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治疗外感寒湿型泄泻178≥疗效观察
2013-06-08袁晓春郭桂红熊燕秀
袁晓春 郭桂红 熊燕秀
( 江西省遂川县中医院 江西遂川 343900)
外感寒湿型腹泻,病势较急,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泻量多,肠鸣腹痛,纳呆食少或伴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濡缓。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中药口服霍香正气散治疗起效较慢,且口服中药患者的依从性相对较低。根据我院2010 -2012年以来采用隔姜灸治疗外感寒湿型泄泻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其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乐于接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1]辨证诊断为外感寒湿型腹泻。
1.1.2 西医诊断标准 大便常规检查除便质稀外,镜检无异常;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排除感染性肠炎。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就诊,中医辨证为外感寒湿型腹泻178≥,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隔姜灸疗组90≥和中医对照组88≥,其中年龄5 ~81岁,平均39.5岁;病程1 ~5d,平均2.8d。两组的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隔姜灸治疗组选用神阙、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穴位,用新鲜生姜切成约4mm 厚姜片,用注射器针头刺多个针孔后置于选好的穴位上,用艾柱点燃后置于姜片上灸疗,灸至患者感觉太热易柱再灸,共灸15 ~20min,2 次/日,3d为1 疗程;中药对照组选用霍香正气散每日1 剂,水煎分2 次服,3d 为1 疗程。
2.2 观察方法
治疗时观察患者大便质量、次数及肠鸣腹痛,精神饮食状况等病情变化。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大便成形,1 ~2 次/日,腹痛消失,精神饮食正常,身体无不适;显效:大便质量明显改善或者成形,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腹痛明显减轻,精神饮食好转;有效:大便质地由水样转稀便,大便次数较前减少,腹痛减轻,精神饮食稍好转;无效:大便次数及质地,腹痛、精神、饮食等病情无明显改善。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13.0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剂量资料以(±S)表示,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 结果
两组患者第1 疗程和第2 疗程疗效对比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第1 疗程后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第2 疗程后疗效比较(p <0.05)
第1 疗程后,隔姜灸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且患者灸疗后感腹部温暖,腹痛减轻,精神食欲明显改善。第2疗程结束后虽然总有效率与中药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痊愈率明显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且隔姜灸疗组腹痛、精神、食欲等临床症状改善较中药对照组明显,治疗无痛苦,患者乐于接受。
4 讨论
外感寒湿之邪,侵袭肠胃,寒湿内盛,肠胃气机受阻,则腹痛肠鸣,湿盛则濡泻,寒盛则泻下如水。隔姜灸的基本治疗方法是散寒除湿,理肠止泻。方选用神阙灸可温阳散寒除湿;天枢为大肠的慕穴,调肠止泻[2];足三里为足阳明特定穴位之一,能改善胃动力,促进胃动素分泌,降低内脏敏感性[3];上巨虚为手阳明经的下合穴,可通调肠胃气机,主治肠中切痛、胀痛、泄泻;大肠俞属大肠的背俞穴,主治腹痛、肠胀、泄泻[4]。
[1]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 152.
[2]李洁,裴丽霞,周俊灵. 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胃易激综合症疗效对照观察[J]. 中国针灸,2012,32 (8) : 681.
[3]王德军,常小荣,严洁,等. 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与非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比较[J]. 中国针灸,2012,32 (8) : 703.
[4]王华,杜元灏. 针灸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