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2013-05-17黄毅军
黄毅军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迪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起源于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理论遗产的基础上,创立起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具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经典性表述,也是比较科学的概括。据此,笔者认为,鉴于人的社会性的本质属性,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多领域的、全面的,且应是整体性、协调性、长远性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迪
经济发展全球化、信息化赋予人的全面发展新的时代内涵,那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们今天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理论与现实依据。
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要确立创业教育宗旨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发展需要以及现有阶段创业创新的发展变化情形,同时又要依据并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特点和个性规律,充分的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相衔接,关爱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和创业观,引导大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与创业政策,选择正确的创业发展渠道,实现自己的人生创业理想和目标。
二、现阶段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现阶段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1、对大学生的创业现状分析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激励、教育理念的引导以及自身价值的重新认知,在校大学生或者是已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自主创业或者是合作创业来实现就业理想,他们希望能开办一家公司或创一份事业,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他人提供就业的机会。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现实中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期望与打算还仅是停留在理想构架或者是内心憧憬层面上,即是很有创业意愿和动力,但却因现实因素阻碍,导致实际有创业行动的不多见。具体表现为自己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可行的创业计划这样的人本来就不多,能有具体的可操作实施方案的人则更少,更不用说最终付诸于行动,那更是屈指可数。可以这么说,大部分大学生最终身体力行践行创业方面上是谨慎、考虑周全的,更多的仅是有这欲望和冲动却很难大施拳脚。众所周知,清华大学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即全国“挑战杯”)的发源地,有数据显示,在2011年最终付诸创业行动的学生仅占不到全校学生总数的4%,而全国而言,真正从事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比例都还占不到学生总数的2%[2]。
2、对大学生的创业认知状况分析
自我认知是个人发展、实现成功的前堤和基础,也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和成功发展的前堤和基础。它一般是包括性格、观念、心理素质等方面。大学生对创业的自我认识,一般是通过心理测评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以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我,来对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素质和能力等进行综合的权衡、探索和评价,以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创业素质。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相对疲弱以及企业竞争愈加激烈的态势影响下,大部分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因为资金的匮乏、经验的欠缺、技术能力的不足或者管理水平的滞后等各种问题的叠加使得很多创业者不知所措、焦虑不安、丧失信心,真正感受体会到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自然不自然地对初始的创业冲动产生动摇,从而出现了创业认知和创业价值取向的“钟摆现象”,直接造成自己的创业期望与实际创业结果相差甚远,产生了“二律背反”,使得创业无果而终、半途而废,最终难敌现实的窘境。
3、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分析
创业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在于能否采取具体的行动实现创业的目标。那么,所谓具体的行动就是包含着创业目标的构架与制定、创业风险的评估与把控、创业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创业能力的培训与提升等等方面。一般来讲,创业的途径应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百花争艳的,然而,如果把大学生的创业定义为只是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若这样的话,创业的出发点则被扭曲,创业的功能则被忽视了。眼下,有些高校出台的大学生创业计划本意很好,但却很局限,具有很强的错误导向性,因为仅仅是提供给创业大学生“创业商铺”或者是经营某种百货商品提供适当流动资金。正因为在这样氛围的引导下,使得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们在构架制订他们的创业计划时,仅仅是局限于某种商品的经营买卖,完全没有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或者异想天开的创意。让一大部分创业的大学生显得更具功利,从而陷入了一种“惟利是图,惟商是举”的片面狭隘境地[3]。
(二)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分析
1、时代发展带来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大好时机。但是也必须看到,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形势有可能比之前更加严峻。“就业难”仍然是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难题。相当部分有着创业冲动的大学生们,在真正实施自己的创业计划时,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寸步难行、四处碰壁、难以为继,最终草草收场,以失败而告终。“就业难,创业更难,创好业难上加难”则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而往往这样的现状很普遍很常态时,则会给有冲动欲望的大学生们甚至支持他们的家长、师长们浇了一盆冷水,让人望而却步。
