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2012年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暨标准审查会上的讲话

2013-09-26郑富芝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20期
关键词:教学仪器装备标准化

◆郑富芝

此次年会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召开的第一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年会。专题研究标准化的建设工作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首先,我代表基础教育二司,也受刘利民副部长的委托,向出席会议的各位委员、各位专家和代表,向所有奋战在教育装备标准化领域的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并借此机会,对教学仪器研究所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表示感谢,感激大家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做了大量工作。

下面,我就基础教育装备和标准化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1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 加强教育装备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也即将普及,学前教育距离基本普及的目标已经很近。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看,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要实现两个重大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由普及转向提升质量、提升内涵;第二个转变是由片面的质量观转向全面的质量观。过去更多的是扩大规模,建校舍,买设备。下一步主要是提高质量,要把设备利用好、发挥效益。全面的质量观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动手,必须要去实践,也就是必须要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因此,必须要有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实验仪器装备。

1.2 加强教育装备工作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东中西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装备配置水平也参差不齐,区域之间、学校之间质量差距比较明显,尤其反映在教学仪器装备的水平,特别是在实验教学方面。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师资和技术手段。师资的培养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在技术手段方面,只要有经费、有标准、有规范,可以很快装备起来。因此,加强教育装备建设,可以尽快缩小教育的硬件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1.3 加强教育装备工作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也专门提出,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全党奋斗的目标。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等多方面的现代化,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装备、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装备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载体和手段,承担着演示、反映、诠释科学的理念、科学原理的重要使命。承载着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教具可以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教育思想和科学原理。要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装备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要率先实现。总之,要站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高度认识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要作用。

2 进一步明确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要使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走向成熟和定型的重要标志是标准化,没有标准化谈不上成熟,更谈不上定型。从某种意义上讲,标准是质量,标准是规范,标准也是秩序。

标准是质量,标准不仅保证教学仪器产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符合标准的教学仪器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标准是规范,学校教学仪器产品的配置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有了标准才能规范,最好的规范是建标准。这几年财政投入非常大,薄弱校改造项目前两年每年投入80多亿元,2012年中央财政为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投入160亿元。在配备的时候,要考虑设备是否按照规定生产、按照规定配置。实验室是否按照标准配备,是否有可依据的标准。规范可以保证效益,否则资金投入的效益就会降低。

标准也是秩序。目前,教学仪器装备市场由于缺乏行业的有力监管,比较混乱、无序,容易出现不规范、不安全的状况,通过标准化可以有效解决教育装备市场混乱的局面。凡是进入学校的,必须按照标准生产、按照规范配置。

3 深刻分析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 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自1988年成立至今,全国教学仪器标委会已历时4届。经过20多年的努力,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研究制定了《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 总则》《教学实验室设备 实验台(桌)的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等8项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了《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等511项教育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提高教育装备产品质量,规范教育装备市场秩序,加强实验教学、科技探究活动开展,促进教育装备标准建设和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制定的国家标准和教育行业标准已经成为各地学校实验室装备和仪器设备采购的重要依据。这些标准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设备、图书和校舍发挥了重要作用。

2)教育装备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随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过去的基础教育扩展到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如数控、机电、新能源、护理、汽车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等专业技术装备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中。另外,基础教育也从理化生等主要学科实验逐步扩展到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装备技术标准的建设,从学科标准扩展到校园教学设施安全以及管理通用标准等方面。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分类指导更加细致有效。

3)标准化研究工作迈出新的步伐。一是由过去单纯的立项制定标准,进入到前期研究论证后再立项,使标准的立项更加科学,更加规范,依据更加充足。二是由小到大。过去我们只能立小项目,现在开始立大项目。这充分说明大家经过这些年辛勤的努力、探索和研究已经有很大的积淀,具备承担大项目的水平、条件和能力。今后,我们将会碰到更大的项目,我们要有能力和魄力承担它。

3.2 教育装备标准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多年来,标委会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标准化研制经费严重不足。由于标委会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直以来缺乏专项投入,已经完成的标准主要靠教学仪器研究所自筹经费和广大委员专家的无私奉献与付出。

2)标准化专业队伍建设任务相当繁重。既懂产品、又懂标准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

3)缺乏标准落实的配套政策和制度环境。现有标准数量仅占需求的不到40%,已经制定的宝贵标准也没有完全得到有效落实。缺乏制度和政策保证,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和准入门槛尚未建立,对标准执行的结果缺乏必要的奖励和处罚措施,基础教育装备质量难以保证。

4 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4.1 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争取专项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4.2 要加快队伍建设步伐

逐步健全和完善标委会下属各分委员会,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建立良好的内部协调和运行机制,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吸引一流专家和优秀专业人才,打造一支具备权威性和代表性、高度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标准化人才队伍,提升标委会的层次和规格。

4.3 要做好各项标准的落实工作

标准颁布后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标准的贯彻和实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代表国家要求和行业规范,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把住以下三关。

第一是质量。一旦立项,就要研究制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标准。

第二是实施。标准颁布后,要宣传、督促和实施。重要标准要加强宣传报道,宣传标准的重要性、意义及标准颁布后的预期效果。

第三是监管。国家标准,尤其强制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监管和准入的制度和办法,建立标准执行的工作机制,构建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教育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立行业规矩和标准,加强宏观监管,进入学校的教育装备必须符合教育规范、符合标准。采购环节的监管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4.4 要加强管理工作,使其更加规范和高效

要立好规矩,明确工作程序,研究高度专业化的工作机制,提高标准审批颁布效率。

总之,教育装备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事关师生的健康与安全,更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我们希望各位委员和专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科学求实、务实的精神,继续完善基础教育装备标准体系,为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服好务。同时,也希望各位专家和委员能发挥主人翁精神,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多出谋划策,以利于我们改进工作。

谢谢大家!

(此文系作者在2013年1月召开的“2012年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暨标准审查会”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教学仪器装备标准化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标准化简述
防晒装备折起来
加强教学仪器装备合理配置,提高运用水平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交通运输标准化
用教学仪器测试电磁炉外泄电磁辐射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恢复建所30周年庆祝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