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2013-06-07陈华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肺癌

陈华真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护理干预对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陈华真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目的:观察总结护理干预对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行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加强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结果:完全缓解8例,占26.67%,部分缓解15例,占50%。干预后与干预前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对保证手术顺利和术后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小细胞肺癌;125Ⅰ粒子植入;护理干预

近几年,随着肺癌发病率的提高,且由于早、中期症状体征的不典型,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尤其是高龄患者自身伴有多数疾病,多器官功能下降,若采取化疗、放疗治疗,反而会加重病情。内照射中近距离治疗中的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是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一种新模式。其作用原理是利用125Ⅰ粒子的半衰期长、能量低且有强持续性的特征,对肿瘤组织细胞无节制的增殖进行杀伤。由于其初始剂量较低,因此屏蔽比较容易,对医护人员及周围人员不产生伤害,且对环境也无影响,操作流程简易,治疗后患者遗留创伤小[1]。随着近几年此项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癌症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明显提高了本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患者对治疗手段的不理解,常常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因此加强整体护理干预是保障预后的关键环节。此次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行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例,均行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7~78岁,平均56岁。全部患者经临床病理和各种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排除其它系统严重疾患。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125Ⅰ放射性粒子半衰期为59.6d,每个粒子的源活度为0.6mCi[2]。

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CT扫描,以确定患者肿瘤靶区所需的粒子放射剂量、数量及空间排列,以此来确定手术方案,为手术做好准备。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干预 ①心里干预:手术病人一般会提前1~3天预约,当接到预约通知后,应对病人进行术前心里指导,倾听病人的想法,了解对此次手术的顾虑,针对病人进行心里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过程、疗效,植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介绍成功的案例,最好是同病房已经成功植入后的病人,以消除病人紧张、焦虑、恐惧的心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拥有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②环境干预:营造和谐、温馨、整洁的病区环境,保持温湿度适宜,光线良好,空气清新,以保证术前的良好休息。热情接待患者,并应用娴熟的操作技巧和亲切的语言取得患者信任,增强其心理舒适感,维护和谐护患关系。③术前当天做好粒子的消毒,备好术中的物品、药品及急救药品。④术前检查常规心电图、凝血机制、血常规,做到心中有数,有异常时应提醒手术医师。

1.3.2 术中护理干预 ①体位:根据患者肺癌肿块的位置和进针方向,选择患者的卧姿,尽量取患者舒适卧位。②手术操作过程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穿好铅衣,以起到防护作用。③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安慰和鼓励,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感,避免体位改变而造成损伤或移位。④病情观察及处理:全程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注意术中患者有无胸闷、气急等不良症状,同时应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粒子植入过程中若出现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心率加速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停止操作,指导患者平卧,同时给予氧气吸入3L/min,加强患者血氧、心率、血压监测,直至患者病情稳定[3]。⑤待125Ⅰ粒子成功植入后,密切观察患者,若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方可转入病房。

1.3.3 术后护理 ①基础护理:术后患者转入病房后,应指导患者必要的卧床休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给予患者持续的低流量吸氧,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疼痛等,此间若有病情变化应给予及时处理。②并发症护理:粒子植入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即为肺栓塞。其机制是移位的粒子可以进入到患者血管中,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或是其他分支,近而引起栓塞,死亡率高[4]。③疼痛干预:患者术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产生,有诱发心肌缺氧、高血压等不良事件风险。故需对疼痛状况加以评分,采取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以缓解疼痛,必要时药物干预,24小时内避免用力及深呼吸。④饮食指导:注重粒子植入后不良症状的护理,植入粒子后的患者易出现疲乏、食欲不振、呕吐等,因此必要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注重患者心理疏导,应食用富含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且容易消化的清淡饮食,比如牛奶、蔬菜、水果等。

1.3.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规律饮食,规律排便,保证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乐观情绪,如有不适需立即到院就诊。

1.4 指标观察

1.4.1 治疗结果 依据实体瘤疗效反应的评价标准,对术前、后肿瘤的大小进行记录。将前后变化比较,分为完全缓解 (CR):肿瘤完全消失,仅存一钙化灶;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乘积比治疗前减少≥50%;病情进展(PD):乘积比治疗前增大≥25%;病情无变化(SD):乘积比治疗前减少<50%或增大<25%等四个等级。CR+PR为有效。

1.4.2 焦虑、抑郁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况,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顺利治疗后,术后对其随访6个月,完全缓解8例,占26.67%,部分缓解15例,占50%,病灶未见增大2例,随访期间5例死亡,均死于肿瘤远处转移,总有效率(CR+PR)76.67%。干预后与干预前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评分 (±s,分)

表1 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评分 (±s,分)

组别SAS SDS干预前(n=30)66.8±5.4 63.3±6.2干预后(n=30) 27.5±3.4* 31.3±3.5*

3 讨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的高新科技。125Ⅰ粒子属于低能量放射源,放射活度范围为0.1mCi~1.0mCi,组织穿透力为1.7cm,半衰期为59.6天。植入后,依据连续释放低剂量γ射线,对其不同分裂时期的肿瘤细胞进行不间断的杀伤,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力,从而达到较彻底的治疗效果,而不损伤或轻微损伤正常组织。治疗周期短,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但患者一般都年龄偏大,心理状态较差,常伴有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放射治疗不了解,知识缺乏,担心预后,影响了治疗效果。所以做好术前、中、后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术前加强患者心理及相关知识的指导,有些病人及家属害怕125Ⅰ是一种放射源,植入后是否对其家人有影响?通过术前宣教告知:经临床检测发现[5]距离放射性粒子10cm以外对人体无明显影响,30cm以外完全无影响,只要注意距离的防护,就可以做到很好的放射防护,无需特殊防护。但在粒子半衰期内,应与孕妇及儿童保持至少1.5米以外的距离,以避免对他们的伤害。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恐惧心理。术中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测,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避免体位的变动而影响植入的准确性,防止125Ⅰ粒子的移位。术后告知患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以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提高125Ⅰ粒子植入效果,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1]张三利,马晓红,孟仙.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9,9(1):53.

[2]赵琴.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2):5-7.

[3]卢蓉,但刚,李卫,等.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非细胞肺癌的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08,10(6):195.

[4]吴秀梅,马传梅,杨墨.2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行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0,8(5):1165-1166.

[5]曾自力.放射性粒子源植入治疗的防护与安全 [J].中国辐射卫生,2006,15(3):331.

R473.56

A

1007-8517(2013)18-0117-02

2013.07.20)

猜你喜欢

放射性粒子肺癌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基于膜计算粒子群优化的FastSLAM算法改进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nduit necrosi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An up-to-date literature review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