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捉教育良机 借力转化学生

2013-06-05刘若岩

成才 2013年1期
关键词:校运会小杨小强

■ 刘若岩

捕捉教育良机 借力转化学生

■ 刘若岩

大凡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无不感觉到,现在的中学生越来越呈现贪玩、自控力不强、叛逆、早熟、自我中心等特点。这些孩子组成了一个班集体后,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某些叛逆而早熟的学生,年龄较大、经验较丰富的班主任或许可以借助年龄优势及与学生的距离感“镇住”学生。而年轻班主任则因不具备这种“优势”,在教育学生、管理班级上显得捉襟见肘。那么,年轻班主任如何化不足为有“力”?我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初步尝试了“借力转化学生”的教育策略。即借校园活动、突发事件之机,借集体力量、学校权威之利,捕捉契机,因“事”利导,从而影响、感化、教育、改变学生,帮助其改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整个班级走向正确发展的轨道。

一、借重要校园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每个班级在刚成立之初都如同一盘散沙,我所接手的班级也不例外。刚开始,许多学生对班级和其他同学漠不关心,因此班上总存在清洁不好好做,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因小事发生矛盾、争执等现象。对于班风差、班级涣散的现状,我曾经一筹莫展。

开学一个月后,恰值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我琢磨,集体活动应该是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好机会。于是,我充分利用了此次校运会。在校运会举行前的一周,我让学生组织“迎接校运会,我为班级争光”的主题班会。我在班会召开之前首先向同学们说明了此次班会的目的:一是为鼓舞士气,二是为凝聚人心,三是为提振班风,为班会定下了一个明确的基调;然后我选了两个比较有正气的学生担任主持人;最后我提出要求,班会结束前每个同学要在一张纸条上写下在校运会时“我为班级做什么”,由班干部轮番用抽签的方式抽出同学们的“宣言”在全班宣读。当然也安排了增进了解、凝聚力量的节目表演。虽然学生的表演不算精彩,班会气氛也有点乱哄哄的,但每个人在班会中增进了友谊,对校运会也更加重视了,而且通过让班干部上台来抽签,提高了班干部的威信,有助于提高班干部协助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学生的“宣言”也确实把班会推向了一个“高潮”。在校运会时,本班学生格外积极,运动员全力比赛,其他学生高声为运动员呐喊。最终本班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良好竞赛成绩——全校团体第三及最佳入场式第三名,还获得了学校奖励的100元班费及三等奖的体育器材。首战告捷后,我又及时拿这次佳绩“说事”,让借来的“力”发挥更大的效应。

校运会后,我高兴地看到,这个在我接手时看到的“乱象丛生”的班级,着实有了明显的改变。这使我看到了“借力”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和作用。

二、借集体力量改正学生不当行为,改善学生不良习惯

在一个班产生了凝聚力后,班主任就可借集体力量来教育个别行为不当的学生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了集体教育思想,其原则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在集体中”意即说集体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教育(包括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应该在集体中进行,如果离开集体很难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集体”意即集体是教育的手段,老师不是单枪匹马地凭个人的力量去教育学生,而是凭借集体这一教育手段去教育影响学生。“为了集体”意即集体不仅仅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为此教育个人时,也应当使整个集体受到教育。他说:“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我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确实感觉到了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念的实际作用。

本班有一个女生小杨,个性叛逆、张扬,行为习惯差,对老师不太尊敬。有几次我单独找她谈话,她流露出满不在乎的表情;有时我因她上课不听讲而批评她,她甚至会跟我顶嘴,让我很是头疼。有一次,有个叫小甜的女生偷偷告诉我小杨先前找她借钱不还,这次又找她借,她说不借,小杨还威胁“要用开水烫她”。我觉得事态比较严重,于是首先找来小杨谈话,她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自己只是闹着玩的。我让她把钱还给小甜,她答应了。我想这件事该在班级这个平台上来教育、矫正小杨。在随后的班级“恳谈会”上,同学们纷纷指出了小杨在班上的类似行为。我想这是教育小杨的好机会。于是我严肃地说:“以后小杨不还钱,大家就不要再借钱给她。在我们学校,借钱不还就是擂肥,就是洗钱。我不允许我们班有黑社会的行为存在。还有,小杨对待小甜的态度,她说是闹着玩的,大家觉得这是在闹着玩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不是。”至此,班上的正气升起来了。我看到小杨最后趴在桌子上哭了。

课后,我听其他同学说小杨想转班。于是放学后,我又找她单独谈话。我说:“我事先跟你谈过,所以在我批评你前你应该有心理准备。而且找那么多人借钱却不还,你不觉得自己有错吗?”在随后的谈话中,她的态度渐渐好起来,低着头没有说话。我最后说:“你还是留在我们班吧,你走了,老师、同学都会想念你的。”第二天一大早,小杨来到我办公室对我说她把钱都还给同学们了。随后,我在班上说:“小杨同学知错能改,而且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正,她值不值得表扬呢?”学生们都大声说:“值得。”我接着说:“我昨天可能话说重了,其实也不是擂肥,只是借了钱忘了还。以后如果有哪个同学借了钱,一周后还没还,那么被借的同学就向借钱的同学主动提出还钱。”我看到小杨在座位上冲我感激地笑了笑。那之后,小杨再也没有借钱不还了。

