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片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2013-06-05周庆荣
周庆荣
浙江省桐乡市南日医院 桐乡 314500
川芎茶调片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周庆荣
浙江省桐乡市南日医院 桐乡 314500
偏头痛 川芎茶调片 西比灵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川芎茶调片联合西比灵(Sibelium,氟桂利嗪Flunarizine)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偏头痛患者82例,其中不伴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74例,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8例。根据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制订的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确诊:①长期反复发作的头痛病史;②间隙期一切正常;③体检无异常。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19~69岁;对照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0~70岁。两组年龄、性别分布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川芎茶调片(主要成分:川芎、荆芥、防风、细辛、白芷、羌活、薄荷、甘草;批号110302),1次8片,1天3次,饭后清茶送服;西比灵(批号11117857)5~10mg,每天睡前顿服,疗程30天。对照组给予强的松片(批号110427)20mg,顿服;西比灵5~10mg,每天睡前顿服,疗程30天。两组均随访1年后评定疗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 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头痛完全缓解和/或停服止痛药,伴随症状消失,随访1年头痛未复发或轻微发作,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有效:头痛明显减轻,随访1年发作次数少于6次;无效:头痛无明显减轻或加重,仍需服止痛药。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有疲惫感。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轻微失眠,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偏头痛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倾向于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认为偏头痛是由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内源性镇痛系统功能缺陷(与遗传有关)及过多的内外刺激引起[2]。颅脑血管主要由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5-HT)能神经支配[1]。当各种有害的内外刺激导致脑干神经元兴奋时,去甲肾上腺素、5-HT等递质释放增强,引发颅脑血管强烈收缩反应,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3],引起头痛。
偏头病易反复发作,“来去无常”,治宜祛风、行活血气、止痛。川芎茶调片原系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经典古方,具疏风止痛功效,主治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方中重用川芎,其性“上行头目”,善于祛风活血止痛,长于治疗偏正头痛;薄荷、荆芥疏风止痛,清利头目;羌活、白芷、细辛、防风辛散风邪;甘草调和诸药,清茶调服取其苦凉之性,既可上清头目,又可制约诸药过于温燥与升散,共奏疏风止痛之功[4]。
西比灵是一种选择性钙拮抗剂,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能与脑血管平滑肌上的电压依赖性通道上的高特异性点位结合,使血管平滑肌松驰。同时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抑制5-HT、去甲肾上腺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明显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血流量,达到止痛作用。本组结果显示,川芎茶调片价廉,服用方便,联合西比灵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84-2887.
[2]栗秀初,吴保仁,黄远桂.新编神经病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151.
[3]宋玉强,韩仲岩,马淑芹.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病学杂志,1998,15(2):114.
[4]金世元.中成药的合理使用[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47.
201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