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界说

2013-05-17凌烨丽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要素政治生态

凌烨丽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一、问题的提出

本世纪初,思想政治教育学界专家提出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主要意图是想借助生态学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及其提高有效性的社会关联因素。当时学者们的思考主要是受到国外研究生态政治学学者一些思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国内其他学科努力借鉴新的方法论进行学术研究之行为的启发。[1]当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研究,主要是借鉴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来探究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生态化运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看作是一个具有内在活力、受各种内外相互关联因素牵制、促进、平衡、协同等作用的生态系统。这里所说的因素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要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要求、教育途径、方式方法,或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展的一切物质、能量、信息等,而且包括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关注的是时刻影响与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运作的社会大生态环境的运作状况。当时学界关注的大多在于政治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社会心理生态环境等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影响,极少关注自然生态或物理性生态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这在今天看来,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即便是社会大生态系统的运作,也会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生态政治学”与“政治生态学”这样内容迥异的学科,实际上便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只不过思想政治教育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限,而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性生态的影响重大而已。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的内容为构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各个主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与生态链存在状况。其中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小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如何对社会大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行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做出大贡献。[2]当时主要从形态上把生态链分成两类:一是纵向的前后承续生态关系形态,二是横向的周围牵制生态关系形态,任一环节因素的破损或断裂都会引起整个生态环链的危机。于是,关注整个系统功能的总体效应便十分关键。这种总体效应的生成条件与状况是多种多样的,就如木桶原理或手指功能一般,各因素之间需要协调整合。表象上并不一定表现为相互支持关系,甚至是局部上的相克与冲突,但这种相克与冲突却对整体的协调、平衡与相生有利,亦如自然界中许多生存竞争在整体上有助于生态平衡一样。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是指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生态系统,全面剖析系统内外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力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其系统、和谐、可持续地发展。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关注其存在的生态发展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自身系统内各要素的均衡发展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的全面、系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重点应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及要素配置状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

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主体与教育环境相联结,并以其相互关系和运行机理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到教育领域,开拓生态思维的新兴学科。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也可以运用此模式,被看作是一个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由多个生态因子组成的具有整体协同效应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生态因子间相互关联,同时作用于环境,实现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交换,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平衡。

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首要的任务是剖析其构成状况:一是组成成分——要素,二是配置状态——结构。[3]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指系统内部所包含的各种相互联系的因素。根据这些成分结合的特点及功能,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见图1

图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示意图

如图1所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组成的复合多元的整体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共同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态主体,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通过管理、服务、指导、科研、教学等关系形式联结起来,形成教育的生命共同体。而共同体的一切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与教育成果,又必然地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主体而言的,对某一主体起影响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生态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就是相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体而言的内外部世界,即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起影响作用的条件、力量等各种外部刺激的n维空间系统。在此,我们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分为系统外生态环境和系统内生态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受生态环境的多因子的综合影响,又反作用于生态环境,并在与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求得协同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内部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和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不断地适应环境、影响环境,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爆炸以及社会交往的频繁,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复杂,教育生态系统便不再像以前那样封闭,其所面临的环境将更加复杂。但同时也给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般的,教育生态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其中,自然生态环境中人口的结构和分布、各种天然和人造资源、建筑物的布局和结构、校园基础设施设备、学校内外各种绿化环境等是敏感因子;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家庭氛围、邻里关系、社会价值取向、社会生活方式与现象等都对个人和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也都是教育生态中的敏感因子;文化生态环境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道德、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舆论等也都是影响教育生态系统的敏感因子。

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论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研究探讨。围绕要素问题形成了一批颇具特性的观点,其中较有影响力的观点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思想政治教育环体。”[4]其他诸如三要素、三体一要素、五要素、六要素、八要素、十要素等观点也各有千秋。然而,如此众多之观点中,鲜有将教育目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单独要素进行考察和界定的,多数观点认为教育目标是渗透在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等要素中的“隐形”要素。笔者认为,教育目标也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要素。完整的教育系统必须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便具有目标性。目标的确立具有导向、凝聚、纠偏和激励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首要前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提高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并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目标的生态确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只是人,人又是具有自然性、社会性的,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发展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注重发挥人的“主体性”,最终培养“完整的人”。

