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左房血栓诊断的临床研究
2013-06-07钱美爱蒋栋孟
钱美爱蒋 栋孟 军
1.江西省玉山县中医院,江西 玉山 334700;2.上海长海医院 上海 2000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左房血栓诊断的临床研究
钱美爱1蒋 栋2孟 军3
1.江西省玉山县中医院,江西 玉山 334700;2.上海长海医院 上海 200000;3.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目的: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检测,来展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血栓检查的优越性。方法:通过一些已证实的确切资料及医院一些临床实际病例的分析来阐述TEE对血栓诊断的价值。结果:对101例高度怀疑有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患者同时行TTE、TEE检测,TEE检测出左房、左心耳血栓22例,明显高于TTE检测出的左房、左心耳血栓5例。结论:通过TTE与TEE对左房、左心耳血栓的诊断对比,显示了TEE对心房血栓诊断的准确率,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亦可作为左心房、左心耳血栓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左心房;左心耳;血栓;TTE;TEE
心内血栓主要以左房、左心耳血栓常见,主要的病因:房颤、二尖瓣病变(狭窄为主),二尖瓣人工瓣等,多为瓣膜性的心脏病和无瓣膜病变的房颤。发病机制:血流淤滞和纤维蛋白产生。左房血栓的最大危害是导致栓塞性卒中。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左心血栓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依据至关重要。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于声束远场的左房后壁或左房顶间显示不满意,左心耳更难显示,且易受肥胖、肺气肿、胸廓畸形等影响,因此TTE对左房及左心耳的血栓检测敏感性较低。刘延玲等[1]指出由于食道位置接近心脏,因此提高许多心脏结构的显示率,尤其是后方心内结构的显示。此外探头与心脏距离的缩短,允许探头使用更高的频率,提高图像的分辨力。TEE为超声探测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提供了新途径,远较TTE清晰。现将TEE检测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同步行TTE与TEE检测高度怀疑有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患者153例,其中,男101例,女52例,年龄45~65岁,平均56.5岁,多为50岁以上者。153例患者同时做TTE和TEE检测,结果如下:TTE检测153例患者中检测出左房血栓4例,左心耳血栓1例。同步行TEE检测结果如下:检测出左房血栓9例,左心耳血栓13例。
1.2 诊断方法 用PHILIPS-IE33型全数字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5.0 MHz。在患者食管麻醉良好状态下,将食道探头置于食管下段左心房中部后方,周永昌[2]指出检测左心房时切面有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左室长轴切面,对应的扇面角度分别为:0°、60°、120°。左心耳及左肺静脉切面:扫描扇面角度为0°~20°。稍微向前弯曲并适当向左转动探头。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如下表。
TEE与TTE对血栓检测阳性率的比较[n(%)]
图1 TEE检测的左房血
图2 TEE检测的左心耳血栓
2 结果
在检测的153例患者中,TTE检查出4例左房血栓,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附着于左房腔内。1例在心脏短轴切面检查出中高回声的血栓。而153例患者同步做TEE检测,查出左房血栓9例,血栓附着于左房后壁及侧壁,形态各不相同,均表现于基底较宽,附着面大,游离面较小,多为椭圆形,或不规则突起。表面光滑或不规则。心脏收缩或舒张时其形状和位置均不改变。左心耳血栓检出13例,多呈椭圆形或楔形充填于左心耳内。在TEE检测时所探出的最小血栓直径为0.4~0.5cm。而TTE检测的五例血栓最小的直径大于1cm。对于新鲜血栓,由于其回声接近无回声。此时行TTE检测往往会被忽略,特别是左心耳内的血栓。而用TEE彩色多谱勒检测,可出现明显的充盈缺损,得以准确诊断。所以张贵灿[3]指出TEE检测血栓的敏感性大大高于TTE检测。
图1、图2为经TEE检测的左心房及左心耳内的血栓图像。
3 讨论
由于经食道检查探头位置接近心脏,因此提高许多心脏结构的超声显示率,尤其是后方心内结构的显示。此外探头与心脏距离的缩短,允许探头使用更高的频率,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且探头的角度可随意调节,可多切面观察心内结构及心腔内异常回声。王新房[4]指出TEE能清楚显示左心房及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态、位置、数目、大小、回声强度。这对及时发现血栓,避免血栓引起的并发症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许多学者研究认为TEE在检测血栓特别是左心耳血栓方面有独到的优越性。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较大血栓可以显示,但较小血栓或左心耳血栓往往显示不清。有统计TTE对左房血栓检测率为30%~60%。而TEE对左房血栓检测率可达95%左右。故值得临床关注。
[1]刘延玲.临床超声心动图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4.
[2]周永昌.超声医学[M].第五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76.
[3]张贵灿.现代超声心动图学基础与临床[M].厦门:福建科学出版社,2003:233.
[4]王新房.超声心动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
R445.1
A
1007-8517(2013)23-0051-02
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