2、创业教育当前普遍模式与大学生所需求的不对等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创业的成败是受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创业思路与行动目标定位不准确、创业计划制订不成熟、执行不彻底等。以至于创业资金、创业团队的激情、创业初期追求的短期利益和外界的机会条件以及创业指导扶持等因素却成了关乎大学生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纵观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着起步较晚,课程体系不够系统,教材比较陈旧、没有本土特色,师资力量不强、不够专业,创业体验缺乏程序化的发展困境,与学生需求的不对等情况[4]。具体表现为重创业理论的指导、轻创业实践的辅导;更在乎短期创业技能的培训,却往往忽视长期的实践指导。而许多高校所开设的就业创业指导课、就业创业辅导讲座和培训班却还是一成不变的灌输、教条式传授,不能把市场需求、市场创业热点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天赋。在创业教育师资方面则是队伍建设重视不够,人员严重短缺,更多的是由政工干部来担任,缺乏专业背景,素质参差不齐,实力较弱,不能系统的讲授和科学的指导,且授课技巧和传授艺术欠缺,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总之,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创业大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技术、管理、运作等方面的需求。
3、现实突显出的“二律背反”矛盾对大学生生创业教育提出的新考量
当前大学生群体有着显著的“二律背反”特征,突出表现为:一是个性强又判断能力弱的矛盾。他们有思想、有闯劲、较独立,但却自以为是、异想天开、个性偏执、动手能力弱,对现有的教授方式有强烈的抵触心态,以至于知识技能储备严重短板,导致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科学准确定位。二是自我期望值与创业实际效果间存在相当的差距。他们一般在创业初期因对创业项目有兴趣、有信心、有期待,以致于大家动力十足、信心满满,然而现实的残酷、社会环境的错综复杂、竞争态势的加剧,加之创业资金的匮乏、创业经验的不足、创业思想的不统一、管理运作能力的不科学,使得最终一败涂地、损失惨重,这就导致他们自我发展期望值偏高和风险控御力较低。三是创业激情与坚守意志力薄弱间的矛盾。当代大学生多数没有经历父辈们的艰辛,也几乎没经受过挫折失败的磨练,不言面喻,其意志力、承受失败的能力相对较弱,稍不如意就会动摇创业决心;而面对当挫折袭来时,他们往往表现为茫然失措、信心尽失,最终选择放弃。
三、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一)构建全方位、可操作的教育实施体系
系统地学习和领会创业的理论与知识,牢固地掌握创业的技能是大学生奠定自主创业本领的两个重要环节。而创业教育课则是大学生创业素养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平台。因此,应该在这方面下实功夫,以构建有效、实用、可行的教育与教学的体系。
1、高校应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不是很重视,创业教育传授的更多是局限于技能提升层面或具体操作层面,这自然而然就导致创业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的脱节,体现的是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不丰富,面仅仅只是掌握某种技巧和技能而已[5]。很显然,这样的做法却忽视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运作能力的培养,只是把创业教育简单理解为创业技巧和操作的传授而已。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应把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把创业教育和基础文明教育紧密结合,把创业实践揉入到专业学习中来开展,这样就可以使得学业与创业互不影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与此同时,创业教育还应注意到创业教育既应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内容,又应有符合大学生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授课艺术,注重课堂互动,同时要认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主动创设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教学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还要依据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大胆吸收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先进做法,构建包括创业意识类,创业知识类,创业能力素质类和创业实务操作四个方面内容的课程体系。(为下表)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6]
2、高校应提高教师从事创业教育的水平
教师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否取得显著成效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普遍缺乏理论水平高、创业实战能力强、又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创业教育师资。因此,高校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多层面、有水平的复合型创业教育师资。要对现有创业教育师资人才要加强培训,通过参加培训班、校际间交流探讨、到企业参与锻炼体验、开展创业科研等来提高创业教育工作者对创业的深度理解并积累管理实践的经验。同时,可以分类聘请不同类型专家进行创业教育授课,如涉及理论知识,则可以请企业管理、工商管理、法律专业老师传授;涉及税收等政策方面,则可请税务、工商、企业、投资界等人士来传授;涉及创业经历,则可请企业成功人士来传授,这样会更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此外,应建设一支由专业教师、创业成功人士、创投基金人士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咨询、创业项目评审、创业带团等,还可以与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切实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3、高校应积极搭建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和创业体验的平台
