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误区与价值建设取向
——兼以鲁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为例

2013-05-25江苏省丹阳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212300侯建成

地理教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案例师生教师

江苏省丹阳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212300) 侯建成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误区与价值建设取向
——兼以鲁教版地理必修教材为例

江苏省丹阳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212300) 侯建成

从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选取、使用角度论述当前地理案例教学中的误区,主要有重形式,轻内涵价值;重主导,轻主体参与;重拿来,轻创新能力;重教师“教案例”和学生“背案例”,轻知识和方法的迁移;重模式,轻教学个性;重随机,轻远景规划;重问题,轻活动历练;重教材内容整合,轻师生生活经验感悟。并针对误区提出正确认识地理案例教学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价值建设意义、创立地理案例教学的价值建设原则、创新地理案例教学等价值建设取向。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误区;价值建设取向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以地理案例为研究对象,以地理问题为导向,以地理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范例式教学模式和方法。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既有利于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案例教学适应地理的综合学科特色,但有些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并在新课程实施中常常陷入一些误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广阔而崭新的平台和天地,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方向和新视角,能够促进地理教学核心价值理念的实现与推广,并最终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施中的误区

1. 重形式,轻内涵价值

一些地理教师由于对地理案例教学缺乏正确、完整的认识,认为地理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意地选择一、两个教学事例,或是虽然选择了与教学内容较为贴近的教学案例,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运用与教学内容是“两张皮”,结果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难以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致使实践中的地理案例实质上仍是一个个孤立的“案例”而已。地理教学案例是服务于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的,它们之间应该有着有机的、本质意义上的联系与融通,地理教学案例不仅仅是个“例子”,更主要的是能够体现出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知识价值、教育理念,体现的是教学者所要传达给“受教育者”的一种积极的、具有一定导向性的思维观、价值观、人生观。事实表明,不同地理教师的地理案例教学在形式上可能相似,但所达到的效果却可能大相径庭。

2. 重主导,轻主体参与

地理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在这个“主体”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但是,在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是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的少,学生没有真正充分、积极地参与到案例教学的“创造性”思辨过程中来,学生在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依然还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此外,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能不自觉地陷入角色误区,或者放任自流,任学生自己去讨论、争论;或者越俎代庖,担当“演说员”的角色,从头至尾只顾自己发表见解;或者充当“仲裁员”,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有损于案例教学的效果,甚至直接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放任自流,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整个课堂将是一盘散沙;越俎代庖,学生成了纯粹的观众,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横断是非,容易损害学生的积极性。

3. 重拿来,轻创新能力

一些地理教师看到别的教师新颖、别致的教学案例,马上就拿着U盘迅速地“移植”过来,然后就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模仿。殊不知,优秀地理教师的地理教学案例是根据其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编制的,有着所在学校地理生态化教学理念的地域性特色,这种简单的“移植”只能是东施效颦。

4. 重教师“教案例”和学生“背案例”,轻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在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地理教师过分强调地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模式化,把地理案例素材当作地理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甚至还要求学生一定要记忆和背诵该地理案例。地理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案例内容并进行深入研究,还要精心准备好案例讨论时学生可能涉及到的知识“诉求”。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很容易陷入“教案例”的误区。

5. 重模式、轻教学个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地理案例教学已成为一种常规性的地理教学范式。但是,一些地理教师从地理常规教学的要求出发进行地理案例教学,缺少体现自己个性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地理案例教学,只是一味地追求地理案例教学的模式、定式,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案例教学,都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模式,这就未免不切实际。“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地理案例教学的思路普遍趋同,就会导致地理案例教学个性化特色彰显的缺失。不同的教师、对象、目标、内容、难度、课型等,就应该有不同的案例教学方式。

6. 重随机,轻远景规划

许多地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地理案例教学中的主动规划的意义和价值,但普遍缺少基于自身学校学生素质起点的地理案例教学长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往往就课论课,“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地理案例教学的随意性强,没有设计,没有远景规划,没有围绕自身地理教学个性的地理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系统。

7. 重问题,轻活动历练

一些地理教师在实际的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地理问题情景的创设,但是却“疏于”引导学生对其创设的问题情景的深层次的活动探究历练。即使设计了若干的“问题串”,一些问题也仅仅是问答式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活动、探究和体悟,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活动”意识,引起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研究探索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速学生学习主体性学力的恢复。

8. 重教材内容整合,轻师生生活经验感悟

皮亚杰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就是说,走进教室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地理学科本就植根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如果在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把本应是师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处理成“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故事,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没关系”,怎么能够产生真正的教学互动和共振呢?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更新课程理念,挖掘丰富的生活课程资源,以此为纽带,用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去满足学生在理智、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生动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共同建构知识,从而达到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价值建设取向

1. 正确认识地理案例教学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价值建设意义

(1)增强地理教材的普适性、可读性

对地理案例教学的编写体系和教材结构进行有机整合后,可以使教材内容更鲜活,更贴近学生的需要,使地理教学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避免了教学过程的泛化与枯燥无味的现象。如在讲述必修2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知识时,教师对每一个有关区域的问题都用经典地理案例的形式呈现,如用“渡渡鸟的灭绝”来说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用“我国退耕还林工程进展情况”案例来阐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些案例的展示避免了就理论说理论,在“案例”教学中再引导学生在这个案例中归纳出案例所要探讨的地理问题的一般原则、方法和措施。

