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中自有情如意——董其昌《山水图页》抉微

2013-05-30潘美希

艺苑 2013年1期
关键词:董其昌山水画线条

文‖潘美希

一、董其昌其人其画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晚明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成就以行草书造诣最高,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代表作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画禅室随笔》等。

董其昌的《山水图页》是中国古代传统绘画里的一帧佳品。该画现为福建博物馆馆藏文物之一,由福建建瓯籍陈英于1992年捐与福建省政府。《山水图页》(图1)为墨笔金笺本,纵长32厘米,横宽24厘米,左下角盖积翠园园主和岚英珍赏两个白文方章。图中石峰嵯峨,杂树群立,远山隐约,近水平静,河畔树下有茅亭,确实是清雅简明,平淡质朴,墨韵自然,丝毫无雕琢之气。题辞也只是四字行书“董玄宰画”。印记颇大,正方形,小篆阳文“昌”,单纯古朴,简明雅正,与画与字浑然成一体,十分和谐。构图遵循三段法,即是远山、中水、坡树的造型。绘画发挥高深的书法功底,其特点是笔法分明,皴法次序井然,层次清晰,在渴淡的明晰中求浑厚、求变化。树干多以苍而毛的渴笔勾皴,然后以各种“混点”点写,强调每一笔的独立性,秩序感很强,并着意于墨笔由浓及淡的渐变,显得“幽深淡远”。特别注意提、按、顿、挫的行笔变化,在他的笔墨中体现了“平淡天真”的禅学意味。

二、谁言一点红 解寄无边春

线条是中国古典绘画中重要的表达语言,它不仅表达出物象的轮廓、结构、特征,最重要的是表现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山水画脱离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独立出来,从单纯用线条空勾无皴,即线条线来表现景物的外轮廓,而至随后的逐渐对线条表现语言的变革,出现了以长短线相互结构的皴法,山石上既有线条勾勒,又有皴擦,画面油然生动丰富,形体与空间的表达更加具有文人的气质。董其昌的《山水图页》中的线条形意相兼,辅以多种疏密有致的皴法,画面清雅、俊朗,并注重利用线条造型引导,如图2所示。在画面右边下方七枝杂树长在地面上,以七竖三横等直线为主,竖线条的方向指向右上角;左下方茅亭的线条构成钝角三角形的钝角和右边中间小山的线条构成直角三角形的锐角指向左上边的石峰,而石峰由数条曲线条勾勒,构成角方向指向右上角,右边中间模糊远山的线条构成钝角三角形的钝角的方向也指向右上角,即线条方向最终指向右上角,而右上角正是署名的位置,突出了画面右上角的款识——四字行书“董玄宰画”和小篆阳文“昌”印记。正如他所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书为之,树如粗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因此,此画旨归在于署名而非山水,山水只是衬托作用,那么于隐隐之间,似乎可令人揣摩的是:书画是董其昌为人处世特别是为官的润滑剂,在官场上不争权夺利,不惹是生非,也不冒头诤谏,以平淡为宗,在喜欢温顺听话之臣的皇帝看来,是一位好官,利用才学渊博,擅长书画,以送书画处理好官场的人际关系;在民间,他作为京官和书画家的双重身份,社会地位高,求画求书者众多,以书画换取钱财,因此,董其昌作山水画必须突出署名的视觉效果,使求画者和赏画者第一视觉可知由他所作。

三、山水怀抱意兴心绪

从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的历史变化来深入把握董其昌所理解和创造的艺术意境,从“意境”构造上看,北宋山水画属于一种“无我之境”,而元代山水画则属于一种“有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是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而所谓“有我之境”与北宋恰好相反,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直观的意兴心绪。明代绘画也是一种“有我之境”,这是对元画意境的一种演变和发展。董其昌是生活在晚明时代,他的山水画的意境创造方面深受到明代这种特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深刻影响,因此,董其昌的山水画中,山水只是起着媒介作用,隐喻着他的意兴心绪。

《明史·董其昌传》称其:“性和易,通禅理”,他处世与艺术均以才智与禅理融合,而求平淡为宗。董其昌所处的并不是使人舒心的时代,而是朝政极为腐败,政治是非颇为尖锐的晚明时代,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以禅理明哲保身,深知宦海险恶极力避开,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但几次反复起用。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34岁的董其昌中进士,入翰林院做官,便对仕途惶惑感叹。公元1586年开始,宫廷为皇长子朱常洛册立太子一事,长达15年的明争暗斗。以廷臣看来,册立皇子为太子,是定国之本,不能不关心,不能不力争。董其昌作为廷臣兼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感到此事的严重性,可他却避而了之,借病告假归里(万历二十七年),离开京城,在江南休养达七年。天启四年魏忠贤奸党之乱,正当这场血淋淋、惊心动魂的忠奸是非的搏斗之时,董其昌却平步青云,天启四年擢任礼部右待郎,天启五年赴任南京礼部尚书。不过,董其昌认为自身安全比做官更重要,为免遭乱政祸害,在天启六年,72岁时,深自远引,告老还乡。待魏忠贤奸党被铲除,政局一时稳定之后,以78岁高龄自家乡启程北上,应召掌詹事府事。

《山水图页》隐含董其昌的禅理人生观,画面下方河畔三片地象征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石峰嵯峨象征着学而高则仕,但仕途由令人深感崎岖险要,为官无限风光在险峰,明代后期的腐化现象,官场明争暗斗随时从高高的山峰掉下来;杂树群立且树下有茅亭象征着田园生活,即是绿树清风、小桥流水,非常简单却诗意的生活,宁静而美好,与世无争,但是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也没有热闹的人群;高高的石峰在画面所占幅面大说明走仕途是社会主流思想,读书主要出路就是要做官;石峰与杂树隔河相望,隐含处身官场与田园生活是两种生活观,但两者仅有一水之隔;河流弯曲向上传达了官场一波三折,最后没有达到权利顶峰就退出。

《山水图页》是董其昌几十年的仕途生涯的写照,以禅理作为明哲保身的处世思想,一有政治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以回避的态度对待现实的矛盾或官场的是是非非,风波一平息起用就赴任,几次反复归隐和出山说明仕途还是他的主导人生观。

[1](俄国)瓦西里·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美国)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孟佩欣,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3]张红霞.中国文人画与水墨画精品鉴赏[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4]程至.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明代卷)[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5]单国强.明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6]周林生.明代绘画(修订版)[M]//中国名画名家赏析.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董其昌山水画线条
线条之美
董其昌的面具
雒红强山水画作品
精致线条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程灿山水画作品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