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课堂改革的的思考
2013-05-28王宏武
王宏武
《湖南教育》刊发了《小学课堂改革的几个问题与思考》(以下简称“付文”),透过付文发现,付老师对“高效课堂”的解释与例证之间有相互矛盾之嫌,现指出来,与付老师商榷。
一、这是“高效课堂”吗
“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这是付老师对什么是“高效课堂”的解释和说明,这个“解释”和“说明”没什么问题,这确实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可见,“高效课堂”是“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的课堂。无疑,这种课堂是值得教师们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的课堂。令人遗憾的是,付老师接下来又自相矛盾地说:“可以看出,‘高效课堂最终还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产物,基本上还是为了适应中考、高考那两根指挥棒。
尤其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所谓的‘高效。……每所学校有每所学校的校情,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学情,……中学有中学的教学特点,小学有小学的教学特点,……因此,适合中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如果照搬到小学,其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等等。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付老师对“高效课堂”缺乏本质的认识,所以才出现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二、什么是“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课堂”?吴刚平教授说:“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悖于教学目标;‘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效益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高效课堂的产生是这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①。山东省兖州第一中学校长杜金山说:“我校有‘五高指标检验高效课堂的效度。第一,学生的参与度高。第二,动脑深度高。第三,全面发展达成度高。第四,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第五,课堂的幸福指数高”。①
可见,“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在效果、效率和效益三方面的最优化实现的课堂,也就是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最佳效果的课堂,还是师生共同发展、充满幸福感的课堂。由此可见,“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和为之奋斗的课堂模式。
它没有学段之分,它不仅适用中学课堂,也适用小学课堂,还适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因为任何课堂教学活动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内容不外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学习兴趣与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等。可见,“教学目标”是一个“综合”的教育学概念,涵括的内容是多维度的,不是单一的。如果“教学目标”只定位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上,肯定是错误的,说严重点,是反动的,因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高效课堂”与“低效课堂”或“负效课堂”相比较,“高效课堂”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等,因为,这是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是决定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因此,付老师说的“‘高效课堂最终还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产物,基本上还是为了适应中考、高考那两根指挥棒。
三、后语
写完上述文字,笔者忽然想起一一件事。前不久,某县招考教师,在面试环节中主考官向每个应聘者(有些是应届高校毕业生,有些已有多年从教生涯)提了三个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做了哪些规定?
2、你对眼下个别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有何看法?3、学校为什么坚持以教学为主?这些应聘者在回答“问题1”时说:“一是女教师享有产假权;二是享有各种保险和福利待遇。”在回答“问题2”时说:“如果是双休日或节假日搞‘有偿家教是可以的。”
有的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收点钱给学生补课,是合情合理的。”至于“问题3”,近20名应聘者,大多放弃回答,就是回答了的也不正确。笔者想,作为师范院校毕业生,“问题1”和“问题3”在《教育学》这门学科中都有介绍和说明。至于“问题2”,教育部关于禁止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是三令五申,既有专门的会议,又有红头文件,还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报刊和网络媒体的报道等。为什么这些应聘者对这些简单的问题不能做出较好的回答,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他们在职前的求学阶段对《教育学》和所学专业问题重视(学习)不够;二是职后(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对教育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关心)不够,涉猎的知识面狭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人对某种观点和现象的分析判断是否正确,既与他的学识水平有关,也与他对问题的思考角度和体验有关。所以,笔者对付文的意见未必中肯,更不敢说十分正确。因此,敬请付老师多给笔者的拙文提宝贵意见,包括对笔者的批评。自古以来,关于教育观念和理论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有争议才有进步,是好事情。何况笔者之前刊发的一些文章也被同行们质疑过,批评过。因此,笔者也就释然了。
(湖南省岳阳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