创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面上,仅仅只是纸上谈兵,而要有稳定、可实战、可体验的平台,因为创业实践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的效果,同时也是激发大学生创业潜能、培养创业兴趣、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因此,高校要在校内建立创业基地,如成立创业实践基地、创业科技园、创业实验室和创业孵化室等,提供场地、设备、设施、资金等方面的扶持,让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以项目申报获得立项方式在校内创业,体验创业,积累创业经验;另外,还可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校外建立一些创业的实践基地,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实地实践教学,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创业。同时也可以开展“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来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有条件去创业实践。
(二)建立多维度、多层次教育支撑体系
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高校、社会、家庭都负有各自的责任。因此,要使这项工作做到全方位、可持续、科学地发展,还要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支撑体系,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他们实现创业的理想。
1、政府要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
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通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模式、新趋势,它蕴涵的生机和发展趋势所引发的一系列观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意义深远。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创造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急需人才,很显然,这是我们国家今后相当长时间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毕业生就业方式。政府应出台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贷免扶补”政策,从贷款、财政扶持、税收、培训和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目前,已经有很多省份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来带动就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一定层面上,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例如福建省出台的政策中,不仅有贷款贴息的优惠和进修培训的机会,还给予一次性开业补贴和免费的办公经营场所,这在无形中就和大学生创业教育起到了遥相呼应的作用。
2、社会要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大学生有思想、有能力、有胆识、有激情,接受新鲜事务较快,对创业一直都充满着渴望,是现阶段创业人群中的主力军和有生力量。他们虽有优势,但他们也有不足,缺乏资金、经验、技术能力、管理运作能力等等。因此,在大学生创业者由“种子”成为“禾苗”的关键时刻,按理,社会应及时给予“阳光雨露”,送资金、送培训、送导师、送市场,来助他们一臂之力。然而,当下社会却缺乏宽容的创业环境,最典型的就是缺乏风险投资机制,大多数人对大学生创业持怀疑态度,不愿给他们机会;或者一开始对大学生的创业期望值太高,吸引了一批风险资金,但最后不少大学生企业以失败告终,投资者热情因此下降,对大学生也愈发不信任,其实任何创业都很艰难,而失败过一次的学生,二次创业成功的几率会比较高,因为在一次创业过程中他们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事实上,大学生创业有后发优势,社会要有宽容的心态,允许失败,这才有利于创业氛围的形成。应该说,创业精神就是一种风险意识,要敢于承担风险。不管到哪个岗位,只要脚踏实地,都能干出一番事业,都可以说是创业。以后创业会成为人们普通的、常见的选择。因此,我们社会应该“包容失败、鼓励冒险”,要从中、小学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当自主创业者同样光荣”的思想,要改变自主创业低人一等或无路可走才选择的这样一种认识。
3、家长应成为子女创业的坚定支持者
事实证明,很多大学生创业的意愿、创业的动力、创业的方向、创业能否成功,都与他们的家长息息相关。家长在大学生创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思想解放、全力支持,那么子女创业就动力十足、信心满满,成功的几率就大为上升;若家长大力反对、横加阻拦,那么子女则没有创业的勇气,即使有,最终也将草草收场,以失败而告终。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其实家长们不能一直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国家就应给安排工作;或者是上了大学就一定有好的工作等等认识,而应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认为创业光荣、创业有前途,应鼓励和支持,条件允许的家长应主动作为,为子女提供创业的原始资金或者共享自己的人际资源和创业经验,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子女创业的支持和肯定。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应以自己的优良品行来影响支持子女创业;应以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子女创业拓展平台;应用人文的、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激励子女创业发展;而高校则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反馈学校发展情况、就业情形和职业环境状态,以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和学生的优势、特长、亮点等,只有这样,大学生们创业的道路才会更加通畅宽广。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
[2]北青网.最佳雇主调查:国企吸引力增渐受大学生关注[EB/OL]. (2006-6-29)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10460626
[3]陶涛.大学生创业失败主因是资金和市场竞争因素[N].中国青年报(创业周刊),2009-8-24.
[4]童卫丰.基于“学生发展”理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7):102-103.
[5]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40.
[6]陈盈盈,谢胜强.创业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2008(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