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展望
2013-06-08吴幼兰
吴幼兰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清远 511510)
1 学科服务
学科服务,又称学科馆员制度,是指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和沟通,帮助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的信息服务工作[1]。学科服务适用范围主要是高校图书馆与科研图书馆。其服务对象注重于教师、研究生、科研人员等高层次读者,以本单位院系、机构的读者为主。学科馆员是由图书馆采编、流通、信息、技术、各院系资料室等诸多部门以及抽调各院系部分教师或学生组成学科馆员个体或团队(工作组),深入各院系,开展一线读者服务工作。学科服务的主要内容涵盖六个方面:院系联系、知识信息服务、文献资源保障、信息素养教育、全方位学科咨询、学习和交流互动空间等。学科服务方式一般包括学科馆员制度、科学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工作组、学科指引、图书馆教师顾问、图书馆学生顾问等。目前,许多高校使用学科服务LibGuides平台。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等。该平台为了实现学科资源和服务的组织、揭示与发布,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学科资源与服务,利用CALIS三期学科服务子项目引进LibGuides平台、为高校图书提供利用的机会,图书馆可以借助该平台,建设了不同学科指南。每一个学科指南具体涵盖了学科资源、学科动态、学科机构、学习园地等内容。通常情况下,学科服务采取主动推送式服务、协作式服务和嵌入式服务,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需求驱动服务,学科馆员依据自身对学科资源或者对读者基本情况的熟悉,嵌入到读者教学、科研等工作中,提供一线服务,促使学科服务内容与方式贴近读者、走近读者。学科服务的主要内容涵盖六个方面:院系联系、知识信息服务、文献资源保障、信息素养教育、全方位学科咨询、学习和交流互动空间等。
?
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从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综合实力网站排名榜随机抽查八所知名高校[2],即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依次分别打开八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从中识别与选出“学科服务”栏目设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规律性,旨在揭示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调查的时间2013年2月10日。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八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见表1)。
表1 八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基本情况表
从表1所示,可知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整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事实上,一些高校图书馆没有开展学科服务,例如:中山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等[3]。因为学科服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式,唯一的不同在于学科服务强化与院系直接联系,嵌入到院系之中,开展一线品牌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据普查,八所高校图书馆虽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服务,在图书馆网站明显位置展示自己所开展学科服务的内容与方式,但是存在若干缺陷。例如:八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均公布了与对口院系联系的学科馆员姓名、联系方式(E-mail、电话、学科博客等)、学科背景与专业优势,等待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进行主动咨询活动,可以看出,科学馆员至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与学科服务宗旨相违背,即围绕着读者,全方位、跨越时空地开展主动性、个性化、学科化的深度知识咨询活动。因此,国内业已开展学科服务的高校图书馆需要责任心、遵循与对口院系达成的相关约定,定期、不定期到对口院系征询读者需求并进行知识咨询服务,积极搭建学科服务平台,使学科服务体系真正完善和系统化、明朗化。学科服务模式通常包括单一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团队两种模式。前者主要是指图书馆设立的学科馆员,单一学科馆员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分配负责对应的院系,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有时依靠单一学科馆员难以完成咨询任务,个别高校图设立学科馆员服务梯队,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设置“学科馆员—咨询馆员—辅助人员”的服务梯队[4]。后者学科服务团队的主要特点是学科服务人员组成的多元化,具体包括:学科馆员、咨询馆员,图情教授、图情专家、图情顾问、图情联络员、学科联络员、馆员助理等。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涵盖了学科馆员、教师顾问和学生顾问队伍。学科服务通过建设独立的学科服务网站开展服务,八所高校图书馆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三所高校图书馆开通了学科服务网站。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网站上内容容量大、新颖程度高,涵盖了学科博客、学科信息导报、交大最新学术成果、小组学习室预约、IC2创新支持计划、IC2人文拓展计划、核心期刊导航、学科导航、学术搜索引擎、CALIS华东南中心等。
