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2013-05-23曹汴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洛韦丙种球蛋白先天性

付 慧 张 璋 曹汴英

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一区,河南郑州 450000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CMV)感染在我国孕龄期妇女CMV感染率高达96.3%,母亲感染后,后代感染的概率为40%(24%~75%)[1],成为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的重要原因。先天性HCMV感染是指由CMV感染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出生14 d内证实有CMV感染,其发生率为0.64%[2],其中10%~12%患儿出生时有症状,可能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3-4],因而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必须及时诊疗。抗病毒治疗是控制严重先天性CMV感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室确诊为先天性CM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确诊为先天性CMV感染的病例69例。临床上症状变现为:黄疸,间质性肺炎,体重不增,肝脾大,发热、抽搐,肝功能损伤等。除15例患儿家长拒绝应用更昔洛韦列为对照组外,其余54例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及丙种球蛋白组(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各治疗组27例,3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出生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感染消化组修订的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方案[5]。

1.3 方法

1.3.1 检测方法 (1)血CMV-DNA检测: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 FQ-PCR 方法检测 CMV-DNA。(2)CMV 特异性抗体检测: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应用美国雅培公司AXSYM全自动酶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特异性抗体IgM。

1.3.2 治疗方案 69例患儿均采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退黄、蓝光照射及静脉应用保肝类药物等综合治疗,其中更昔洛韦组在此基础治疗之上加用更昔洛韦治疗,更昔洛韦诱导治疗阶段:每次5 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每隔12 h静脉滴注1次,连用14 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持续2 h。更昔洛韦维持治疗阶段:更昔洛韦5 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1次/d,连用7 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持续2 h。丙种球蛋白组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1次/d,静脉滴注,连用3 d。每组每周检测患儿体重增长情况,每周复查胸片,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治疗结束后复查血CMV-DNA及CMV-IgM。

1.3.3 疗效判断 疗程结束后以患儿症状、体征好转及

CMV-DNA、CMV-IgM转阴来表示效果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

更昔洛韦治疗组27例患儿经治疗后体重增加良好,仅有1例患儿间质肺炎无明显减轻,其余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好转;免疫球蛋白组中27例患儿经治疗后体重增加良好,仅有2例患儿黄疸未完全消退,其余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好转;对照组15例患儿,其中3例患儿间质肺炎无明显减轻,1例患儿肺炎较前进展。有3例患儿黄疸退而复现。5例患儿肝大,其中3例肝脾恢复正常,8例患儿肝功能异常仅3例患儿肝功能恢复正常。

2.2 3组治疗后血清学比较

3组患儿疗程结束后均检测血清CMV-IgM及血CMV-DNA。结果显示更昔洛韦组及丙种球蛋白组患儿血CMV-IgM及CM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2。

表1 更昔洛韦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MV-DNA及CMV-IgM转阴率比较(n)

表2 丙种球蛋白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MV-DNA及CMV—IgM转阴率比较(n)

2.3 不良反应

丙种球蛋白组2例患儿出现皮疹,停药后皮疹消退。更昔洛韦治疗组中有3例患儿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减少,给予皮下注射促粒细胞生长因子后中性粒细胞很快上升至正常范围。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CMV为疱疹病毒,属DNA病毒,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且具有广泛噬细胞性。年长儿或成人感染CMV后,由于机体有效免疫反应,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一旦感染病毒后,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且可能出现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耳聋和视觉障碍等。所以,应积极地进行抗病毒治疗。

更昔洛韦是第一个通过美国FDA认证的抗CMV药物,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CMV感染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是:一种方式是药物直接渗入病毒体内,终止病毒DNA链延长[6],另一种药物进入CMV感染细胞后,能迅速被细胞内酶磷酸化,后者与三磷酸脱氧鸟苷相竞争结合到病毒DNA聚合酶上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丙种球蛋白因能对广泛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能提供短暂人工被动免疫保护作用,近几年来被临床采用。但因丙种球蛋白仅对缓解急性期症状有效,且因为其为血液制品不安全及价格昂贵而受到临床制约,不易为家长接受。在本研究采用的单用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CMV感染与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先天性CMV感染对比,CMVIgM及CMV-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单用更昔洛韦抗CMV病毒治疗效果良好。

研究表明: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本分析显示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轻,仅表现为发生2例皮疹及3例粒细胞减少,且给予相应处理后无不良预后。治疗期间短期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因此,对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安全、有效、经济。

[1]Nigro G.Maternal fe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from diagnosis to therapy[J].J Ma 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09,22:169-174.

[2]Kenneson A,Cannon MJ.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of the epidemiology of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CMV) infection[J].Rev Med Virol,2007,17:253-276.

[3]Dollard SC,Grosse SD,Ross DS.New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neurological and sensory sequelae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Rev Med Virol,2007,17(5):355-363.

[4]Puliyanda DP,Silverman NS,Lehman D,et al.Successful use of oralganciclovir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uterine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a renal allograft recipient[J].Transpl Infect Dis,2005,7(2):71-74.

[5]平鹦.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现状与治疗[J].上海医药,2007,28(5):224-225.

[6]陈甲洋,谢宗德,王涛.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3,5(4):502-504.

猜你喜欢

洛韦丙种球蛋白先天性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