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梅枝叶凋萎病病因分析及综防建议

2013-05-25何桂娥徐春燕何凤杰

浙江柑橘 2013年3期
关键词:结瘤固氮效唑

何桂娥 徐春燕 何凤杰

(浙江省台州市经济作物总站 椒江318000)

杨梅枝叶凋萎病病因分析及综防建议

何桂娥 徐春燕 何凤杰

(浙江省台州市经济作物总站 椒江318000)

杨梅是我国著名的特色水果,主要分布长江以南,主产区有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近年来,杨梅枝叶凋萎病(又称杨梅黄化枯死病)成为杨梅一种新的病害。福建省发病已有报导,浙江省温州、台州、丽水、绍兴等地均有发生。黄岩1999年在屿头乡引坑村东魁上发现,仙居2004年在步路乡西炉村荸荠种树上发现,椒江2008年在李宅村东魁上发现,天台2009年在街头镇九遮村东魁上发现,临海2009年在括苍镇宝上岙村东魁上发现。杨梅枝叶凋萎病呈蔓延扩散趋势,影响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发病症状、发病条件、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结合各地研究成果,分析病因,提出综合防治建议。

1 发病症状

叶片症状在夏秋季(7~10月)最为典型,病枝在抽发夏梢时基部老叶开始发病,有的叶尖、叶缘先变褐色,有的叶片基部先变褐色,渐至全叶似开水烫干枯脱落,枝条叶柄脱落处长白色附着物,枝梢顶端盲芽簇生,为全年落叶最严重时段。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个别5~6月多雨年份6月下旬开始。冬季(11月至次年2月)病情进展缓慢,叶片及枝梢慢慢青枯,如遇低温冻害病情加重。病情轻的枝梢发生不落叶黄枯枝,形成黄枯枝与正常绿枝相间的树冠;病情重的发生黄枯树,有枝干纵向裂开,似冻裂。春夏季(3~6月)病情较为稳定,叶片为正常绿色,5~6月遇干旱天气或高温中午,个别病枝春梢、幼果萎蔫。

病树先是零星枝梢发病,顶枝、内膛枝均能发病,春梢发梢慢,梢短、梢弱。病枝顶端先枯死,下端枝干木质部、形成层变褐色,韧皮部仍绿色,之后整个枝条逐渐枯死。地下部根系死亡往往与地上部枯枝相对应。

苗圃发病当年苗木枯死。幼树发病后2~3年地上渐渐枯死,并伴随枝干韧皮部开裂,根系枯死。大树发病当年枝梢枯死而枝干正常,严重影响树势,树冠逐年减小,若放弃管理,3~4年后成片枯死。发病中心明显,以户或区片为中心。

2 发病条件

2.1 地形

据病区调查,平地、山凹洼地先发病,且发病重;从坡段来看,低坡发病重,逐渐向上坡扩展;从坡度来看,缓坡发病重,陡坡发病轻或不发病;从坡向来看,东南西北均能发病,个别的北坡、风口发病相对重。

2.2 土壤状况

据病区调查,土层深,土壤粘,通气性差,排水不良的易发病,且发病重。据调查,病区土壤pH4.2~5.2、平均4.5,有机质(24.0~32.6g)/kg、平均28.9g/kg,全氮0.137%~0.197%、平均0.161%,速效氮(95~101mg)/kg、平均97mg/kg,速效磷(2~241mg)/kg、平均130mg/kg,速效钾(76~648mg)/kg、平均283mg/kg,有效锌(2.34~12.7mg)/kg、平均6.72mg/kg,有效硼(0.54~1.59mg)/kg、平均0.96mg/kg,样品数均为4。土层薄,土壤砾石、砂粒含量高 ,通气性好的则不易发病或发病轻。

2.3 栽培管理

从病区调查看,修剪、疏枝技术不到位,以多效唑控梢为主的发病,出现梢短、叶节短、新梢簇生、叶片皱缩等多效唑过量症状,随后树冠零星发生枝叶凋萎病。

2.4 气候条件

夏秋季病情发生程度与7月至10月雨量、气温、日照时数、台风等气候条件有关。据椒江洪家气象站资料分析,2008年7至10月台州市区雨量553.1mm、平均气温26.5℃,日照时数749.2h,无明显台风影响,因雨量多,气温高,当地病区病情相对重,主要表现病树大量落叶;2009年、2010年7月至10月市区雨量分别为756.2mm、821.0mm,平均气温分别为26.4℃、26.3℃,日照时数分别为712.8、778.1H,无明显台风影响,虽然雨量多,但病情均相对轻,落叶较少;2011年7月至10月市区降雨量591.9mm,平均气温25.9℃,日照时数762.8h,无明显台风影响,气温不高,无明显旱情,病情也相对轻;2012年7至10月市区降雨量644.4mm,平均气温25.9℃,日照时数864.1h,受台风“海葵”影响,8月7~8日台州沿海地区14~16级大风,沿海平原和高山地区达9~12级,内陆8~10级,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雨量达152mm,由于台风影响和日照时数多,病情相对重,病树落叶较多。

