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2013-05-28李和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0期
关键词:橡皮塞白烟白磷

◆李和东

作者:李和东,东平县接山镇第一中学。

在人教版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实验的教学素材有些欠缺和不足。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蓝本,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源泉。因此,实验素材的选择上就应该考虑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部分实验的操作加以改进和创新,收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材第12页:

(2)……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图1-12(略)所示,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1.1 实验分析

1)澄清的石灰水的有效成分为Ca(OH)2,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很小的(在20 ℃时的溶解度为0.17克),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37页图9-13(略)可以看出]。经过实际测量,用手拿着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感觉到烫手时,烧杯内的平均温度为37 ℃,此时的溶解度为0.14克。而这0.14克Ca(OH)2是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用来润湿烧杯内壁的Ca(OH)2就很少了。

2)烧杯内的温度逐渐升高,水分很快就蒸发了,Ca(OH)2就会析出来。Ca(OH)2和CO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最后得到的白色沉淀是Ca(OH)2和CaCO3固体的混合物,并不是全部是CaCO3固体。

3)笔者经过多次实际实验,发现烧杯内壁的水分蒸发以后,根本观察不到白色的粘附物,所以很难得出有CO2气体生成的结论。

4)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要把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点燃的操作难度较大,很多教师和学生很难做成功。其原因在于:①吹灭或扇灭时很多的白烟扩散开,火柴不容易点燃;②焰芯周围的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所以用火柴很难点燃。

1.2 实验改进

1)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细小的水珠产生,由此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生成。

2)用一个集气瓶罩在火焰的上方大约几分钟的时间(装置见图1),迅速用一块干燥的玻璃片盖在烧杯口上,将烧杯放在桌面上,将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倒在烧杯中,振荡,可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CO2生成。

3)用一个酒精灯的灯帽盖灭,迅速移开,用点燃的火柴接近白烟就可以把白烟点燃(装置见图2)。

图1

图2

2 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的实验

教材第16页: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比较。

2.1 实验设计的缺陷

1)实验操作在开放体系中完成。

2)人体呼出的气体接近于人的体温,而按教学进度,开展本实验的时间是9月份,9月份的气温低,玻璃片上的水珠是由于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所致。另外,冷而干燥的烧杯放在空气中也可以产生这个现象。所以,本实验的结论缺少说服力。在广东、浙江、海南等9月份温度高的地区做此实验,效果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这个现象。因此,实验的结论缺少说服力。

图3

2.2 实验器材

青霉素瓶(带瓶塞);少量冰渣;吸管。

2.3 实验操作步骤

1)将青霉素瓶的瓶塞打开,其中的一只在空气中静置2分钟,塞紧瓶塞。

2)用吸管对另外的一只瓶子内吹气约2分钟,迅速塞紧瓶塞。

3)将两只瓶子浸没在冰渣中约2分钟,装置见图3。

4)取出瓶子,用吸水纸将瓶子的外壁擦干净,可以观察到对着吹气的瓶子内壁附着的水珠比盛空气的瓶子多。由此可以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比吸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多。

2.4 实验改进的优点

1)实验操作简单,材料易得,实验室仅需要提供少量的冰渣即可完成一个班的分组实验。

2)空气和呼出气体分别被密封在两只瓶子中,不受外界影响。

3)设置对比实验装置,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3.1 测定方法的缺陷

1)实验时都要在瓶外点燃红磷,再伸入瓶中,燃着的红磷放出的热量使瓶内的空气膨胀,有一部分空气被排除了,增大了实验的误差。

2)瓶子上部的氧气没有反应完,进一步增大了实验的误差。

图4

图5

3)在点燃红磷时产生的白烟污染了教室里的空气,不利于师生的健康。

3.2 测定方法的改进

【方法1】装置如图4所示。取一只大的试管,将一只注射器的针头倒穿过橡皮塞,针尖又插入橡皮塞中,然后塞紧橡皮塞,用红色水性笔将试管平均分成五等分;实验时取足量的白磷放入试管底部,塞紧橡皮塞;用试管夹夹住具支试管在热水中加热片刻,白磷即可燃烧,产生浓浓的白烟;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将试管倒置在水槽中,打开针尖上的橡皮塞,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就会进入试管中,流进试管的水量十分接近试管容积的1/5。