(2)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性

叶圣陶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地理教师应该从教材这个例子出发,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创造性使用。在进行地理案例教学时,教师在说明一个新的地理理论知识时,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出知识要点,而是从一个个鲜活的、贴近学生生活体验与感知的地理案例入手,引导学生去分析地理案例,从中总结、归纳出这一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这样就把学生看成知识的探索者,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地理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笔者在讲授“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一教学内容时,请来自于丹阳界牌、后巷的同学,结合他们的“家庭作坊式”乡镇企业发展新模式(即“苏南模式”),列出了一些产业链结构图:

图1 眼镜、皮革个体经济产业链

(3)促进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自然、社会信息的更新数量、速度都达到了空前程度。在这种背景下,个人掌握多少具体知识已不再是至关重要的,而有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有无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却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观点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地理案例教学恰逢其时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对于促进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可操作性。

例如,笔者在讲授“农业的地域类型”内容前,就“活动”中的:……发展商品谷物的好处;试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举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问题,结合丹阳华南九房农村进行的“稻鸭共育”水稻生态农业种植新技术,组织同学们利用双休日时间,深入到九房农村实地进行采访,了解该种水稻生态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情况,以丰富和充实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亲身观察和质性认识。此案例说明,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材,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地理教师要勇于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课堂内外的生命地理教学之中。

2. 创立地理案例教学的价值建设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地理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师生,因此地理案例教学要改变以教师单一主导的现象,体现师生双向互动的主体性。一方面要让师生广泛参与地理案例教学的设计;另一方面更要让师生真正融入到地理案例教学之中,全身心参与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自动融入地理案例教学的情境中,把自我意识调整到地理案例教与学要求的状态,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地理案例所要象征的积极地理意义,以及教学价值的反思意义。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对地理案例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纯粹应付、走过场式的地理案例教学永远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感染力。

(2)技能性原则

地理案例教学应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分析、综合等地理基本技能,尤其应该强调地理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如在教学鲁教版必修三中“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时,表面上看是通过分析其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探究其综合整治措施。其实质却是通过该地理案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的反思,从中认识到:以资源开发为主而兴起的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资源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探究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借鉴、采取的主要对策。

(3)繁简相宜原则

选择案例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选用难易相当、繁简相宜的案例。一方面,选择的案例要有一定难度,注意多包含一些必须运用新知识才能解决的困惑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迫使他们勤于用脑。另一方面,选择的案例又不能太难、太复杂。案例的难度太大,超越学生的实际可接受度,绝大多数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无法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分析讨论便无从进行,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在地理案例教学中,究竟选择什么样的地理案例才是“上品”案例呢?好的地理案例应该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描述一个有趣的、真实的地理故事;紧扣教学内容,并与学生的兴趣相关;通过案例分析、处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引人深思,有争论余地;体现解决地理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

(4)因材施教原则

地理案例教学是在大信息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所选取的地理案例如果涉及区域地理知识,而学生该方面的地理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就必然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案例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阅历、成长地域、知识基础等特点,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案例,或增补相关知识资料背景,降低教学难度。例如,在鲁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的教学中,笔者就以师生所在历史文化名城——丹阳或镇江市为例进行分析教学。

3. 创新地理案例教学的价值建设取向

地理案例教学,对于提升师生的选材、实践、反思能力大有裨益。从地理案例教学的机制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的创造是一个积极的隐喻过程。首先要对地理案例教学进行理性的分析,看哪些地理案例教学的价值建设取向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案例教学符号来承载。其次了解案例教学的价值建设取向对地理教学的师生双方各种角色如社会、教材、教师、学生、家庭背景、生活阅历、培养目标等的要求。第三是依据这种要求选取特定的地理案例教学形式,并把它和特定的社会诉求、课标要求、考试说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案例选取、分析方法,以及良好的阅读地理书籍习惯,依托学校图书馆、校园局域网资源,一是成立地理案例学习“读书会”小组,并采用富有魅力的“七色花”地理图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如果每天坚持读地理课外书半小时,地理“读书会”的监督员就把七色花的花瓣涂上鲜艳的颜色,贴在教室园地里,以示赏识和鼓励。二是开展地理案例学习课外“读书七天乐”,用中国或世界地图来装点图案,读的地理案例越多,涂出来的图案就越漂亮。三是开展“书海拾贝”,写地理读书笔记,用最质朴的语言记录下自己的困惑和感悟。

创建“阳光地理案例”月报。为了锻炼学生的地理案例学习心智,拓展地理案例教学学习领域,可结合案例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创建地理案例科普宣传小报——“阳光地理·案例”月报。内容包括“地理时事案例”“地理新科技案例”“地理漫画案例”“地理图库案例”“地理与生活案例”“校园地理案例”等。“阳光地理·案例版”月报还不定期的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地理大事件,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地理案例小专刊,如“贵州‘旱迹’斑斑”“武汉‘看海’”“PM2.5情报”“江南‘石漠化’——不一样的水土流失案例分析选编”等,使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身边的地理案例与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息息相关。

办好地理橱窗——“地理·案例与生活”。橱窗内容有:地理案例学习技巧、地理疑难案例解析、地理案例与生活、地理名校(每月介绍一所国内外地理名校名专业)、地理名著介绍等。在学校每年一度的校级“特色橱窗”评比中,地理教研组主办的“地理·案例与生活”总是榜上有名!此外,还可以适时适机地走进社区,“以案说法”,宣传地理科普知识,服务社会,服务生活。

地理案例教学是师生成长的记事薄,从开始的尝试到成功的案例选取、应用、拓展,见证着师生的学习、探索、再学习、再探索的奋斗和成长史。同时,地理案例教学蕴含丰富的师生地理学习共同体启蒙、发展、成功的积极精神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并深刻塑造着师生的地理学习风骨。

(责任编校:杨静)

猜你喜欢

案例师生教师
最美教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师如何说课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麻辣师生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