3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展望
3.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科服务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也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必须站得高,看得远,以思辨的思想看待学科服务,适应开拓性与主动参与式学科服务发展趋势。从政策、制度、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学科服务综合体系建设,鼓励学科馆员不但能够深入对口院系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而且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的运用,构建虚拟空间,无时无地进行跟踪服务,特别是重大课题全方面服务。也可以组建学科馆员团队,选拔业绩优秀、效益突出的咨询馆员作为核心和带头人,发挥团队整体绩效,最大化地满足读者的知识需要。也可以尝试开展拓展性学科服务,突破传统学科服务对象仅限于本校师生,嵌入图书馆联盟、各阶层社会组织,实现资源、学科馆员持有的知识共享、共知,服务社会,扩大图书馆学科服务品牌的形象与魅力,吸引高层次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3.2 以务实态度开展读者研究工作
读者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运行的基础,尤其具有深厚学科背景的读者如教授、研究生、科研人员等。为了学科服务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在于加强读者研究,把握读者需求。读者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动力源,决定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因为学科服务侧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读者需求特点,学科性、时间性、实践性均比较强,促使学科馆员必须适时适度掌控读者不同的知识需要,做到有的放失,因学科制宜,灵活推进。其次注意针对读者需求准备和设计科学、合理的咨询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学科馆员接触对口院系相应的教师之际,需要对教师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对方科研习性、工作时间、生活规律、爱好等了解一二,以便快捷、适度地融入对方知识咨询过程中,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最后,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咨询方案。包括咨询对策、咨询过程、咨询结果等。另外,在开展学科服务时,切忌个人感情用事,以读者知识需求为第一,强化学科性,重新定位服务对象与学科的需求关联性,实现读者深度的知识服务。具体与读者研究较为密切的学科服务工作内容可包括学科信息联络、学科资源宣传、学科信息导航、学科动态跟踪等。
3.3 以新技术搭建完善系统的学科服务平台
学科服务工作中最有效服务应是学科服务平台的构建。因为师生读者更热衷于互联网,学科服务也需要迎合这种需求,提升学科服务绩效的效果。过分强调深入院系开展实地的学科服务,势必造成互动范围狭小,降低学科服务效率。高校图书馆除了引进LibGuides平台之外,也应大力提倡引进其它新技术软件,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在读者与学科馆员之间快捷、准确交互平台,支撑学科服务高效的运行。目前相当成熟技术包括Blog、RSS、Wiki、Ajax等网络核心技术;E-mail、BBS、QQ、MSN、IM、视频会议软件等交流工具;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1)、创新社区(Innovation Community,IC2)等IC技术。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设置学科博客。为了促进学科馆员和院系师生交流,更好地为大家提供服务,北京大学图书馆开辟了学科博客,旨在推介图书馆的各类服务;推荐各个专业购买的最新资源;梳理与专业相关的各种资源,直击学科学术前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展IC2创新服务模式[6]是以“学科服务”为主线开展工作,在强调支持学习的创新社区的新型服务理念。依托图书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积极营造便于开展学术交流、互动研讨、创新协作的场所和环境。智慧泛在课堂、小组学习室、学科信息导报、学科博客、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学业分享中心等促学、促研服务活动,成为师生学习与教学模式创新、创新能力培养、思维碰撞与脑力激荡等交流、学习、研究的理想场所和交流社区。
[1] 陈全松.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7):83-87.
[2] 中国校友会网2012中国大学综合实力网站[EB/OL][2013-2-10].http://hs.hongdou.gxnews.com.cn/viewthread-6710437.html.
[3] 唐淑香.986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60-65.
[4] 潘幼乔,郑邦坤.构建四级学科服务体系 全面服务高校教学科研——地方多科性大学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2(1):31-34,77.
[5] 万文娟.“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及不足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3):82-87.
[6] 宋海艳,郭晶,潘卫.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2(1):27-3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