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土家族织锦毛古斯图纹的造型艺术特征

2013-06-05曾红连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图纹织锦造型艺术

曾红连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 401331)

试论土家族织锦毛古斯图纹的造型艺术特征

曾红连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 401331)

在土家织锦的传统图案中,“毛古斯”图纹有其独特的造型艺术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主要通过田野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针对“毛古斯”图纹的造型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进行研究,主要从它的艺术形象,色彩技巧,构图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为以后土家织锦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也使土家文化以新的视觉形象呈现给世人。

土家织锦;毛古斯;造型艺术特征

土家织锦作为一个活态的文化现象,曾在土家族日常生活和婚俗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它以浓厚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征,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是土家族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他们长期生产生活的劳动产物。那么造型独特、色彩新颖的“毛古斯”织锦纹样既是对过去织锦纹样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土家文化的再次宣扬,再现了当代土家人的新的创造力。根据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查阅,对于“毛古斯”这一对象的研究多是从音乐学、舞蹈学、民俗学、宗教学等视角进行研究。为了让土家文化得到再次宣扬,文章主要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对“毛古斯”图纹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主要从它的艺术形象,色彩技巧,构图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这为以后土家织锦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也使土家文化以新的视觉形象呈现给世人。

一、毛古斯的起源传说

毛古斯的起源来自一段有趣的传话: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土家族青年独自下山去学习劳动技能,学完以后想赶紧回山寨传授他的技能给其他村民,在路上衣服被长刺的植物挂的很破,等他回到山寨时,村民正在举行跳摆手舞等活动庆祝土家族的“调年”(过年)节日。衣不遮体的他只好躲在暗处观看调年活动,不料被发现了让他参与活动,无奈之下急中生智地扯了一些茅草被在身上,参加了调年活动,并且用舞蹈的形式向乡亲们传授他所学到的技能。从那以后,土家人为了纪念这位传授农耕技能的先祖,每逢还愿、祭祖等活动时都要表演毛古斯,有时也单独表演。

毛古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既保持着原始舞蹈的风貌,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完善的发展演变。据艺人介绍,最早是男、女毛古斯都围着获得的猎物和篝火而跳,动作原始简单,内容欠丰富生动。后来因为男子社会地位的提高,全部由男毛古斯跳,女的一般不跳。

二、土家织锦“毛古斯”图纹的造型艺术特征

(一)夸张变形的艺术形象

“毛古斯”又称“毛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他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艺术特征,那么在该图纹中作者用独特的表现技法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将毛古斯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七个动态各异的毛古斯,左边三个以正侧面的形象出现,且阔步向前行,第四个毛古斯形象却呈半俯状态,抬头、弯腰、屈膝,似乎在跪拜接待左侧的三位,右边的三个毛古斯基本呈正面式,手舞足蹈,好像在相互交流,整个场景热闹有氛围。就造型手法而言,主要运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毛古斯”的古朴和稚拙,包括对形体和动态的夸张,如对脖子,四肢的压缩和拉长,以及对屈膝、弯腰、扭脖等动态的夸张,不仅表现了毛古斯的古朴,粗狂的特点,也营造了整个图纹的热闹氛围,似乎就将我们带入那个原始部落与他们共舞。

另外,图案的抽象化给人以强烈的装饰感。主要用被分割了的、大小不一的面和色彩平铺法来进行塑造,其中最有特色的造型要属他们各自的头部和腰部的尖状物,其长短粗细不一,头饰部分的草帽似乎是散开的菠萝叶,腰部的茅草又似一只散开多指的手掌。对火苗大面积的块面和弯曲有序的线条进行塑造,简约大方却又生动自然的表现了熊熊烈火燃烧时的流动性。在四肢,腰部和五官部分都有较为细致的装饰和刻画,主要运用了三角形,圆形,菱形等形状进行画画分割,前景块面相对较小,背景部分呈现的是大块面,整个画面在和谐统一中丰富多变,又富有装饰性。从图1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毛古斯渔猎农耕的生活景象:一群从远古走来,身披草衣、头戴草帽、赤着双脚,欢快舞动的“毛古斯”围着一堆熊熊烈火。他们神情姿态各异,有的低头弯腰屈膝步覆前行,有的昂首阔步前行,有的双手插腰一幅蛮横跋扈之态,有的张牙舞爪四处张望,有的身体匍匐前倾,有的……他们的形象古朴稚拙,原始粗犷,似乎把人们带到了原始部落。这一图纹中的毛古斯形象与土家族传说中的毛古斯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也是对土家原始先民生活的折射,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运用巧妙的色彩

