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属参与早期心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3-05-23汪雪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偏瘫家属康复

汪雪琴

浙江省淳安县汾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淳安 311719

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越严重,越容易导致抑郁,同时抑郁的发生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顺利康复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对卒中后的抑郁患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1]。本研究主要探讨家属参与早期心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2008年1月~2012年6月进行家庭护理干预的脑卒中后出现抑郁情况的患者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 49~87岁,平均(68.3±5.6)岁;脑梗死 25例,脑出血18例,合并有高血压者2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者11例,初中以下者32例。

1.2 干预方法

首先在患者发病住院期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此为进行下一步操作的基础,在进行家属参与早期心理干预的时候社区医生应该具备良好乐观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并且要有极高的责任心,以更好地提高患者家属参与的积极性,社区医生要耐心启发,消除心理压力,深入了解患者病前家庭背景、工作环境、社会因素的同时,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心理评估,及早发现和评定脑卒中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并给予及时、合理的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2]。本研究有效地与患者的家属进行互动,其中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上,首先社区医生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在患者在场的情况下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本病发生后的治疗康复过程以及抑郁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向患者家属解释患者发病后并不会一直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许多改变是可以逆转的,并不会对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是需要家属及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改变怨天尤人的心态,积极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同时针对患者出现的疼痛困扰,可以告知患者家属如何为患者改变体位,以缓解疼痛,并告知镇痛药物使用的方法和剂量,了解疼痛发生的机制和患者疼痛发病的规律,有效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长期疼痛的恐惧,有效制定应对预案;其次,在疼痛发作时,可采取放松、转移精力等应对方法来减轻应激反应;再次,可以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与支持,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关怀及鼓励,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应对,以减轻疼痛对身心所造成的不良后果[3]。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切忌嫌弃患者,提供细心的照料,并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鼓励患者进行宣泄,以更好地促使患者心情的平静和安定,调整患者的情绪。比较心理干预前后偏瘫肢体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d指数和HAMD抑郁程度评分情况,具体评分标准详见逯传玲[4]的文献。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后Barthd指数和HAMD抑郁程度评分比较:干预后患者偏瘫肢体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d指数)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HAMD抑郁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偏瘫肢体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d指数)和HAMD抑郁程度评分比较(分,x±s)

3 讨论

脑卒中的治疗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首先急性发病期需要在医院进行抢救性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则可以在家进行康复性治疗,在治疗时间上,后者远远长于前者,且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性作用。康复治疗主要是在家属的监护下,由社区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医学指导,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家属参与的家庭心理干预主要目的是减少患者抑郁情绪,避免发生抑郁障碍,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如出现情绪低落、易疲乏以及睡眠障碍、无缘无故的哭泣并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以及思维、认知功能等。进行家属参与的家庭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并促进已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运动能力,提高患者对生活的满意率,增加对生活的信心。

卒中早期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增加了不少负担,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干预在临床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体贴患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及时给予必要的安慰、劝说、诱导和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人配合,帮助患者建立康复训练的信心,降低负性心理,为康复训练打下良好基础[5]。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通过社区心理干预对于减轻中、重度焦虑有一定效果,不良情绪不但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同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在家属参与的社区心理干预过程中重点把握患者家属的功能,并通过与患者家属及患者的积极沟通,得知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6]。

社区康复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抑郁症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的心理卫生常识,及时发现并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社区心理治疗,并调动和发挥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使患者康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进程,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的发生,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敏感、疑虑心理,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防御方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7-9]。本研究重点把握患者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心理干预的作用,因为患者家属每天均陪伴在患者身边,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虽然做不到专业人士的了解深度,但是其具有绝对的发言权是毋庸置疑的。本研究发现通过使用本组的心理干预方法后,患者偏瘫肢体活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d指数)显著高于干预前,且HAMD抑郁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过程,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正性社会支持,提高患者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受重视程度,通过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使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消除了患者被社会遗弃的心理。本研究认为:早期家属积极主动的配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抑郁测定,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1]陈莉.社区卒中患者抑郁症状转归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内科杂志,2010,5(6):583-585.

[2]刘爱珍.中风后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康复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3):180-181.

[3]李新萍,汪莉,兰燕.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城市社区脑卒中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饼究,2010,24(3):838-839.

[4]逯传玲.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9):1245-1247.

[5]左满花.健康教育应用于中风患者抑郁症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5):616-618.

[6]唐小琴,邓亚平,郑红梅.3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社区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5):100-101.

[7]韩冰,冉春风,何扬子.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社区心理康复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2):177-178.

[8]吕仲群.认知心理干预在社区老人“空巢综合症”患者中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3):153-154.

[9]李金晏,张文谦,王伟芹.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1):112-113.

猜你喜欢

偏瘫家属康复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