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妇产科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2013-05-30郭燕卿

当代医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感染率妇产科无菌

郭燕卿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率的高低因医院的规模等级、科室分布、收治病人及管理水平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年来,基层医院因院内感染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时有发生。院内感染的控制、预防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院内感染的控制、预防和管理研究工作亦越来越引起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而对于妇产科这一特殊科室,统计分析易引起感染的原因,制定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将危害降到最低,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2010~2011年本院妇产科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于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发生院内感染的679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度3190 例,2011年度3600 例,年龄21~55 岁,平均(35.28±6.98)岁。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卫生部 2001年1月3日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感染发生于入院48 h后,通过细菌学培养,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诊断进行确诊。

1.2 方法 根据住院病历、查看院内感染个案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2010~2011年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发生部位、住院天数、易感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妇产科院内感染率以及感染部位分布 统计发现2010年度院内感染率为2.16%,2011年度院内感染率为1.5%,符合院内感染率低于10%的要求,2011年比2010年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院领导重视,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监测有关。另外,妇产科2010~2011年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均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其次是手术切口、胃肠道及宫腔感染,结果见表1。

表1 妇产科感染部位的分布[n(%)]

2.2 妇产科院内感染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由表2可知,妇产科发生感染的例数多集中在住院时间大于9 d的患者,可能与住院时间延长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2.3 妇产科患者易感因素比较 由表3可知,妇产科患者主要的易感因素是抗菌药物联用、留置导尿管、年龄因素和合并症。

表2 妇产科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n(%)]

表3 妇产科患者与易感因素的关系[n(%)]

3 相关因素分析

3.1 妇产科院内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析 2年度妇产科院内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和手术切口。由于妇产科患者手术或分娩后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体质虚弱,此时如受外界病原菌的侵袭,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1]。另外,妇科患者大多为年龄>50 岁的中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低下,手术多选择全麻方式,全麻时行气管插管会破坏会厌屏障,损伤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染;而产科患者是由于生产后受不科学的传统习俗影响紧闭门窗,加上常有很多探访者使室内空气污浊,导致呼吸道感染。

3.2 妇产科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分析 70%以上的妇产科患者住院时间大于9 d,均长于平均住院天数,由此可见,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医院感染[2]。

3.3 易感因素分析 (1)妇产科手术患者常需要留置导尿大于1 d,最长7 d,导尿会造成尿道粘膜损伤,若无菌操作不严格和护理措施不正确极易并发泌尿道感染,且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2)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肌萎缩、顺应性下降以及各组织器官功能衰退、防御功能下降以及带菌量增多等问题,年龄>50 岁的老年人比青年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3-4]。(3)妇产科住院手术病人主要为妇科良性肿瘤、妊娠相关疾病、生殖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的病人。子宫粘膜下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多有失血,因此合并贫血较多,贫血病人抵抗力低,易致感染。妊娠合并症因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会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手术切口常不易愈合。(4)由于妇产科手术都属于开放性创伤,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为了防止术后感染医师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根据经验和习惯不按规定使用抗生素,而是使用二联或二联以上抗菌药物,加大剂量、增加疗程,造成患者体内菌群失调,耐药菌增加,感染率升高。

4 护理对策

4.1 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对策 呼吸道感染途径以外源性为主。合理布局病房、产房,保证环境的清洁、空气流通,限制人员探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切断院内感染的传播通路,以防止有害病菌的传播[5],减少呼吸道感染。对于妇科年老体弱和有合并症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病。妊娠并发症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根据个体化需要进行健康教育,解答病人疑惑。医务人员要加强手部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4.2 预防泌尿道感染的护理对策 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是护理工作中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操作,护理工作人员要增强无菌观念和意识,医院要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培训,技能考核,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技术。为了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发生,进行导尿操作时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并对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告知插管后应注意的引流管护理、会阴部清洁问题,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对于择期手术病人应按常规做好阴道准备、肠道准备,产科病人要严格掌握阴道检查和肛查的指征,绝不可滥用。

4.3 防止手术切口感染 提高自然分娩助产技术水平,尽可能不行会阴切开术。如今会阴切开术指征主要是胎儿过大和会阴过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无节制饮食,使新生儿的体重越来越重;孕妇产前运动较少,使会阴部组织过紧。故作好产前健康教育,鼓励产妇适度控制体重,多做产前体操尤为重要。会阴切开术后,在行切口缝合时应避免死腔的形成,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常规,避免肛门处粪便污染手术切口;保持手术切口清洁,注意外阴清洁,勤换会阴垫采用健侧卧位,避免恶露积于手术切口处。妇产科手术后的患者腹部切口应尽量保持干燥,被褥及着装厚度薄适度,避免汗湿。切口换药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后增加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

4.4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菌药和联合使用比率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6]。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由于不合理选择和联用现象目前较突出,选用对细菌敏感的安全、高效的抗菌药物,严格按照用药指征进行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至关重要。

4.5 定期进行培训教育 我国已出台了针对院内感染的相关政策和规范,如《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这些规章制度为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科室的院内感染预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室负责人可定期为护士开展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教育,督促护士认真学习相关政策、理论,使其能够很好地掌握有关感染的途径、预防和治疗等知识,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规程、探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将其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从事护理工作,从预防院内感染、保护患者健康出发,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5 结论

本调查结果提示基层医院妇产科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低,这与基层医院危重病人比较少,化疗手术开展少有关。院内感染可防可控,2011年度本院领导通过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有效监测,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使院内感染率较前有所下降。

[1]马代珍,王辉艳,宋秀俊,等.妇产科综合病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52-53.

[2]李红,刘淑芹,张宇鸣.妇产科132 例院内感染患者的情况分析[J].中华临床防治医学杂志,2007,2(4):63-64.

[3]张素娟.妇产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120-121

[4]黄玉兰.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92-93.

[5]任莲花,王丽.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J].北方药学,2011,8(7):128.

[6]黄玉兰.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92-93.

猜你喜欢

感染率妇产科无菌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