冬季(11月至次年2月)病情与低温冻害有关。2010年12月15日台州自北而南普降大到暴雪,寒潮过程出现7至10级阵风,13日到16日,最低气温山区达-8℃到-10℃。受寒潮影响,天台县街头镇九遮村病区的平地杨梅成片枯死(可能冷空气沉降有关),其它病区杨梅发生不落叶的黄枯枝,冻害加重了病情。

2.5 发病树龄

发病多见于幼龄结果树,病情重的1~2年死亡。夏秋季病情重的若遇冬季冻害常导致枝干韧皮部纵向开裂,全树枯死;病情轻的树加强管理,控制多效唑施用和挂果量,能延缓死亡;平地苗圃发病,疑似嫁接施用多效唑过量的接穗或多效唑控秋梢过量。

2.6 品种抗性

同一园东魁、荸荠种、水梅均能感病,东魁发病相对较重。

3 病因分析

3.1 与施用多效唑过量有关

发病多见于施用多效唑过量的户、区片和东魁幼龄结果树,因生产者为促进幼树早结丰产,对幼龄结果树普施多效唑促进花芽分化,尤其树势强的东魁。平地、缓坡地因土深树势强,多效唑频用。据对病区调查,个别农户滥用多效唑:一是喷施浓度高、次数多,喷施15%多效唑浓度180~300倍液,个别125倍,年喷施2~4次;二是土施、喷施连续用。如天台龙岩西山一农户对将投产、初投产树2009年10月份施15%多效唑7.5g/株,2010年4月中旬喷1次、9月喷2次,浓度为200~300倍液2008年及以前多效唑施用情况园主记不清不排除没用,2010年秋73株东魁杨梅,50株得枝叶凋萎病,且无法挽救;三是多效唑与农药混合喷。多效唑与农药混合后不但树冠喷,而且主干、枝杆都喷,液量过大。因此认为,可能是由于多效唑施用过量抑制枝梢和根系生长从而导致杨梅树体衰弱。据有关杏树多效唑施用过量报道,当年新梢生长量仅为1cm,致使全树2mm 以下的细根死亡率达50%,10mm以上的输导根死亡率20%。由于根系大量死亡,又造成地上树势衰弱,导致细菌性穿孔病的严重危害,7月中下旬就有部分叶片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果实的生长,导致大面积杏园丰产不丰收的主要根源在于施用多效唑过量[1]。

表1 不同病情新梢根系生长调查

2013年6月3日在杨梅春梢定梢时,分别对施用多效唑过量、轻度枝叶凋萎病、中度枝叶凋萎病、生长正常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表1可以看出,正常树枝梢长而粗壮,过渡根多,输导根多而细长,根系分布广,根色鲜亮;施用多效唑过量梢短、梢少、梢细,根系短,分布窄,输导根少而粗,部分变褐色,根色不鲜亮,少量根开始死亡;轻度枝叶凋萎病的枝盲芽簇生,根系死亡较多,中度枝叶凋萎根系死亡多。土壤有机质分解、腐殖质合成需要微生物参与,在土壤总的代谢活性中起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减少会影响地力和养分的供给。而多效唑对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影响。据袁志华等[2]研究,多效唑对土壤细菌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多效唑对土壤真菌数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浓度为250mg· L-1的多效唑对真菌数量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施药后1d、7d、14d,真菌数量分别比对照降低93%、85%和86%;高浓度范围内(50~250mg)·L-1,随着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浓度的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不同程度的降低据任海英等[3]研究发病杨梅根系内菌根菌丝数量较少,而且呈泡状崩解;发病杨梅根围分离到的孢子空壳率较高,多数崩解。因此认为施用多效唑过量对杨梅根围微生物及根菌影响有待研究。

3.2 与立地条件有关。

我国有4种杨梅,其中毛杨梅、矮杨梅、红杨梅能与Frankia 放线菌共生结瘤固氮[4]。杨梅属植物分布较广,耐瘠薄,在不同土壤中都能生存,也能结瘤固氮,但不同的土壤质地 对其结瘤固氮影响较大。吴晓丽等[5]研究表明,花坛土有利于杨梅的生长和结瘤固氮,其生长量、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分别为31.687g/株、1.789g/株和3.420μmolC2H4/g鲜瘤·h;红壤+砂(2:l混合)次之,在这种土壤上栽植的杨梅,其生长量略低花坛土,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接近于花坛土;砂+花坛土(10:1混合)居第三;红壤最差,分别仅为8.32g/株、0.333g/株和l.315μmolC2H4/g鲜瘤·h。陈因等[6]在生物固氮的研究中发现,供氧量也影响根瘤固氮活性,如香杨梅的根瘤在20%~25%的供氧量下固氮活性为最高,在40%~50%的时,差不多完全抑制了固氮活性,当供氧量降至12%以下时,这些共生结合体的固氮作用剧烈下降,大量缺氧不但减弱固氮能力,而且还会使瘤的发育数减少,所以自然条件下杨梅根瘤比较集中在土表层,可能就是供氧情况造成。杨梅属植物适于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土壤pH为5.4~6.0时,杨梅生长量、结瘤量及根瘤固氮活性最高,分别为l8.542g/株、1.182g/株和2.524moCC2H4/g鲜瘤·h[5],香杨梅在pH为4.0时尚能结瘤固氮[4]。在较低的pH下,尽管根继续生长,但香杨梅结瘤较差[7]。病区杨梅大多生长在平地、缓坡地、山凹洼地,土壤积水,土层深厚,砂砾含量少,质地粘,通气性差,pH值低。而杨梅菌根共生、好氧,耐瘠薄、忌水,从而影响杨梅根系生长。

