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2013-06-05毛新峰宋鹏涛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湖州313000
刘 矿 毛新峰 宋鹏涛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湖州 313000
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刘 矿 毛新峰 宋鹏涛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 湖州 313000
输卵管卵巢脓肿 断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诊断
图1 右侧输卵管卵巢脓肿位于子宫后方,病变呈“腊肠样”改变,内见“液-液”分层,囊壁呈厚壁强化,内见不全分隔,病变与子宫粘连
图2 扩展的输卵管腔内见炎性细胞和大量红细胞,输卵管壁内见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图3 左侧输卵管卵巢脓肿,与子宫分界不清、周围模糊,病变呈“蜂窝状”,左侧子宫骶骨前韧带增厚,直肠壁增厚,直肠子宫脂肪线模糊、消失
图4 输卵管壁增厚、间质疏松,内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输卵管周围亦见炎性细胞
图5 左侧输卵管卵巢脓肿,病变呈“串珠状”,盆腔见少量积液
图6 左侧输卵管卵巢脓肿,增强后呈厚壁强化,内见不全分隔
输卵管卵巢脓肿是女性常见的盆腔炎性病变,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病变有时表现为急腹症,常危及生命。临床往往根据超声和临床表现作出诊断,但由于输卵管卵巢脓肿影像表现复杂,容易和卵巢其他囊实性病变相混淆。近年来,CT检查逐渐增多。本文回顾分析26例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相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4年6月—2012年3月经CT检查,并行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26例,年龄16~60岁,平均35岁;病程3天~8个月;出现于绝经后3例,有糖尿病史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伴发热;急性起病15例,临床有发热和血白细胞升高,下腹部压痛明显;慢性间断性下腹痛6例;体检发现平滑肌瘤而无明显临床症状5例;伴阴道出血3例,其中2例分别为阑尾炎术后3个月和5个月。
1.2 方 法 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螺旋CT
扫描仪,常规取仰卧位,扫描前患者服饮用水充盈膀胱,扫描范围自髂骨连线至坐骨结节连线,部分病例视病变大小加大扫描范围。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后加增强,增强时从肘静脉高压注射非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或优维显)80~100mL,注射速率2.5~3.0mL/s,扫描参数120~150kV,120mAs,层厚2mm,重建层厚1.0~5mm。双期扫描动脉期延迟25~30s,静脉期延迟65~80s。
2 结 果
2.1 数目、位置及大小 26例输卵管卵巢脓肿发生于单侧23例(左侧9例、右侧14例),双侧3例;病变位于子宫底外侧12例,子宫后方14例;CT表现为子宫推压、前移(封三图1)。病变大小约3.7~11.8cm,平均(4.3±1.6)cm。
2.2 CT平扫及增强 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包块,病变呈腊肠样改变8例,表现为输卵管管腔扩展、扭曲,形似“C”状(封三图1、6);病变呈多房灶、蜂窝状改变13例(封三图3);串珠状改变5例(封三图5),增强后囊壁呈厚壁强化,囊内见不全分隔影(封三图6),分隔均匀强化;26例病变内壁均未见附壁结节影。2例病变囊内出现液-液分层(封三图1),术后病理证实为出血;26例输卵管卵巢脓肿周围模糊、毛糙,可见不同程度渗出,呈淡片状、条索状,并与周围组织、器官相粘连,其中与子宫粘连19例,表现为病变与子宫边缘分界不清(封三图1、5),病变向后累及直肠壁和子宫骶前韧带,12例表现为直肠壁增厚、10例为直肠周围脂肪线模糊、消失,8例表现为直肠子宫脂肪线消失;子宫骶骨前韧带增厚12例,其中双侧7例,单侧5例(封三图4);与系膜及网膜粘连者4例,合并盆腔积液15例(封三图5)。
2.3 病理特征与CT对照 手术切除包块质软、囊实性,与周围组织、器官紧密相连,边界不清,切面见多个囊腔及输卵管皱壁。大体表现:扩张输卵管呈囊袋状,沿附件区走形,在CT表现为“腊肠样”改变;扩张输卵管扭曲、折叠,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CT表现为“串珠状”改变;病变扭曲成团,表面见多个暗红色囊泡状外观,未见条状输卵管,CT表现为多房、蜂窝状改变。镜下表现:输卵管壁充血、水肿,管壁内见大量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及少量淋巴细胞,输卵管管壁周围也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封三图4),CT表现为输卵管壁厚壁强化、管壁周围模糊。2例病变囊内见出血,管腔内见炎性细胞外还见大量红细胞影(封三图2),CT表现为液-液分层。