而信息流贯穿于生态过程的各个环节,把一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整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系统与周围不停地相互作用和相互调适,从而使其结构、内容与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基本平衡。从另一角度来看,既然它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那就必然有控制其活动的神经中枢,通过它的指令把周围的系统调适为一个有序整体,从而进行有条不紊的活动。也就是说,教育生态系统应是一个控制系统。无论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调适,还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调适,都必须有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取得联系,生物在信息的影响下作出相应的反应及行为变化。生态系统的各要素在信息的影响下,各居其位、各司其职。也正是由于这种信息流,才使得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机制,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对于教育生态系统(与环境形成的一个复合整体)而言,其所以成为一个系统,关键在于包含其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联系,即信息的传递和联系,并通过各要素之间的信息联系和信息交换实现系统的有效控制,以达成协调一致,动态平衡,使系统处于有序状态和稳定整体。[5]因此,信息因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课堂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育人场所,课堂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生态系统是生命和环境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而课堂主要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载体、教育环体几大要素,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课堂主体,教育载体为客体,与教育环体相互作用,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构成课堂生态系统。可以说,课堂生态是教育生态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因为课堂一直是师生成长发展的主阵地,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大舞台。课堂生态的优劣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建立和优化课堂环境,进而控制和利用环境,管理课堂生态内部主体间的关系,以促进课堂生态系统内生态环境的改善,才能使课堂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课堂变得更和谐、更具人文性。同时,课堂生态系统作为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也必然是相互关联,协同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在课堂子系统中同样具备,是母系统的缩影与功能反映。因此,课堂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和谐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前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堂因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各组成部分(即系统内各要素)的配置状态以及各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教育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形式以及各因素与外部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形式。[6]与其他系统一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既具有一般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等共性,也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变化规律。从整体出发来讨论其结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既具有宏观结构体系、中观结构体系和微观结构体系,也具有纵向结构体系和横向结构体系,形成了一个宏观、中观、微观渗透,纵向、横向相交错,动态、静态相结合的网状结构。在这一复杂的系统当中,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相互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演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真正体现出来。

一是宏观生态、中观生态和微观生态。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研究当中,宏观生态和微观生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的基础。从宏观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从生物圈出发,以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为中心研究生物圈范围内的各种环境系统,分析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结构环境和文化(规范)价值环境及其功能,是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内部构成及其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系,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方向、体制和对策,发现或创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并把握机遇,制定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划,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政策措施。从中观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结构,则要以学校为中心,集中探讨学校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着重解决学校层面的管理问题。同时,还要涉及学校以外各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机构和家庭、社区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微观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结构,是以学校中的个体——受教育者为中心,整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注重局部生态环境的教育,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创建良好优美的学校环境;从生态学研究的角度考虑,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和统一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态系统之中,着重点在于对课堂的教育效果以及对个体教育行为的教育效果。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于同一问题的研究,可采取多种角度和方法兼用。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中的个体生态和群体生态。生态学的研究分为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系统生态。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与生物生态研究的对象不同,其个体生态和群体生态也不尽相同。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态属于微观生态。个体家庭中的生态环境如光照、通风、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等会影响到个体的发育和成长,不同家庭中孩子的认知水平各异,价值文化层次也有高低之分,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群体生态分为学校群体生态、班级群体生态及非正式小群体生态等,这些群体生态有来自于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有来自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还有来自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在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素,每一个群体要保持其生机和活力,就需要有一定的激励,使某些外部因素能够激活群体及其成员的需求动机,从而实现群体的巩固与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结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只有整体、全面、统筹规划,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各组成因素间的总体比例以及各因素内部的比例关系基本协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结构同周围生态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相适应,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结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持续协调发展。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衡,与自然、社会环境不协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技发达程度不相适应,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效益就低,容易形成发展的恶性循环。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因内部各要素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交互影响,因此是一个复杂而立体关联的生态系统。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以及介体因子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他们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必然是立体的、相对平衡的动态发展。

首先,立体关联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轨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平稳发展,离不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离不开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间的信息交流,离不开控制系统(介体)对教育活动的直接干预,它是一个关系复杂、多方影响的社会现象,每一个因子都会对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不可预知的。立体关联机制其实就是一种要素的复杂性及系统的整体关联性。用图表表示就是:

其次,动态平衡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演进形式。动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离不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其自身发展必须与外部环境和内部子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交换。遵循大自然适度发展的原则,受竞争与协同、平衡与再平衡生态规律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必然因人类自身意识的影响、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使系统内部平衡被打乱。各要素之间便会进行相应调整,重新寻找一种最适度状态,达到新的有序化运行,也使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更加和谐。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程。这个演变过程中,任一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系统的共鸣,从而促使系统自我调整。各要素之间保持联系,交互作用,通过自我修正与提升,推动生态系统动态前行。

第三,波状起伏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维持并发展的助推器。生态系统本身的特质使我们发现,由平衡到更高级平衡的演化历程离不开波状起伏机制,即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动态过程。从系统的存在状态来看,波状起伏其实是围绕系统稳定状态的上下偏离;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来理解,波状起伏就是系统同一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差异,是对系统平衡态的破坏。[7]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而言,其包含了两种波状起伏状况,一是系统内部的波状起伏状况;一是系统外环境的波状起伏状况。对于系统内部的波形状况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包含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对教育对象来讲,应关注个体发展,弘扬个性,发挥主体性,同时教育对象与教育者(教师、管理者、服务者)通过交往产生互动,形成主体间性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共同进步发展;对于系统外部的波形状况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微观系统,其自身发展必然受外部各种环境的影响,因此,应处理好多维环境的生态关系,营造促进受教育者发展的生态环境。

总之,只有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及要素配置状况,理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按规律办事,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系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1]李伟,邹绍清.论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1(2):38.

[2]杨増岽.从环境到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探究的一种视域转换[D].清华大学博士论文,2011:35.

[3]任凯,白燕.教育生态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40.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47.

[5]孙绍荣.教育信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9.

[6]任凯,白燕.教育生态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40.

[7]向津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及演化规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68.

猜你喜欢

要素政治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