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办好辖区内每一所学校
2013-06-05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局长王兴文
■ 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局长 王兴文
坚持科学发展 办好辖区内每一所学校
■ 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局长 王兴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武昌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武昌区坚持把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积极践行以遵循规律、轻负高效、充满活力、持续发展为核心特征的绿色教育理念,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公平优质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两个优先”,办好辖区内每一所学校
武昌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不断强化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教育投入,积极优化学校布局和办学条件,全力办好辖区内每一所学校。
1.优化规划学校布局。我们坚持把教育发展纳入武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为政府工作目标。早在2004年就编制了《武昌区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04-2020)》,于当年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以橙线控规,确保了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顺利实施。针对全区南北狭长的地理走势、中片学校实力较强而南北较弱的区域特点,明确提出“强主干、兴两翼”的布局构想,先后撤销、合并40余所义务段学校,扩大部分学校办学规模。并结合学校布局和办学体制调整,先后将4所省市级示范学校引入南北两片办学,将6所改制学校退回公办,在新建住宅小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有力地保障了学生就近入学和就近上好学的需求。
2.优先改善办学条件。全区实现了教育经费优先纳入财政预算,优先保证教育发展项目经费,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年均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生均经费标准逐年提高。先后投入1亿多元用于发展学前教育,安排2.4亿元用于义务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特色校创建,投入3.9亿元用于高中学校建设和债务偿还,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近三年来,紧紧围绕“以信息化带动武昌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先后投入近6000万元,全面优化学校信息化装备水平,武昌区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重点投入相对薄弱的义务段学校。目前全区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16.4台计算机,初中为19.9台;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信息点覆盖率达到100%,“班班通”终端设备覆盖率达到66.4%,配备水平达到沿海发达地区标准。
以上提到的“两个优先”是对十八大“大办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精神的积极落实,也是武昌区强化政府为民服务职责的重要体现,更有效地满足了武昌区居民子女就近上好学的需求。
二、完善“三项机制”,保障每个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武昌区坚持完善“三项机制”,积极保障每个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1.完善平等入学机制。全区全面实行“政府通知入学”制度,在组织相关部门摸底登记基础上,科学制定每所学校招生计划,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入学率每年均为100%。坚持强化计划数、学籍数、学生数“三统一”的管理,严控热点学校招生规模,保障相对薄弱学校招生人数。并按照“整体平衡,适当倾斜薄弱”的原则,做好全区8所省级示范高中分配生招录工作,有效地缓解了“择校”热。
2.完善教育普惠机制。1999年武昌区在全市率先安排6所义务段公办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免收借读费,并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为目标,实现了有空余学位的公办学校全部开放,实行混合编班、因材施教。2007年又率先制定并启动实施《贫困代际转移阻断行动计划》,每年贫困生资助专项资金由170万元提高到目前的320万元,有效保障了贫困家庭子女的顺利入学。贯彻“全纳教育”理念,建设好培智中心,加大随班就读力度,保障了适龄残疾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完善学困帮扶机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在试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基础上,每所学校对每一名学习有困难、品行待进步学生实行“双导师制”,从学业指导、品行培育两个方面着手,实行长期跟踪帮扶、指导,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建立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开展“发现闪光点行动”,让每一个学生在在每一所学校都能快乐成长。
三项机制的落实,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武昌区每一名学生,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四项举措”,构筑好科学绿色的质量体系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化科学教育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四项举措”,探索并不断完善绿色教育体系,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1.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全区不断完善教育规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无序择校、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偿家教、违规补课等行为,同步建立了定期巡查工作机制和业务部门常规检查机制,加大课程设置、课业负担、教辅资料使用、节假日补课等工作的督查力度。创新实施绿色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全过程评价”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树立武昌教育良好形象。
2.积极保障学业“轻负高质”。从1997年开始,以建设有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目标,不断完善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构建全覆盖调研机制,持续开展了15届“教学质量主题年”活动,引导学校深入探讨“增效减负”的途径和方法。全区学校以作业研究为切入点,加大了对作业设计与批改的管理力度,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产生了以武昌实验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班”无课外书面家庭作业为代表的一批有益经验。
3.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生本德育,不断优化德育工作体系。实施“全学科评价”,推动国家课程全面落实,积极开发特色鲜明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坚持把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位,规范开展阳光一小时体育活动,大力倡导校园“跑操”工作,积极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建立了32个体艺特色基地和各类艺术团体,创新开展了“大家唱、大家跳、大家展”活动。同时加大科技教育力度,合力推进“大家创”科技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科技素养。特别是“20+20亲近母语行动”专项工程的全面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4.整体推动学校共同进步。2009年,我区开始在北片学区试点“共建共享、联动发展”工作。2010年,全面启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在小学成立了六个特色教育联盟,初中以高中学校为基地校,组建了7个联动发展协作体,重点在校本课程开发、教师队伍交流、教研合作互动等领域积极探索,并通过“全协同评价”引领全区学校共同完成整体性发展目标,从而推动学校整体联动、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项举措的全面实施,推动武昌区教育不断完善绿色教育质量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施“四项行动”,培育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区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稳步实施“四项行动”,不断提升干部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1.持续推进“队伍活力增强行动”。武昌在全市率先实施了以岗位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能上能下、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以及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师资队伍活力。此项改革先后获得了省市教育创新奖。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努力推动全区教师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试点校长任期制,加强目标管理,促进校长专业化成长。同时率先在全市先后兑现了义务段教师、幼儿园教师和高中教师的绩效工资,并将30%奖励性绩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切实保障。
2.积极实施“师资均衡行动”。在全区事业编制连续缩减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有效补充教师队伍。2001年以来,每年引进教师100~200名,近五年,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417人,并积极补充到相对薄弱学校。在义务段积极实施“专职教师定向交流、富余人员校际交流、优秀教师兼职交流、结对学校相互交流”的四项机制,不断完善强弱学校结对的支教、培养制度,将参与“交流”作为参评“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必备条件,作为评先晋级的优先条件。近三年教师交流比例都在12.5%以上。对相对薄弱学校教师实行评职优先、评优优先、培训学习优先的激励政策,促进全区师资均衡发展。
3.全面开展“专业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教师全员免费培训制度,构建了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名优的“金字塔”型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开展“221研训一体化”全员培训,促进广大教师立足岗位、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这一创新举措在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被评为省、市特色项目。率先开展“名师工作室”建设,目前共有名师工作室17个;积极探索“名校长工作室”机制,先后组织了16期教育大讲堂,安排36名校级干部到教育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组织150多名校级干部开展高端研修,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校长和教师脱颖而出。
4.切实加强“关爱教师行动”。全区在提升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高度重视教师身心健康,每两年组织全体教职工健康体检,持续推进送温暖工程,每年投入近10万元慰问困难教职工。依托武汉市教师心理咨询工作室江南工作点,积极开展教师心理咨询活动,缓解教师心理压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落实强身健体行动和愉悦身心行动。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家”活动,组织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与每名教师谈心或家访,主动关爱教师身心健康,不断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四项行动”的持续推进,在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同时,为武昌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武昌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驱力。
在积极推进武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武昌区教育还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教师职业幸福感有待提升、全社会合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共识有待加强等问题和困难。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绿色教育发展理念,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