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古代的旅行家
2013-05-30南方朔
南方朔
14世纪的北非旅行家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我是慕名已久,过年期间终于把他的《游记》找来阅读。他一生旅行近30年,旅途7.5万里,为马可·波罗的3倍。读他的游记,真是极有感触。
古代的世界,人类的交往极为困难,有地理的阻隔,有途中的盗匪风险,因此跨国越界的交往,最早都靠战士,然后而有教士、商人、冒险家的出现。中国古代有三大旅行家,他们就都是宗教旅行家。
最早的是东晋的和尚法显,他于399年出长安,由陆路的丝路,经中亚而到天竺。他遍历北中南天竺,到了412年由师子国走海路返回,由于在海上迷航到了耶婆提国,即今天的印尼,最后才返回到中国的山东。在后来有 《佛国记》一书记载此事。
其次则是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他于629年出长安,经过今天俄罗斯的南端而入中亚、阿富汗,越今兴都库什山而到天竺,645年开始取经返国。
第三位则是元代初期的长春真人丘处机,他乃是道教全真派的重要人物,宋代末年崛起,当时宋金都要召见他,但他都拒绝,但正在西征途中的成吉思汗要召见他,他却欣然前往。他在特使阿里马的护持下,偕同弟子若干人,出北京经西域,越大雪山,到中亚,过铁门而到今天的阿富汗,成吉思汗的行营正驻扎于此,两人遂得相见。成吉思汗要求长生之道,丘处机说他不懂长生,并以孝道及体恤、养生勉励成吉思汗,对成吉思汗晚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来蒙古人灭宋,杀戮比较少,招降纳叛比较多。那是1220年左右的事。丘处机已70多岁,他这趟西行走了两年多。
在中国的法显、玄奘、丘处机之后,接着就有马可·波罗的《游记》。马可·波罗跟着他的父亲、叔叔,于1271年离开威尼斯,经亚美尼亚、波斯、阿富汗,然后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今天的新疆,最后到了元朝的上都开平和大都北平。马可·波罗停留中国17年,成了元朝的宠臣。到了1295年才走海路,先到霍尔木兹,再回到威尼斯。马可·波罗当时正值元世祖忽必烈的盛世,因此他的中国游记所见甚多,精彩绝伦。
除了这些旅行家之外,伊斯兰世界的伊本·白图泰却被我们疏忽了。他是摩洛哥丹吉尔的法律世家出身,21岁即以朝圣求知之名,到麦加和麦地那旅行。他的旅行生活从1325年到1354年,将近30年。14世纪,伊斯兰势力已进入黄金时代,因此他所到之处,几乎都成了各国国王显贵的座上宾。他到过上埃及、沙乌地阿拉伯、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又到了黑海和里海的金帐大国、乌兹别克、喀布尔,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印度的德里以及马尔地区和锡兰。
后来印度的苏丹派他为访问中国的大使,于是他循海路,经过东南亚而到了中国。在中国期间,他到过泉州、广东、杭州和北平。可是当时元朝正乱,元朝泰定帝铁木儿在外征战。要弭平战乱,于是无法见到皇帝。又恐中国战乱扩大,只得离去。他后来又来到了西非的马里帝国。他是古代旅行家里,时间最长、足迹最广的一个。他对也门、亚非和西非,以及马尔地区和中亚里海的访问记载都是古代旅行家的首次。他对各地生活习俗的报道极为详尽,其他旅行家都难望其项背,他的游记可说是14世纪的瑰宝。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的旅行家对文明的贡献并不一定比古代的学问家要少。旅行家打开了世人的眼界,扮演起文明沟通的桥梁角色。读过伊本·白图泰的游记,我对古代旅行家更缅怀了!在他的笔下,伊斯兰的苏丹慷慨好客,也极照顾人民。印度苏丹在荒年就会发给人民丰年粮食,古代的叙利亚和乌兹别克已是相当繁荣的国家,中国的杭州曾有过最大的伊斯兰社区,有很多都是今天的我们所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