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
2013-05-30刘东旭
刘东旭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以外伤为主[1],如反复腰部扭伤或持物过重致椎间盘受力过大,从而导致纤维环破裂,腰间盘内侧纤维环损伤,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综合诊断,随着影像学设备在临床的应用及清晰度的不断提高,CT与MRI已成为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2],本研究对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62 例行MRI与CT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41 例,女21 例,年龄36~66 岁,平均年龄(17.5±9.5)岁;病程1 个月~6年。
1.2 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 16 层螺旋CT机和SIEMENS 0.35 T永磁型MRI机。
CT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先确定定位片,层厚3 mm,层间距1 mm,倾斜角±300,矩阵256×512;扫描层面与椎间隙中心线平行,先对腰椎L3/4~L5/S1三个椎间隙进行常规扫描,每个间隙扫描4 层,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进行观察。
MRI检查方法:患者均采用常规矢状面SE序列T1WI成像、快速SE序列T2WI成像及横断面T2WI成像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MRI、CT两种方法的检出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且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MRI、CT检出与手术符合率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36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100%、94.44%,椎间盘影出17 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94.12%、88.24%;椎间盘脱出11 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90.91%、81.82%;总体符合率MRI、CT分别为96.7%、86.81%;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6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CT检出与手术符合率比较[n(%),n=62]
3 讨论
CT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具有扫描速度快,价格相对较低的优点,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通常情况下患者经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可以确诊,但对于椎间盘游离等的诊断与鉴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CT具有放射性。而MRI无放射性[3-4],MRI可采用SE序列T1WIT成像、快速SE序列T2WI成像及脂肪抑制序列行矢状面、冠状面扫描[4],全方位、多序列成像,其诊断准确性在CT诊断基础上大大提高,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MRI不仅能准确反应腰椎间盘突出、脱出,同时还可准确显示椎间盘真空象及椎间盘游离,且全方位、多序列成像避免腰椎结构重叠成像的缺点,大大提高了解剖分辨率。从本组6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CT检出与手术符合率比较结果显示,MRI总体符合率为96.7%,CT总体符合率为86.81%,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上,MRI较CT的准确性与检出率更高。
CT的优势在于扫描时间短、费用低、无禁忌症,同时CT对椎间盘有无钙化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MRI更能反映受压脊髓的变性形态及信号改变,同时可对有无变性改变进行鉴别,能清楚显示椎间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包括疝出和膨出的显示,特别是在髓核游离形成硬膜外肿物时的鉴别诊断上,CT无法进行鉴别,而MRI可通过T2WI信号高低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MRI与CT均是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各有优劣,通过对本组6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比较,笔者认为CT由于价格较低,扫描速度快,是较适用的检查方法,但对于有临床症状,而CT不能确诊的病例,应结合MRI是进行诊断,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检出率。
[1]韩永岗.腰椎间盘症压迫症的CT扫描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55-156.
[2]祁吉.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8-280.
[3]胡春虹,汪文胜.MRl诊断袖珍手册[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85-287.
[4]王云钊.中华医学影像学(骨肌系统卷)[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5-161.
[5]李大创,周龙平.CT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J].职业与健康,2009,24(22):2495-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