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化疗方案在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二线治疗中临床疗效研究
2013-06-02陈娜
陈娜
2008年以后,肺癌患者的病死率在全世界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位居第一,约占19%[1]。且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国中老年肺癌患者主要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主,约占 80%[2],且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处于晚期,已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NSCLC晚期患者生存期通常在7~9个月,尽管采取临床一线药物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差,生存期较短,需要接受二线治疗[3]。通常二线化疗多选择单用多西他赛(Docetaxel,DOC)、培美曲塞、小分子络氨酸酶抑制剂Erlotinib或
Gefitinib[1]。但老年患者因器官功能下降,通常还会合并其他临床状况,对强烈的化疗无法耐受,因此应注意化疗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毒副作用。而其中DOC因第一个被证实为在二线治疗中优于最佳支持治疗的化疗药而被广泛应用,但在针对NSCLC的二线治疗中,仅有17%的患者在接受二线治疗后获得肿瘤缓解,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7.5个月,1年生存率低于45%[4]。因此,需要在单用DOC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化疗效果来提高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临床效果。现选择本院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82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分别采用单用DOC化疗方案和DOC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或组织细胞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82例,全部患者均未使用过紫杉醇类药物治疗,至少接受过一个铂类的双药化疗方案,距上次化疗时间在3周以上,且至少存在一处可评价病灶。全部患者肝肾功能无异常,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无第2原发性恶性肿瘤、无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及其他疾病需要治疗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NSCLC类型、临床分期及转移情况(表1)等临床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化疗方案 A组患者在第1、8天予以静脉滴注多西他赛(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1244)35 mg/m2,滴注时间为0.5 h。并予以口服地塞米松(广西万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13234)8 mg预防性抗过敏治疗,2次/d。在化疗前1 d用药至化疗第2天。3周后重复一次,用药时间为1~6个周期。直至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患者无法耐受和要求终止化疗。
B组患者在第1、8天予以静脉滴注多西他赛30 mg/m2,滴注时间为0.5 h。在第5~18天予以口服卡培他滨625 mg/m2,2次/d。予以口服地塞米松8 mg预防性抗过敏治疗,2次/d。在化疗前1 d用药至化疗第2天。3周后重复一次,用药时间为1~6个周期。直至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患者无法耐受和要求终止化疗。
在治疗过程中,对全部患者予以升血小板、升白细胞、静脉补液、贫血纠正及止吐等支持治疗措施以保证化疗方案能够顺利进行。直至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患者无法耐受和要求终止化疗。全部患者均在治疗结束后每2~3个月复查一次,统计时间最后截止至2012年7月,对两组患者的化疗周期、生存时间(从开始接受治疗至死亡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5]患者的疗效情况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稳定(stable disease,SD)、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其中,有效率(response rate,RR)=(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PR+SD/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两周的化疗周期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且两组间化疗周期分析采用t检验,中位生存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周期情况 A组患者共完成个151个化疗周期,平均每个患者的化疗周期为(3.7±1.2)个,B组患者共完成患者147个化疗周期,平均每个患者的化疗周期为(3.6±1.1)个,两组患者在接受的化疗周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68,P>0.05)。
2.2 两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全部患者随访2~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A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个月,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 <0.05)。
2.3 两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 A组患者中CR 0例,PR 5例,SD 27例,PD 8例,RR为12.2%,DCR为80.5%。B组患者中CR 0例,PR 6例,SD 28例,PD 8例,RR为14.6%,DCR为80.5%。可见,两组RR及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χ2=2.48,DCR:χ2=0,P 均 >0.05)。
2.4 两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不良反应 A、B两组患者中除手足综合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A组41例,B组26例,χ2=18.36,P<0.01),余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2)。
表1 两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n=41)
表1 两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n=41)
组别 性别(男/女)NSCLC类型(例)临床分期 转移情况(例)年龄(岁)颈淋巴结转移腺癌 磷癌 腺鳞癌 Ⅲ期 Ⅳ期 肺内或胸膜转移 骨转移 肝转移A组29/12 51.6±10.2 25 13 3 22 19 26 7 7 1 B组27/14 52.5±9.8 23 14 4 21 20 25 9 5 2
