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2013-06-08任霞
任霞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期待。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途径是:课程推陈出新;宏观把握,微观深入;师资队伍专业化;社会资源利用最优化;课程研究专业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和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5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推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日益显著,多数高校已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高校教学课程体系范围内,这无疑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然而,当高校对就业工作的重视不断升温之时,也使得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1.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不足
据了解,当前一些高校仍未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有的高校虽然有课程开设,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来作为指导,教学内容极不完善。而其他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设计上相似度颇高,缺乏一定的校本特色和地域特色,导致课程的讲授在内容上少几分新意,多几分陈旧;课程设置的时间同样引发争议。据了解,多数高校在大三的时候会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且多在大三上学期,而据大三学生反映,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有70%的人认为自己距离毕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这门课程可听可不听;而有的学校则在大四开设此课,以期给予大学毕业生更为及时的指导,殊不知,大四的学生都忙于找工作,根本无暇顾及自己校内的课程,进而出现了大四课堂人烟稀少的状况。此外,课程讲授形式亦呈现教条化的趋势,多数高校的课堂讲授光有理论,没有实践,仅凭以一本教材就主导了整个课堂,结果使得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形同虚设。
2.就业指导的微观性不明
虽然就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受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影响,高校就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更偏向于宏观,即始终关注的是群体的就业现象,而缺乏对于普通学生个体的清晰定位。例如,就业指导课堂班容量较大,讲授方式单一,根本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即使我们引进了西方较为先进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理论,但在针对个体的就业教育中却收效甚微。
3.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不强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对就业指导来说,尤其如此。但是,现在高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承担就业指导课程之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本不熟悉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仅凭一个被日复一日传承下来的课件就可以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毫无实践性可言;有的学校,在配备就业指导课程教师时,总抱着一劳永逸的态度,没有课程培训,亦无教师研讨,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的质量,违背了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目标。
4.社会资源的利用度不高
就业的指导离不开市场的引导,就业是最需要与社会和市场接轨的领域。但是,目前我们高校就业指导多凭借校内就业指导中心的力量,而忽略了社会的资源,如各大企业的高管,历届较有成就的毕业生或校友,兄弟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等等。其实这些群体和部门都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献策献计,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锦上添花。
5.就业指导的研究性不够
目前,尽管在我国高校的组织系统中已成立了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机构或部门,但这些机构或部门却很难真正践行就业指导的职能,基本形同虚设。据了解,多数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或部门整日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所累,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较为全面的、专业的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此外,被安排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仅负责上课,根本没有和校内就业指导机构进行定期的交流,不能做到及时反馈学生动态,有效跟进就业指导,更谈不上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研究。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课程设置要须推陈出新,稳中求变
一是课程设置的时间应切合专业实际,尽量错开就业高峰期,避免一刀切。二是课程内容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的课程内容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那么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而言,创业教育无疑应成为其重要的讲授内容。但是,放眼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还未规模化、常态化和普遍化,这不得不说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课程设置的不足。三是课程讲授形式要灵活多变,注重理论和实践,讲授与训练相结合。如在就业指导课中,最好搜集或引用本校、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事例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就业的近距离体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现场的模拟招聘、面试模拟训练,以便让学生全面了解职场面试程序、面试礼仪及面试题型,帮助学生消除求职紧张情绪,增强求职自信和应变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参与意识,增强就业的积极体验,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在寒暑假或是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多接触社会,接触职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就业教育要宏观把握,微观深入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与之相伴随的是我们的就业理念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即从以就业管理为主向以就业服务为主转变,正所谓指导先行,服务紧跟。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做好就业形势与政策的指导,也要好就业信息发布、就业咨询、职业测评、择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服务活动的开展。同时,考虑到每个毕业生的个性、优势、就业偏好和心理倾向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须做到细致入微,个性化指导。
虽然就业是一种群体现象,但对个体来说却是一件能够真正影响其实际生活的事件,所以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中,一方面,科任教师应积极与辅导员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相关情况,对学生的就业问题和思想困惑进行解答,全力激发学生个体的积极体验和内在力量,做好就业准备工作。另一方面,科任教师应建立学生个案研究资料库,做好学生就业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对学生进行统一、分散和跟踪性指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解决就业问题。只有用真正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帮助学生,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勇敢面对人生挑战,顺利完成就业。
3.师资队伍须专业化和职业化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从业教师师资来源较为复杂,从专业类型上看,多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为主,其余均为文理科专业背景;从岗位类型来看,有专任教师、辅导员和学校相关部门的行政人员;从业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受训水平来看,真正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并受过专门的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多数仅凭自身经验和对学生的日常的感性认识在进行就业指导。因此,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高校应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努力为从业教师提供实践和锻炼的平台;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师的交流会,为从业教师提供相互观摩和学习的机会;而作为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也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提升自我,拓宽视野,为提升自身专业化指导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4.社会资源利用须最优化
大学的宗旨之一在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终须接受社会和市场的考验。在就业课程的开展中,高校应本着内修外动的原则,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努力营造校企合作探讨,校友现身说法的就业指导局面,为大学生就业扩展方向,拓宽渠道。
具体而言,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可以邀请高校有关就业指导的专家或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深入课堂进行经验指导,积极发挥校内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同时,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也可以尝试与当地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取得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到招聘会现场亲自体验、亲身感受,并做好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就业体验和就业紧迫感。当然,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可以根据课程设置开展创业与就业比赛,以创业与就业比赛为契机,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比赛指导,让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知名企业的高管进课堂,近距离与学生交流、沟通和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创造一个准就业市场的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真实感和实效性。简言之,高校既要利用好校本资源,又要挖掘到校外资源,让就业指导课程更符实际,更具实效。
5.就业指导课程的研究须专业化和长期化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全国多数高校已组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但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研究却没有同步跟进,这无疑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大缺失。如何让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紧跟时代的脉搏,紧贴市场的需求,紧邻学生的实际,走向专业化和长期化,已成为我们亟待考虑的问题。从力量资源来看,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在专业化和长期化的道路上,发挥主要作用,社会企业或人才市场可以适当给予协助,共同打造适合市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从目标方法上看,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从业教师取得定期联系,积极搭建彼此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掌握学生就业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动态,将就业工作做实做细。建立学生就业案例库,选取典型,做好就业案例研究,为日后的教学储备资料,积累教研题材。积极组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研组,并邀请兄弟院校知名的就业指导专家或企业高管定期开展就业讲座,形成高校和企业的双向联动。从制度建设上看,就业指导课程研究的长期化和专业化离不开制度建设的保驾护航,高校应从校本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就业指导课程研究的制度构建,将就业指导研究工作贯彻到底。
三、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关系到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认真研究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就业指导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庆胜.大学就业教育简论[J].集美大学学报,2010,(1).
[2]段涛.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3).
[3]陈高扬.关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
[4]潘晓军,吴东,孙忠权.创建强有力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
[5]任珊.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