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例强制戒毒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的分析
2013-05-23谷莲莲刘新民杨玉祥
谷莲莲 刘新民 杨玉祥 李 秀
皖南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安徽芜湖 241002
据联合国《2010年世界毒品报告》,2009年我国以消耗45吨毒品的巨额数量位列全球第3位[1],戒毒问题引起我国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制戒毒是指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对其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使其戒除毒瘾。目前,强制戒毒是我国戒毒工作采用的主要形式,但是由于大部分强制戒毒所偏重于劳教,缺乏对戒毒人员有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矫正,效果并不理想。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都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4]。然而对戒毒者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戒毒者进行测试,调查、比较和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研究人格特征对戒毒者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同时比较其性别和婚姻方面的差异,为戒毒者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矫正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于2010年7月对安徽省某强制戒毒康复中心戒毒者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3份,有效回收率为84.30%。
1.2 方法
采用问卷随机抽样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问卷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编制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和戒毒者吸毒的基本情况。(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龚耀先修订):共三个维度,分别为E 因素(内外向),N 因素(神经质),P 因素(精神质)神经质[5]。(3)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问卷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 2 个方面[6]。(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共 10 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等3个维度[7]。
1.3 测试与统计处理
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由主试讲解指导语,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答完。调查结果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调查对象的人口学构成比例,男女戒毒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对应方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婚姻状况不同戒毒者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对应方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戒毒者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三者的pearson相关分析,以人格特征为自变量,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戒毒组社会人口学调查结果分析
戒毒人员男性(83.04%)比例明显高于女性(16.96%);城市户口人员(62.50%)高于农村(37.50%);中学文化水平比例较大(72.81%),小学其次(26.86%),大学水平及以上者比例最小 (0.33%);未婚者居多 (53.97%),已婚其次(29.18%),离婚者(15.30%),丧偶者(1.54%)。
2.2 男女戒毒人员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个性特征的差异比较
对男女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进行t检验,男女戒毒者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戒毒者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水平均低于女性戒毒者;社会支持方式中主观支持和利用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戒毒者的主观支持和利用度水平低于女性戒毒者;人格特征中精神质(P)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戒毒者精神质得分低于男性戒毒者。见表1。
表1 男女戒毒人员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个性特征的差异比较(x±s)
2.3 婚姻状况不同的戒毒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个性特征的差异比较
对婚姻状况不同戒毒者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和对应方式进行F检验,社会支持方式中主观支持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已婚者主观支持水平最高,丧偶和离婚次之,未婚者最低;利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丧偶者的最高,已婚、离婚者次之,未婚者最低,人格特征中精神质(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者最高,已婚、离婚者次之,丧偶者最低。见表2。
表2 婚姻状况不同的戒毒人员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个性特征的差异比较()
表2 婚姻状况不同的戒毒人员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个性特征的差异比较()
因子 未婚(n=455)已婚(n=246)离婚(n=129)丧偶(n=13) F值 P值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内外向性格精神质神经质34.24±6.35 31.35±6.89 19.78±4.85 5.98±2.65 6.58±2.03 11.16±3.88 7.93±3.53 14.74±4.48 34.69±8.55 32.55±8.69 23.19±5.32 6.45±2.96 7.01±2.22 10.81±4.14 7.37±3.39 14.85±4.66 34.12±7.08 30.97±7.42 21.60±4.77 6.13±2.72 6.55±2.03 11.32±4.48 7.29±3.56 14.95±4.67 31.85±5.91 31.08±7.44 22.31±8.07 6.77±3.56 7.62±2.96 9.46±3.93 5.38±4.81 15.54±4.03 0.78 1.77 25.18 1.73 3.29 1.29 3.72 0.20 0.501 0.151 0.000 0.159 0.020 0.278 0.011 0.899
2.4 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三者的相关分析
对戒毒者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内外向性格(E)量表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利用度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神经质(N)与主观支持、利用度呈显著性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精神质(P)与客观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呈显著性负相关,与主观支持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性正相关;积极应对和主观支持、利用度呈显著性正相关;消极应对与主观支持显著性负相关。见表3。2.5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对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预测效果分析
以人格特征为自变量,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内外倾向性(E)是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利用度的非常显著性的预测变量(P<0.001),精神质(P)是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主观支持非常显著性预测变量(P<0.001),神经质(N)是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非常显著性预测变量(P<0.001),是主观支持显著性预测变量(P<0.01)。见表4。
3 讨论
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关心和肯定,应对方式是以一种特殊方式处理应激事件的一般习性[8],人格则是指个体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三者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本研究主要探讨强制戒毒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的特点及其关系。