3.3 与气候有关。

7~10月份雨量、雨日、气温、日照、台风和冬季极端低温、冻害有关,前者主要影响落叶或黄枯枝,后者主要导致黄枯枝和黄枯树。

3.4 与病原菌有关

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浙江省杨梅产业的病害,根据目前的发病规律调查与接种试验研究结果,初步确定致病菌为拟盘多毛孢属真菌[8]。座腔菌目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ex.Fr) Ces.&de Not.组织分离后出现频率较高,初步确定为杨梅突发性干枯病病原菌,这与前人研究结果较一致[9]。三年来,针对性选一些农药进行防效试验,目前没有选出防效明显的农药。

4 综防建议

4.1 减少多效唑使用

加强树冠修剪、疏枝,提高通风透光,保持中庸树势。采后至7月中旬进行夏季大枝修剪,11月前或翌年2月进行冬季修剪,花期、结果初期抽发的春梢要及时留桩摘心,达到摘梢保果之目的,不用多效唑控梢保果。多效唑易被根、干、叶吸收,阻碍赤霉素的合成,抑制枝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但不能忽视对根系和树势衰弱的影响,生产上应减少多效唑使用。病树停止施用多效唑,控制挂果量,增施氮肥,喷赤霉素,促进树体恢复。土壤、树体多效唑积累有待研究。

4.2 加强土壤管理

深翻改土,2~3月或9~10月全园深翻一次,深度15~30cm,近树干浅些,树冠外围深翻,尽量少伤骨干根;增施草木灰,腐熟栏肥,提高土壤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开沟排除土壤积水,提高土壤通气性;施石灰、中碱性肥料,降低土壤酸度,提高养分有效性。推广平地杨梅容器限域栽培。

4.3 推广平衡施肥

依据杨梅需肥特点,合理施肥,保持中庸树势,增施钾肥,少施磷肥,适施氮肥,补充硼、锌、钼、镁等元素,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重视根外追肥,选0.3%尿素液、0.3%硼砂液及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

4.4 推行预防为主策略

加强培育管理,健壮树势;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枯枝、落叶,减少病原菌,创造对杨梅树生长有利的环境条件。建立健康生长的接穗圃。防治策略上做到早发现,早停用或少用多效唑,早疗根,早营养树冠。药剂可选择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地上部树干及树冠喷雾,50%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00倍液灌根[8]。荐用99%恶霉灵10g加15%三唑酮可湿粉剂50g加水10kg/株,喷树冠下土壤,喷湿喷透,时间为春梢、秋梢抽发期。

[1]刘奎霞,王富胜.杏树不能过量施用多效唑[J].河北果树,1998,(1):43

[2]袁志华,程波,常玉海等.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5):1848~1852

[3]任海英,方丽,戚行江等.枝叶凋萎病对杨梅根际根菌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1):81~84

[4]洪国藩,宋鸿遇主编.固氮之光一共生固氮体系中最佳结瘤固氮控制模型的研究[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134~169

[5]吴晓丽,顾小平.杨梅结瘤固氮特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4,7(3):306~310

[6]陈因,陈永,唐锡华等编著.生物固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71~89

[7] Bond G. The fixation of nitrogen associated with the root nodules of My ricae L,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ts pH relation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J].Ann Bot(London),1951,15:447~459

[8]求盈盈,任海英,王汉荣等.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发病调查与病原接种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1,(1):98~100

[9]王道平,杜宜新等.杨梅突发性干枯病诊断及其防治方法[J].中国南方果树,2010,39(5):77~78

猜你喜欢

结瘤固氮效唑
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日钢4#高炉结瘤原因及处理措施
研究解析施氏假单胞菌固氮生物膜形成的网络调控机制
大豆喷施多效唑 增产防倒效果好
SAE8620H齿轮钢连铸水口结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ITO陶瓷靶材溅射过程中结瘤行为研究
畜禽粪便堆肥高效固氮添加剂研究
GCr15钢浇注过程浸入式水口结瘤的原因及控制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HZ330CL横折缺陷原因分析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