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疗效

2013-05-31董敬坚甘利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格列美甘精降糖药

董敬坚 甘利明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武汉 430014)

糖尿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病因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1〕。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或相对不足,目前,2型糖尿病多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治疗〔2,3〕。本研究主要探讨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因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40~75岁,平均(58.5±2.7)岁;糖尿病病程1~20年,平均(7.3±2.4)年;空腹血糖(FPG)6.7~15 mmol/L,平均(8.5±2.2)mmol/L;HbA1c为7.5% ~12%,平均(8.2±1.3)%。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和对照组(低精蛋白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其中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58.3±2.5)岁;糖尿病病程1~20年,平均(7.5±2.3)年;FPG 6.7 ~15 mmol/L,平 均 (8.2±2.4)mmol/L;HbA1c为7.5% ~12%,平均(8.3±1.4)%。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5岁,平均(58.7±2.6)岁;糖尿病病程1~20年,平均(7.3±2.6)年;FPG 6.7~15 mmol/L,平均(8.4±2.3)mmol/L;HbA1c 7.5% ~12%,平均(8.4±1.3)%。两组间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平均空腹血糖、平均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1)HbA1c≥6.5%。(2)空腹血糖 FPG≥7.0 mmol/L。(3)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 mmol/L。(4)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5)口服降糖药(单用或联合使用)3个月以上而血糖控制不佳,且使用的降糖药物每日剂量≥3 mg格列美脲。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胰腺切除术后;心血管、脑血管、胃肠道、血液系统或其他重要的全身性疾病;肝肾功能损害。

1.3 治疗方法 所有观察组患者在早餐前服用格列美脲3 mg,1次/d,晚上睡觉前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起始剂量0.15 IU/kg。对照组患者在早餐前服用格列美脲3 mg,1次/d,晚上睡觉前给予低精蛋白胰岛素皮下注射,起始剂量0.15 IU/kg。每日采用罗氏诊断公司生产的血糖仪监测指尖血糖,如血糖不达标,每3 d增加剂量2 IU,如果达标,维持现剂量。所有患者FPG控制目标≤6.7 mmol/L。

1.4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FPG、HbA1c的变化及达标率。FPG的达标值为≤7.2 mmol/L,HbA1c达标值为≤7.0%。完全达标:FPG≤7.2 mmol/L且HbA1c≤7.0%;部分达标:FPG≤7.2 mmol/L而 HbA1c>7.0%;未达标:FPG>7.2 mmol/L且HbA1c>7.0%。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包括症状性、无症状、严重和夜间低血糖。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F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2 观察指标 见表2。观察组患者完全达标率、未达标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n(%),n=40〕

3 讨论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人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4〕,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5〕。总之,2型糖尿病治疗的短期目标是控制血糖,长期目标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其基础治疗方案主要由运动和饮食构成,但是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也非常关键〔6〕。

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基础胰岛素,能够较好地控制血糖;但是,在相同血糖控制的情况下,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明显优于低精蛋白胰岛素,尤其是夜间和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少于低精蛋白胰岛素〔7,8〕。本研究中胰岛素起始剂量均为0.15 IU/kg,根据FPG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直到FPG达标。这种治疗方案简单,易调整,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而且还简化了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步骤,提高了患者依从性〔9〕。

综上所述,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合用清晨口服3 mg格列美脲与低精蛋白胰岛素合用清晨口服3 mg格列美脲比较,严重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降低,更加安全,依从性更高。

1 刘军平.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格列美脲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106-7.

2 王 丹,杨玉芝,冯 琨.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失效应用不同剂型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的疗效比较〔J〕.黑龙江医学,2012;36(6):401-3.

3 韩春生.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分别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2):80-3.

4 卢 防,魏爱生,陈 苹.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与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6(2):127-9.

5 徐向进,林忆阳,李春梅,等.瑞格列奈或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47-8.

6 曾龙驿,穆攀伟,张国超,等.加用甘精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比较〔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13):39-41.

7 吕朝晖,潘长玉,陈家伦,等.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5(15):617-21.

8 商广芸.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0;25(9):816-7.

9 王 宾,胡桂荣,何 丽.加用甘精胰岛素对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6):438-40.

猜你喜欢

格列美甘精降糖药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