从土家织锦《毛古斯》图案中提取颜色,使用Photoshop拾色器将其转换为色谱(见图2),将提取的色彩进行排列和归纳,从色谱图2中可直观显示出土家织锦毛古斯图案的色彩配置的特征:明度对比强烈,极差很大;就色调而言,冷色系偏多,故是一幅以冷色调为主的图案纹样;色相则以大面积的黑色和较多的红色,其次是蓝紫色和少量的绿黄色。那么这种特征的呈现到底有什么讲究和其深刻内涵,具体如下。

1.黑色与“土人尚玄”之说

在宋元时期就有“土人尚玄”的说法,“玄”,《辞海》注为“带赤的黑色”,“也指黑色”通黑,也就是说土家族崇尚黑色。《鄂西土家族简史》上记有“土家族头巾一般为青色(也即为黑色),长2至3丈,打人字路”。《宣恩县志》也记有“男女多用青布包头”。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几乎是青(黑)蓝相与并存,齐头并进。但奇怪的是,新中国建立后,国产布的花色品种增多,曾一度走俏土家人的“荫丹士林”(蓝色)不知为何却悄然退出了市场,而黑色的青布仍被土家人钟爱有加,普遍受到人们的亲睐。建始县有名的《黄四姐》民歌中就有“送你一根丝帕子(儿)”,“送我一根丝帕子干啥子”,“戴在妹头上(呀),行路又好看(呀),坐到有人瞧哇,我的个娇娇”……丝帕子无疑是黑的,这黑色的丝帕戴在被称作妹的头上,行坐都无不光彩照人,所以说“土人尚玄”之说是可信的。在图1中,大量的使用黑色作为其背景色,给人一种稳重感、深沉感和神秘感。它不仅是突出画面效果,营造画面氛围的需要,也是土家人崇尚黑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2.火红与“火神”崇拜

从图1中可见,对火苗进行大面积的红色块面塑造,火苗上方有些弯曲扭动的小块面似正在游动的蝌蚪,简约大方却又生动自然的表现了熊熊烈火燃烧时的流动性。“火”这个物体被摆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显示出它的庄严性和神圣性。

火是野性和自然力的象征,有不可抗拒之势,对于土家族社会生产生活非常重要。土家人世代以山地农耕为主,刀耕火种,他们认为燃烧不息的火象征着火神与人同在,造福并庇护人类,以至于对其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和崇敬心理。但同时对于火引发的火灾使土家人产生对其的恐惧心理,这种二重心理加强了土家先民对火神崇拜的宗教观念,把火神化,人格化,并对其顶礼膜拜,已达到祈福保平安的目的。

3.巧用色彩的对比手法

(1)补色对比

在此图案中,主要运用了对比色,在服装,头饰和腰饰上的色彩运用都很讲究,主要是黄色和紫色的对比,粉绿和粉红的对比,蓝色和橙色的对比,另外色块面积大小对比的运用也特别讲究,色块大小的变化主要根据人体结构的构造而发生变化,这样不仅使其结构的转折启承恰到好处,也使人物形象的装饰性更强,(例如其头部和腰部装饰的抽象,简约,却又形象生动)营造了良好的画面氛围,更好的表现了“毛古斯”古朴、稚拙的典型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不同色块面积大小的对比,实质也构成不同造型体块的对比,这也是画面所形成的装饰性,形象性,生动性的原因所在。