集体的舆论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在集体中学生因表扬而产生的荣誉感和因批评而产生的耻辱感都会被放大。对某些学生,尤其是特别不服从管理的学生,个别教育不及集体力量的教育作用大。在集体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性教育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批评性教育则需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而且最好在事后采取与其谈心的方式安抚该学生的情绪,消除其怨恨感,促使其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某些学生的典型错误(如因发生争吵而说脏话、骂人、打架等),如果在集体中让学生来评价,不仅可以教育犯错的当事人,还可以对全班起到提醒作用,以防止其他学生犯类似错误。

三、借突发事件教育学生,与学生探讨做人的道理

某些突发事件也可以成为教育良机,班主任只要保持良好心态,发挥教育智慧,对突发事件不急不躁、冷静思考,便可充分挖掘,引导学生体验为人处世的道理。

我接班不久,本班就发生了一件“突发事件”。某天已到上早自习的时间,我班同学却还都站在教室外,原来是掌管钥匙的小强忘带钥匙,把大家都拦在了室外。虽然我赶去打开了教室门,但同学们一时怨言沸腾,纷纷指责小强忘带钥匙了。我知道小强非常负责任,今天忘带钥匙也只能算是偶然疏忽。同学们情绪化的指责,既不利于班级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小强的勤勤恳恳带来伤害。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把突发事件化为教育素材。

本班学生平时就有爱责怪他人的习惯,个别学生有些心胸狭窄、因一点小事就吵架,此时正好教育一下这类学生。随后,我对全班说:“关于这次小强忘了带班级钥匙……”我话还未说完,有学生赶紧说:“换个人管钥匙吧。”我对学生说:“大家不要这样,如果一个人做事情100次中有99次都做对了,只有1次没做好,那么你就因为这一次而否定他其余的99次吗?”学生们摇了摇头。我接着说:“小强是个非常负责的同学,他每次都记得带钥匙,但这次可能因为走得太急而忘记了,我们不能因为这就否定他。你们每个人自开学来都犯过大大小小的错误,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知道了错误的后果,才会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我相信经过这次,小强肯定每天都会记得带钥匙了,所以以后钥匙还是由小强管理。”学生们听了都赞同地点点头。我接着说:“每个人身上背了两个袋子,一个用来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一个用来装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装自己缺点、错误的袋子在自己身后,而装别人的在自己面前,所以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别人的缺点、错误,却看不到自己的。我们对于别人的错误要宽容,出了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而不是互相责怪。”

在那以后,小强再也没有忘记带钥匙了,其他的学生也变得宽容了、友爱互助了。实践证明,突发的、重大的事件有极其可贵的教育价值,教育者只要深刻挖掘,可以让这件事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好教育题材。

四、借学校权威提高班主任权威,约束学生不良行为

学生一般都对老师的身份有所敬畏,但有个别叛逆的学生确实存在因“不怕”老师而为所欲为的现象。我想这主要是因为该生认为老师不能把他怎么样,所以他犯了错误也没什么大不了。针对这类特殊学生的状况,为了及时把他们导向正轨,班主任可以借学校权威来“威慑”学生,如请政教处的资深领导来给学生“谈话”,以受校纪校规处分相警告等。俗话说“治重病要用猛药”,因此借学校权威这味猛药,只要运用恰当,也是很生效的。

初中生正处于自控能力差、对某些事无法明辨是非的年龄段,很容易就会结交一些不好的朋友或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如本班有个学生叫小翔,因受各种不良影响,染上了抽烟的习惯,多次被同学检举、被老师批评,但仍屡教不改。针对该生的情况,我在经过一番苦苦思考后,感觉到对他的教育有必要“上一个层次”。于是,我请教了学校政教处,与那里的领导商量了教育方案,决定由政教处的老领导来帮我“唱一次红脸”。这位老领导极富教育学生的经验,他一会儿“义正词严”,一会儿和风细雨,又是“威胁”,又是劝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反反复复的几次教育,硬是把这个学生的恶习给打压下来了,至少小翔至今为止没有再犯。

学校是班主任的坚强后盾,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可以借学校权威、政教处的力量来威慑、约束学生。当然,学校的威慑作用要运用恰当,因为最终还是需要班主任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来教育、影响学生。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

责任编辑向保秀

猜你喜欢

校运会小杨小强
在『缺憾 』中寻找美
难忘的校运会
漫画小知识
潘小强
快来参加校运会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小杨的外卖
另类的庆贺
一个都不能少
小强爬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