本研究显示,男性强制戒毒者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水平均低于女性强制戒毒者,这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不相同[9],本研究男性强制戒毒者不能运用积极应对策略,也不会运用消极应对策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说明其应对困难的灵活性很差,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男性强制戒毒者的行为问题较女性吸毒者更多,且难以管理与教育。男女强制戒毒者的主观支持和利用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强制戒毒者均低于女性强制戒毒者,但在客观支持方面则没有差异。男女强制戒毒者的实际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程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男性强制戒毒者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明显比女性差。这意味着男性强制戒毒者的内在心理活动存在更多的消极因素,如心理动力低下、信心不足、缺少自尊等,存在更多的社会回避与退缩,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于自我生存,并且即使获得外源支持也不能很好地接受。廖晓平[10]、陈咏梅[11]认为社会支持系统不良是导致多种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吸毒成瘾及复吸的主要原因,在本研究中男性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女性,提示要更加关注男性戒毒者的心理健康,给予针对性的社会支持和帮助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男女强制戒毒者精神质(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男性强制戒毒者的精神质(P)高于女性,女性强制戒毒者内外倾向高于男性,说明男性强制吸毒者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并且不顾危险,而且更加内向、离群孤独且人际交往能力更差。
表3 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三者的相关性(r)
表4 戒毒者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未婚、已婚、离婚和丧偶婚姻状况的强制戒毒者主观支持和利用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观支持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利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者获得的主观支持要高于其他婚姻状况者,丧偶者的利用度要高于其他婚姻状况者。这说明有婚姻关系强制戒毒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多,其责任感好于未婚者。另外,无婚姻关系强制戒毒者在戒毒所中受到的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体验更为薄弱,这在戒毒者的心理帮助与管教中应予以关注。有婚姻纽带的强制戒毒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一些,他们的责任感要强于未婚者,另外已婚强制戒毒者在戒毒所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要强一些,这对他们的戒毒工作有一定帮助。多数研究者认为,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12]。一般来说,良好的婚姻关系对戒毒者获取社会支持的水平有影响,他们相互作用,影响戒毒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中丧偶者的利用度水平高于已婚者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不同婚姻状况的强制戒毒者在个性特征中,内外向性格(E)和神经质(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精神质(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者要高于其他婚姻状况者,未婚强制戒毒者更可能表现出自我中心、冷漠、倔强、固执、冲动、敌意、攻击性、怀疑、精神病态和反社会的行为,这与他们的吸毒行为也有一定关系。
从强制戒毒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相关关系来看,外向型强制戒毒者获得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利用度更高,积极的应对方式更多;强制戒毒者情绪越稳定,其主观支持、利用度越高,消极应对越少;强制戒毒者精神质人格特质越少,主观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反应越高,消极反应越少。有研究表明情绪稳定、外向开朗、热情健谈的员工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善于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和支持,并且倾向于从积极的角度评估问题,因此他们更易找到解决问题的资源[13]。本研究结果表明强制戒毒者的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相关性显著,提示社会支持水平和应对方式是人格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认为戒毒人员的人格缺陷是他们吸毒和复吸的人格基础[14]。本研究显示强制戒毒者的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因此根据戒毒者个性特点进行以重塑某些人格为目的的心理辅导很有必要,另外根据强制戒毒者的人格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也很有必要。本研究表明强制戒毒者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方式有高相关,这与钟霞等[15]人的研究结果类似。提示作为应激中介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存在互动关系。强制戒毒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会更加重视这种主观支持,渴望、重视别人对他们的尊重、支持和理解。相关的研究证实,具有积极应对方式或适应性应对方式的个体,能够预防、减少、消除不良情绪,有利于消除紧张、重组认知、解决问题,能够适应应激环境和改变自己的消极情绪情感与偏差行为;相反,具有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则逃避现实、依赖他人并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困境出现时负性情绪体验比较强烈,出现社会偏差行为的概率比较高,而且行为矫正较困难[16]。因此,在帮助戒毒者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时,可以试图从改变戒毒者应对方式入手,通过提高戒毒者积极应对方式的方法来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
对强制戒毒者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显示,戒毒者不同的人格特征对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程度不同,内外倾向性是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利用度的非常显著性的预测变量,精神质是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主观支持非常显著性预测变量,神经质(N)是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的非常显著性预测变量,是主观支持显著性预测变量。这说明人格特征对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培养个体良好的个性至关重要。
[1]高云鹏.劳教戒毒人员心理韧性研究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4):78-84.
[2]梁宗勇,郭良才,郭倩玉,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Ⅰ-.应付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4):200-203.
[3]左茜颖,杨军,丹娟.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9):53-56.
[4]刘芳娥,王安辉,刘利兵,等.某军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3):1196-1198.
[5]张作记.行为医学评定量表手册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18-121.
[6]谢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问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22-124.
[7]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2-13.
[8]Tayloy E Sholley.Health psychology[M].2th Ed.New York:MCGRAWHiLL INC,1991:234-241.
[9]杨玲,樊召锋.268例男性吸毒者自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166-167.
[10]廖晓平.神经衰弱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比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40-241.
[11]陈咏梅.武汉市女性吸毒概况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9,5(6):16-20.
[12]刘江,张兴利,施建农.肢体残疾职业成功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12):1130-1131.
[13]万晓霞,黄丽春.高校图书馆人员人格、幸福感、应付方式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1329-1332.
[14]刘畅.戒毒人员的人格特点及其心理矫治[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55-157.
[15]钟霞,姜乾金,吴志霞,等.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对医务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60-562.
[16]叶一舵,申艳娥.应对及应对方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25(6):75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