表3 两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老年晚期NSCLC患者通常采用吉西他滨等第三代药物联合以铂类为主的双药化疗方案进行一线治疗[6]。但如患者出现病情进展或恶化后,则再予以单用多西他赛(Docetaxel,DOC)、培美曲塞、小分子络氨酸酶抑制剂Erlotinib或Gefitinib[1]。但此类单用药物的化疗方案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率仅为8% ~15%左右,治疗效果较差[7]。因此,寻求治疗效果优越且不良反应少的化疗方案越来越受到广大肿瘤科医师的重视。
DOC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紫杉醇类药物。且通过对参与细胞有丝分裂及分裂间期的细胞功能的微管网络造成干扰而产生抗肿瘤作用。DOC能够结合微管蛋白,形成结构稳定微观结构,降低了其解聚功能,进而对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抑制,使细胞发生死亡[8]。DOC抗肿瘤的范围较为广泛,其活性2倍于紫杉醇,同时对原丝数量无影响,抗肿瘤活性较高。在一线或二线治疗中均疗效明显,被认为是标准的抗肿瘤药物[9]。因此,很多抗肿瘤化疗方案中,通常以DOC为主,再联合一个铂类或其他药物的化疗方案。国外有文献报道称,DOC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显著由于单用DOC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0],但采用DOC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在治疗一线化疗方案失败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疗效尚无法确定。
而卡培他滨为氟尿嘧啶前体药物,在细胞外无抗肿瘤功能,但在经过细胞内胸苷磷酸化酶等相关代谢酶的转化后转化为氟尿嘧啶,同时在肿瘤细胞内聚集,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11]。在临床上已广泛的应用于治疗乳腺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中,而胸苷磷酸化酶主要存在于肿瘤组织,而DOC能够显著提高胸苷磷酸化酶的活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肿瘤细胞内氟尿嘧啶的浓度,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度,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提高患者的中位生存率[12]。但本文研究中,A组患者的 RR为12.2%,DCR为80.5%。B组患者的RR为14.6%,DCR为80.5%。两组RR及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见,两组患者患者的治疗上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而对全部患者随访2~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A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个月,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患者较好耐受治疗,但B组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 A组(χ2=18.36,P <0.01)。
综上所述,采用DOC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能获得较好的RR和DCR,患者较好耐受。与单用DOC化疗方案比较,能够获得较长的中位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中,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
[1]Moldvay J.Personalized 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from diagnosis to therapy.Orv Hetil,2012,153(23):909-916.
[2]靳彩玲,寇小格,苗战会.人参皂苷Rg3联合化学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观察.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2):229-230,232.
[3]Tamiya A,Naito T,Miura S,et al.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docetaxe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nticancer Res,2012,32(3):1103-1106.
[4]Lee JJ,Han JY,Lee DH,et al.A phase II trial of docetaxel plus cape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pn J Clin Oncol,2006,36(12):761-767.
[5]Teramoto K,Asada Y,Ozaki Y,et al.A phase II study of docetaxel plus nedaplati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12,70(4):531-537.
[6]Hillerdal G,Sederholm C,Andersson K.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of gemcitabine and carboplatin +/-sequential docetaxel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Lung Cancer,2011,71(2):178-181.
[7]Villaruz LC,Kubicek GJ,Socinski MA.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oligometastasis.Curr Oncol Rep,2012,14(4):333-341.
[8]Kurishima K,Kagohashi K,Ishikawa H,et al.Docetaxel vs.vinorelbin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Clin Lung Cancer,2012,13(5):396.
[9]Hashemi-Sadraei N,Pennell NA.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maintenance therapy for all.Curr Treat Options Oncol,2012,13(4):478-490.
[10]Lara PN Jr,Longmate J,Reckamp K,et al.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of concurrent versus sequential bortezomib plus docetaxel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California cancer consortium trial.Clin Lung Cancer,2011,12(1):33-37.
[11]Lin Q,Meng FJ,Liu Y,et al.Phase II trial of capecitabine combined with docetaxel in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Oncol Lett,2012,3(4):761-766.
[12]Kaya AO,Buyukberber S,Dane F,et al.Cisplatin plus docetaxel combination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Tumori,2010,96(3):4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