(2)明度对比

从图1,图2可知,强烈的明度对比是此图案的又一重要特征,背景色用了明度很低的黑色,而主体物主要运用了淡紫,柠檬黄,淡红,粉绿,湖蓝,淡橙等明度都很高的颜色,再加上明度相对较低的深红色火苗恰好形成了主体物与背景之间的过渡色,同时也交代了主体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仅营造了画面热闹,喧嚣的氛围,也使画面的空间感更加有序,自然。

(3)冷暖对比

从图2提取的色谱来看,大量的冷色系(蓝、紫、黄、绿)与少量的暖色(深红、粉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图案内容而言,是深红火苗的暖色与主体物“毛古斯”的冷色系列(蓝、紫、黄、绿)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单个物体而言,其各个部分又形成冷暖对比,使单个物体形象更加和谐统一。例如上身衣服的蓝色和下身裤子的红色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又如头饰的柠檬黄和腰部装饰的淡紫红也形成了冷暖对比。因此,单个物体的冷暖对比所形成的和谐统一是构成整个画面的和谐统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形式独特的构图

画面采用了“一”字型构图(见图1),七个“毛古斯”错落有致的几乎站在统一水平线上围着火堆,但他们神态、姿态各异,有的低头弯腰屈膝步覆前行,有的昂首阔步前行,有的双手插腰摆出一幅蛮横跋扈之态,有的张牙舞爪四处张望,有的……似乎都在这一幕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叙说自己的故事,传达自己的心境与情感,强烈的形式感和独特的主题内容给观者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力,采用这种构图使内容和形式都得到很好的展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和谐统一,更好的突出了画面主题和思想——对土家原始先民古朴、粗狂的生活方式的折射。

毛古斯作为土家族古老文化的“活化石”,毛古斯图纹不仅用其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法,巧妙的色彩运用,独特的构图展现了其独特的造型艺术特征,还反映了土家族原始先民最原始、最古老、最粗犷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整个动态形式十分生动逼真地再现了土家族先民开拓荒原、狩猎捕鱼等农事生产生活的情景,再现出土家族先民早期生产生活的民俗风貌;其内容丰富彩,形式多样,体现他们对神灵、对生命的崇敬。所表现的是我们从未看到过的题材和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和动作都别具一格,既是歌舞活动,也是一种生命方式,更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综合反映。

[1]汪为义,田顺新,田大年.民间织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

[2]卢亚.“毛古斯”之迷初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1).

[3]谢娅萍,曹毅.言情于歌——清江流域土家族歌谣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4]陈廷亮,王庆.土家族毛古斯舞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9,(6).

[5]朱世学.巴文化考古发现与探索[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6]钟敬文,编.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6]郭祖铭.宣恩县民族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7][法]丹纳.艺术哲学[M].曾令先、李群,译.重庆: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2006.

[8]刘谦功.中国艺术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M aogusiM odeling in Tujia Brocade

ZENG Hong-lian

(College of Arts,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Among the traditional brocade patterns of Tujia nationality,“Maogusi”(meaning a dance of ancestors’tale)pattern has its uniquemodeling and art characteristic.Enriched with diverse culture,this pattern not only reflects the ancient Tujia people’s broad life content and various life forms,including fishing,hunting,farming and producing,but also reflects their custom and life attitude of being primitive,simple,rugged and casual. This study explores themodeling and art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Maogusi”pattern,mainl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literature review,thus tomake Tujia culturemore widely understo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modeling and art.

Tujia brocade;Maogusi;modeling art characteristics

J522.8

A

2095-3763(2013)04-0069-03

2013-06-20

曾红连(1985-),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图纹织锦造型艺术
青铜绘画·兽面图纹、水陆攻战图纹
瑶族织锦
“古币”会挖沙
“莲花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含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织锦古韵(七绝)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凌絮裙摆
凌絮裙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