来精心准备自己的课堂提问,不能只注重课堂提问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保证提问的质量,让每一个提出的问题都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发展,发挥它们应有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想提出具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就要认真研读教材,因为“教师提出精辟的问题往往是对教材有深刻的把握”[8],此外,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学情,在学生需要教师引导启发时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打开思路,进而有所发展和提高。
2.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养成等待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想灵活、恰当地运用等待时间,就需要在教学中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把握好教学的节奏。从一定程度上说,等待时间的适度延长会有助于教师的授课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他们能够很好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问题难度给予学生适度的等待时间,而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随时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才会在提问时留给学生合适的等待时间。
为了诱发学生在教师提问后能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从而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他们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师的确需要在提问时学会等待,但是,只是教师自身了解等待的意义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等待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明了,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深思熟虑、积极思考,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懂得耐心等待,不可鲁莽打断同学的回答,在别人陈述完答案时,再给出自己的答案。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尊重别人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能完整地陈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或许他还能在教师和同学的认真倾听中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3.讲究提问方式,巧妙点拨学生
为了把等待时间运用地恰到好处,教师在提问时就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因为提问方式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思维输出和教师对信息的获得。教师在提问时,要让学生保持悬念,要先提出问题然后再点学生的名字来进行回答[2]228。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要面向全班同学,点名回答问题时也要有随机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班级里的所有同学都保持悬念,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教师给予的等待时间里积极思考,认真组织自己的想法,从而让等待时间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教师在提问后的确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等待时间,同时在等待的过程中也可以伴有积极的教学行为,这种积极的教学行为尤为明显地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适时点拨和引导上。教师的提问在难度上有时会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提出这种问题的时候,如果教师已经给了学生较为充足的等待时间,但教室依然是“冷场”的情况下,教师就应该适当给予学生点拨,比如他们应该从哪个角度或者哪几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或者给出学生一个类似的例子对他们进行“旁敲侧击”,又或者让他们从反向来进行思考。当学生似乎有一点想法但是又不那么自信的话,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或许一个微笑就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从而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
4.提高对学生的期待,适时对答案作出反馈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要有所期待,这也是恰当利用等待时间的重要保障。教师对学生要有所期待,意味着这种期待面对的应该是班级里的所有同学,而对班级里那些常常处于“无形”状态的学生而言,这种期待就更具有特别的意义。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教师给出班级前五名同学的平均“第一等待时间”为1.2秒,而给班级最后五名同学的平均“第一等待时间”都不足1秒[3],可见,这和教师对他们的期待应该也是成正比的。事实上,班级里的这些同学比其他优秀的同学更需要自信、勇气和挑战自我的机会,因此,教师在向这些同学提问时,应该对他们提高期待,给他们更为充分的等待时间,让他们在教师的鼓励和关爱下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也要适时地做出反馈,这里的“适时”是指教师给学生的反馈要有所停顿,不可“操之过急”,要等学生完全给出答案时再予以反馈,这事实上就是“第二等待时间”的恰当运用。当有的学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但还欲言又止的时候,教师就最好不要忙于点评,而要有所停顿,看看学生是不是想对自己的答案有所修改或者补充,以便学生给出自己完整的答案。
总之,等待时间的恰当运用是教师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保障,同时它也是一门有章可循的教学艺术,它需要教师不断摸索、体验,逐步在实践中学会合理运用等待时间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如密,王冬黎.课堂教学等待艺术探微[J].教育科学研究,2011,(8).
[2]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Rowe,M.B.Wait Time:Slowing Down May Be A Way of Speeding Up[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86,37(1):43,45.
[4]刘玉中.探析课堂提问中的“等待时间”[J].教育科学论坛,2009,(11).
[5]乔美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浅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2).
[6]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7]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4).
[8]张耀奇.有效课堂提问的基本条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