3 讨论
3.1 病因及临床特点 输卵管卵巢脓肿是生育期女性盆腔常见炎性病变之一,多由生殖道逆行感染上行蔓延引起,绝经后少见。本组平均年龄35岁,出现于绝经后3例。笔者认为输卵管卵巢脓肿好发于生育期妇女,与该年龄段女性生活行为有关,与文献报道相仿[1]。陈荔丽等[2]认为输卵管卵巢脓肿的发生与宫颈炎关系密切。而少部分输卵管卵巢脓肿是由阑尾炎、憩室炎或其他盆腔炎症直接扩散所致[3],本组有2例为阑尾炎术后感染,考虑阑尾与右侧附件距离较近,与炎症容易直接扩散有关。另外机体免疫力低下,也增加了感染机会[4],本组3例绝经后妇女,有2例患有糖尿病。临床上输卵管卵巢脓肿以急性起病多见,表现为下腹痛伴发热,白细胞升高,与急性阑尾炎相似,少数表现为隐痛、腰痛、腰骶部酸痛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盆腔包块,无明显临床症状。
3.2 输卵管卵巢脓肿CT表现与病理相关性 CT平扫表现为盆腔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低密度影,形态多样,本组26例中表现为腊肠样改变8例(30.8%)(封三图1、6),多房状、蜂窝状改变13例(50.0%)(封三图3),串珠状改变5例(19.2%)(封三图5)。主要以多房状、蜂窝状改变多见。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输卵管的解剖及其病理有关。由于输卵管扭曲走形于双侧附件区,不在同一平面上,当输卵管积脓时,输卵管内膜炎性粘连,导致输卵管管腔及伞端狭窄、闭锁,炎性分泌物渗入管腔,使管腔扩展,因此输卵管出现扩展与狭窄相间,再加上周围的渗出粘连,使整个输卵管扭曲更加明显,而CT为横断面扫描,对扭曲、积脓的输卵管只能显示其某一截面,而不能显示其全貌,故在CT上积脓的输卵管形态表现多样[5],其中以多房状、蜂窝状改变居多。“腊肠样”与“串珠样”实为扩张输卵管扭曲程度不同而已,具有特征性。
输卵管卵巢脓肿CT增强扫描更为清楚的显示病变的结构、内部及周边。输卵管卵巢脓肿增强后囊壁呈厚壁强化,病理上输卵管壁因炎症累及,引起管壁增厚、血管扩展,间质充血、水肿。本组测得囊壁厚度为2~4mm(封三图6),与文献报道[6]大致相仿。囊内可见线样、不全分隔影,增强后见均匀强化(封三图1、6),具有特征性。花村等[6]认为,该分隔实为扭曲、折叠的输卵管壁,笔者认为除此之外,纤维渗出而形成分隔也参与其中,因此种分隔并不完全贯穿于病变而有助于与多房分隔的囊腺瘤相鉴别。
输卵管卵巢脓肿易导致盆腔炎症,使边缘轮廓模糊。病理上因炎症易向周围蔓延,使周围结构粘连,病变易与子宫、小肠及大网膜粘连,向后累及直肠前壁,导致直肠壁增厚,子宫直肠脂肪线消失,直肠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封三图3),由于炎性渗出及纤维素形成,使子宫骶前韧带增厚,并出现不同程度盆腔积液(封三图5)。此种盆腔感染征象有助于与卵巢其他病变相鉴别。
3.3 鉴别诊断 ①卵巢囊肿:各类卵巢囊肿呈圆形或类圆形,囊壁菲薄,少有分隔,增强后囊壁强化不明显。输卵管卵巢脓肿可呈腊肠样、蜂窝状及串珠状外观,增强后囊壁为厚壁强化。②卵巢良、恶性肿瘤:最常见为卵巢囊腺瘤、囊腺癌,表现为单房或多房肿块影,囊腺癌含较多实质成分、囊壁见结节影,增强后强化明显,输卵管卵巢脓肿未见附壁结节影,囊内为不全分隔影,盆腔炎性等伴随症状有助于两者鉴别。③卵巢内膜囊肿:也称巧克力囊肿,表现为附件区囊性病变,由于病灶内出现不同时期出血,可出现液-液分层,增强后囊壁轻度强化,不及输卵管卵巢脓肿,一般不出现腊肠状、串珠状改变。
总之,输卵管卵巢脓肿CT检查分辨率高,检查方便,除能清晰显示病变本身外,还能对周围组织、器官及邻近结构清晰显示,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Sam JW,Jacobs JE,Birnbaum BA.Spectrum of CT findings in acute pyoge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Radio⁃graphics,2002,22(6):1327-1334.
[2]陈荔丽,刘继秀.126例输卵管积水患者病原体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12):772-773.
[3]杜铁桥,董杰,许全英,等.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3):285-287.
[4]Jackson SL,Soper DE.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the postmenopaus-alwoman[J].InfectDisObstetGynecol,1999,7(5):248-252.
[5]Imaoka I,Wada A,Matsuo M,et al.MR Imaging of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Female Infertility:Use inDiagnosis,Treatment,and Management[J].RadioGraphics,2003,23: 1401-1421.
[6]花村,李奔辉,刘庆,等.输卵管积液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4):51-53.
201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