【方法2】装置如图5所示。在一个广口瓶中放入一块铜片,并将瓶子平均分成五等分,在铜片上放一块吸干的白磷,塞好橡皮塞,用止水夹将乳胶管夹紧;将瓶子放在热水中加热,可以观察到白磷在瓶子中燃烧,产生浓浓的白烟;待瓶子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到瓶子中。测得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接近1/5。

【方法3】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器材:集气瓶、燃烧匙、60毫升注射器、水、红磷。

2)实验步骤(实验装置见图6):

图6

①事先量出集气瓶的实际体积V1;

②先在注射器中抽取60毫升水,将针头穿过橡皮塞;

③在燃烧匙中加入适量的红磷,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④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将红磷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可以看到注射器中活塞慢慢往下移;

表1

⑤活塞停止时,记下此时的体积为V2,用V2/V1,就可以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实验数据处理见表1。

3)实验说明。

①燃烧匙接触的面积小,有一小部分的氧气是不能参加反应的。陕西师范大学的张贞、杨承印采用KY-2B型指针式控氧仪测得集气瓶内剩余氧气的平均含量为2.45%。也就是说,不管采用过量的白磷或红磷,瓶内的氧气始终无法反应完,最后得到的结论都是一个约数——21%。

②采用教材上的装置,冷却集气瓶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对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影响。用改进装置则可以观察注射器的活塞“动态”的慢慢的下降的过程。通过注射器的示数变化来测定氧气的含量。

【方法4】实验装置见图7。

图7

1)器材:铁架台(带铁夹)、U形管、橡皮塞、酒精灯、铜丝、火柴、水、白磷、镊子。

2)实验步骤。

①将铜丝锤扁成“勺”状,穿过橡皮塞,在“勺”中放一粒白磷。

②在U形管中加适量的水,在一端留一段空气柱,将橡皮塞塞入U形管,将空气柱平均分成5等分,用红色胶圈作标记。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的白烟,空气柱中的水位逐渐上升,到达大约1/5处。

3.3 实验改进的意义

1)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十分接近瓶子容积的1/5。

2)减少了在酒精灯上点燃和伸入瓶中等步骤,不会污染室内的空气,有利于保护师生的健康,符合环保理念。

3)装置的气密更好,操作简便,现象直观明显,在实验教学中值得推广。

图8

图9

4 硫在氧气中燃烧

教材第34页:

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的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然后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装置见图8)

4.1 实验设计的缺陷

1)取用的硫粉质量大,产生的SO2多。

2)燃烧匙要遮挡部分火焰,影响实验观察的效果。

4.2 实验改进的方法(装置见图9)

1)用玻璃棒代替燃烧匙。

2)先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产生的SO2气体。用玻璃棒在酒精灯上加热至发烫,蘸上少许的硫粉,可以观察到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然后迅速伸入氧气瓶中,可以观察到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3)产生的SO2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避免污染室内空气,保护师生的健康。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国家出版的主流教材,是很多地区高考和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更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吸收当前实验教学的优秀成果。

猜你喜欢

橡皮塞白烟白磷
白磷的发现,很有“味道”
邪恶的空中焰火:白磷弹
烟气消白烟道导流板CFD数值模拟流场设计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汽车排气管排白烟的故障分析与修理
启启、蒙蒙勇闯蚂蚁国(164)——冰棍儿为什么冒“白烟”
把白磷弹关进“笼子”
一次性注射器代替电动吸痰瓶橡皮塞通气管
自制角动量守恒演示仪
稀硝酸与铜反应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