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风险的规避策略探析

2013-05-30侯欣

企业导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规避策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侯欣

【摘 要】本文将围绕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主要探讨了这些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然后基于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应对性的规避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企业提供较为全面、科学、可行的风险规避措施,提高企业在日益复杂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规避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已经从传统的审计模式走向以风险作为主要导向的市场化审计模式。在这其中,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遭遇的内部审计风险越来越大,审计环境日益变得复杂化和多元化,而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又不够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这些都给企业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如何规避内部审计风险,最大限度的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已经成为了企业当前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它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顺利开展。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内涵及其特征

作为一种业务风险和职业风险,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与事实之间的误差大小,其产生的主体就是内部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一般来说,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包含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所谓固有风险就是指由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的不足而形成的审计风险。而控制风险是指由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而导致的审计风险。当然,有时也会在进行修正的时候形成一种修正风险。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其他的审计风险一样,具有自身的特征,主要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1)客观性。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主要是由内部审计中的固定风险决定的。只要被审计企业内部环境和自身驾驭能力有固定风险存在,就有可能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等情况,同时,其中的审计原则和方法等也有一定的审计风险存在。(2)特殊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风险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因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部门不能进行主动审计的选择,即使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经营管理思想不够科学,内部审计部门仍然要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审计任务,出具审计报告。这其中显然存在着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企业之间的差距拉大,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3)隐蔽性。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判断主要依靠执业判断,而每一个企业对于自身内部的审计风险重视程度不一,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不齐,一些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认为,只要内部财务状况良好,经营顺利开展下去,就不会有内部审计风险。这样的话,企业内部如果发生了一些审计错误,就会处于隐蔽阶段,它主要是由于审计责任产生的,一旦审计人员出现错误而被追责,这才可能为隐蔽性风险进行显化提供条件。(4)持久性。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在每一个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中都存在着审计风险,它贯穿于企业内部审计的各个阶段,即使是审计工作结束了,也要有后续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被审计企业具体实施了审计意见以后的工作进行后续的审计,及时督促其发现错误并纠正。当然,这个过程中还要了解审计意见的被执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更好地确保审计效果。(5)可控性。虽然说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和隐蔽性。但是,并不是说它是不可控的。事实上,所有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中的环节存在的内部审计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测试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然后采取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审计风险发生的频率以及由此带来的审计损失。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规避策略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其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外面的客观因素和内部的主观因素两个方面。从外部客观因素来分析的话,主要是内部审计体制不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未能有效保证其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所处的审计环境不佳,由内审机构设置不当引发的风险,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引发的风险等。从内部主观因素来分析的话,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于内审人员业务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人员选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得当,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那么,我们就要认真分析这些内部审计风险导致的内外部因素,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采取规避策略来有效防范各种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具体规避策略如下:(1)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高素质。对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来说,有着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审计队伍是核心所在,它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完善和严格实行内部审计执业资格准入制度,要加大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力度,重视后续教育,要通过审计实际工作的磨炼积累经验,提高执业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效降低内审风险。(2)使用内部审计先进技术和方法。在当前日益复杂化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应该实现由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转向现代化的风险基础审计。这就需要企业大力推广、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还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让内部审计人员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能够使用最先进、科学的审计技术和方法。(3)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保持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应该来说,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防范与规避的前提条件应该是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其中的独立性就是说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提出公平、公正的内审意见,这是实质上的独立。而形式上的独立则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在企业的组织内部有着较高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得到高层的认可和支持,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确定审计重点,完成审计报告,并能够给予企业适当的内部审计意见指导。(4)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这就是说企业能够在良好的微观环境下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这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支持内部审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对审计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内审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培养出具有多种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它是防范风险、实现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才能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此外,企业应该继续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尽早确立内部审计在国家层面上的法律地位,使内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走上依法审计的道路。

三、结语

总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也是可控的。我们要认真分析导致这些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所在,并根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比如说,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内部审计风险意识,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等,从而切实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不断增强其独立性,让内部审计人员使用新思维和新视角来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段琳.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抓手.中国石油企业.2007(12):31~33

[2]魏蔚雯.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当代经济.2009(5):138~139

[3]周晓鹏.国有企业应注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J].企业导报.2009(5):50

[4]张孝兰等.内部审计的风险与防范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8):52~53

[5]赵菁.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8(2):17~20

猜你喜欢

规避策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电费回收风险预测及规避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反转剧”现象的成因与规避策略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金融理财产品风险分析及规避策略
基于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暗访广告”的危害及规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