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安全伦理教育与管理研究

2013-12-03方德坚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犯罪信息安全犯罪

方德坚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福建福清 350300)

1 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对其依赖程度与日俱增,许多交易都透过网络进行,如此便利节省时间,却也带来了隐忧,即高科技犯罪。计算机并非高学历高知识分子的专利。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透过计算机网络在网上买卖物品、结交朋友,不仅缩短距离也缩短时间,倘若运用在在犯罪上,也相对加快了犯罪过程的速度。这样的环境就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兼顾文化层次的涵养及守法,仍需大家共同努力。本文讨论了各大学院校开设信息安全系所的情形,并着重对是否开设相关法律课程进行调查;列举了近年来重大信息安全事故及计算机犯罪的案例,分析其犯罪手法及行为模式;探讨了计算机犯罪所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条文。

2 中国高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与以往传统的信息形态不同,它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信息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得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增强人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暴露出了许多安全问题。这意味着现行的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迫切需要解决。法律是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法律本身的限制和立法技术上的困难,加上网络社会有别于现实社会的特点,以及法律国际应用之障碍等诸多因素,使得仅利用现有的法律来解决目前网络社会中所出现的层出不穷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法律的更新远不及智能型犯罪,道德的约束作用就更彰显重要。加强人文教育 ,用优秀的文化道德思想引导网络社会形成既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又合理合法的网络道德观[1],是有效预防计算机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国是互联网网络建立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网络道德教育研究发展最早、最多的国家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伦理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在西方的大学中开始成为独立的课程[2]。在我国部分高校建立和发展了信息安全相关系院系[3],但是,情况并没有想象中乐观,部分大学开设此专业时,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的技术人才或是教学科研人才,并未着重道德及伦理培养。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的只是技术理论[4],对计算机所衍生的法律及道德问题,教育比率偏低[5]。同时,对于教学用途的教材选取是一个难题,关于信息安全法相关图书在市面上是琳琅满目,又没有指定的教材,如何选取一本合适的信息安全相关法律图书十分重要。表1是关于国内目前部分大学信息安全相关专业开始网络道德及网络犯罪方面的课程情况。

表1 大学院校信息安全相关院系(所、专业)一览表

3 案例分析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互相通讯的方式不仅仅是传统的信件、传真、电话,更多的是发送电子邮件、即时消息、视频会议,网络日志等。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也不例外,在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伴随着高科技犯罪的发生和发展。网络信息犯罪的案件层出不穷,网络窃取个人信息、个人隐私、盗取商业机密、网络色情等不胜枚举。

从经济观点分析,计算机犯罪多为财产性犯罪。据了解美国信息安全专业协会在1997年3月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他们调查了503家企业公司和政府机构,其中47%的单位与因特网相连的系统受到侵扰。不只是美国,英国针对计算机犯罪事件也做了相关调查,英国PT咨询集团最近对120家大型公司进行的调查表明,诈骗案的一半以上系借助电脑作案,平均每年每家被诈骗的损失达517万英镑[1]。我国2006年“熊猫烧香”案轰动全国,上百万台电脑被感染而瘫痪,其中包括许多政府机关部门的工作电脑,危害波及极广破坏性极大。病毒编写者李俊通过一级一级地出售病毒,从中牟取了可观的利益,这些病毒被用于网络犯罪,从而形成了一条庞大的利益链。“全国最大的制售木马案”“熊猫烧香”“金融盗窃案”等等,几乎所有的网络信息犯罪都是以财产、金钱利益为直接的。

此外,网络信息犯罪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政治军事、行政管理、物质生产等方面也造成严重冲击[1],在此不一一列举。表2列举了近年来重大计算机犯罪事件。

表2 重大计算机犯罪事件一览表

网络犯罪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日益严重、高科技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网络犯罪的方式的呈现了多样性:制造“木马”程序、进行金融盗窃、诈骗、诽谤、传播淫秽思想、侵犯商业机密、建立了六合彩赌博网站、甚至招聘雇佣杀手等。其手法层出不穷,各种网络安全问题甚是令人堪忧。表格中的犯罪案例,还带来一些讯息,犯罪分子的文化背景参差不齐。一部分犯罪分子文化程度低,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一部分文化程度高,受过高等教育。由此可以得知:未接受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或者接受教育不全面缺乏相关法律知识这类人容易进行计算机犯罪。当然,不排除存在个别知法犯法的情况。但是如果对人们进行较为全面的法律教育,他们在实行某些行为之前,必然会更多的考虑后果,而不敢轻易的触及法律。法律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惩罚,更多的是预防、告诫。知法、懂法、守法,法律教育凸显得尤为重要。

4 相关法律刑责

1983年,国务院批准在公安部组建计算机管理和监察司,负责全国计算机安全工作。明确规定该司的职责之一是负责起草计算机安全规章、法规、法律及研究侦破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6]。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关于加强政府上网信息保密管理的通知》《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和《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等数十项有关计算机网络的部门规章[7]。

我国是一个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针对这一高科技犯罪,在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和计算机犯罪方面基本上处于有法难依甚至无法可依的状态。面对计算机犯罪发现难、捕捉难、取证难、定性难的特点,司法部门如何处理计算机犯罪案件,是一个既紧迫又需长期研究的问题[7]。但从《刑法》到《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的颁布,可以看出关于计算机犯罪立法的一步步细化与完善。

5 结论

计算机犯罪或黑客入侵乃一项高超技术与学问,相关信息均存在于虚拟的数字世界中,恶意的犯罪者如何利用此等游走于法律边缘并进行智能型犯罪,为本文未来积极研究题材。信息安全为时下显学,透过计算机网络所引发的安全性问题不胜枚举,尚未对各校系所所开设课程深入研究,实为本文不足之处。笔者才疏学浅,对蓬勃发展中的网络科技了解有限,且非法律人,对法理部份并无法学背景,引用法条疏误部份在所难免,如以错误推理再去阐述或评论,更是误之毫厘差之千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用来制裁、强制、约束计算机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出良好的网络道德网络伦理环境,这个大环境的必不可少,但是其过程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如何更好的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彰显得尤为的重要。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犯罪[EB/OL].新晨范文,http://www.xchen.com.cn/swlw/jsjwllw/301024.html.

[2]Siraj A. Shaikh, Information security education in the UK: a proposed course in secure E-commerce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1st annu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curriculum development[C].Kennesaw, Georgia,2004.8.

[3]李春生,赵嘉.高校信息安全教育探讨[J]. 青年科学,2009,30(10):61.

[4]杨军. 信息安全教育与数学教学案例的研究[J]. 宜宾学院学报,2008,30(9):118.

[5]张帅. 加强高校信息安全教育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2):145.

[6]张玉芳.网络犯罪与治理探析[J].互联网天地,2011,8(8):12.

[7]李军.网络时代如何应对计算机信息学院领域的犯罪[C].冶金企业自主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主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2007.15.

猜你喜欢

计算机犯罪信息安全犯罪
Televisions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论国际社会中计算机犯罪的概念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信息安全
“犯罪”种种
网络时代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